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学术动态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汪涵办班教论语 学者称国学师资是发展瓶颈
日前,有媒体爆出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长沙办私塾教《论语》。再看看近年来各地争相开办的国学班、诵读团,以于丹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也通过《百家讲坛》讲国学红遍全国,几年来大众对国学空前关注,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那 ...
2013-1-5 19:02 | 查看: 1757|评论: 0
山东学者:明清时期山东学术地位与苏浙并驾齐驱
来自山东各地的70余位文史哲专家学者近日云集山东大学,对明清时期山东学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全面研讨。会议认为,明清时期山东文化学术地位与同一时期江苏、浙江并驾齐驱,可称明清时期中国学术的三驾马车。  ...
2013-1-5 18:32 | 查看: 1739|评论: 0
学者称国学依然不够热:师资短缺是乱象"推手"
日前,有媒体爆出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长沙办私塾教《论语》。再看看近年来各地争相开办的国学班、诵读团,以于丹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也通过《百家讲坛》讲国学红遍全国,几年来大众对国学空前关注,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那 ...
2013-1-5 18:32 | 查看: 1753|评论: 0
清华简再证《尚书》系伪本 专家称有重要价值(2)
链接 ■清华简第一辑: 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出版,2011年1月5日,首批成果正式发布,包括9篇文献,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g》、《皇门》、《祭 ...
2013-1-5 17:23 | 查看: 1915|评论: 0
清华简再证《尚书》系伪本 专家称有重要价值(1)
昨天,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其中《傅说之命》三篇与东晋时期古文《尚书》中的《傅说之命》内容完全不同,由此证明东晋文人梅赜所献的孔传本古文《尚书》系伪造。 本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共有八篇文献,分别是 ...
2013-1-5 17:23 | 查看: 1873|评论: 0
濂溪印象(2)
我请问二老月岩的高度,这枚超大的“指环王”高度超过了一百米,直径超过了五百米,月岩中群燕翻飞,仍只是在岩洞的下半部。大滴的水珠直从岩顶石缝中滴落,显示出自然的奇气,岩壁石墙上写满了元明以来的题词, ...
2013-1-5 00:07 | 查看: 1839|评论: 0
濂溪印象(1)
道县古称道州。“道”这一个字作为专名,初为道家所专有,自《宋史》在儒林传中辟出道学传,又为儒家理学所专有,此名亦犹先王之遽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而偏偏有这样一个州县居然以“ ...
2013-1-5 00:06 | 查看: 1955|评论: 0
可叹谢灵运 文人为何总爱淌政治的浑水?
谢安谢玄叔侄是周口太康人,谢玄孙子谢灵运出生于浙江的上虞,他也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今人郑振铎生于温州,长于温州,高中毕业才离开温州,但他从来自称福建人。盖认的是祖籍。是一种漫长的传统。 淝水之战, ...
2013-1-4 23:20 | 查看: 2029|评论: 0
古时大路被通称为"官路" 因其他"小路"是私有的
12月4日《石桥原是清朝“官道”遗物》一文,向读者介绍了松江区九亭镇某小区内的一座古石桥,文中说石桥是“当时清政府修葺的‘官道’配套设施”。    其实,文中的“官道”应是“官路”。    ...
2013-1-4 18:28 | 查看: 1985|评论: 0
听南怀瑾讲《大学》 修身之道根本在静心(3)
正心正念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心不在了,不在的心就是佛家所讲的昏沉。讲打坐,两个现象,一个散乱,一个昏沉。什么叫定呢?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永远是清醒的。可是普通人一清醒就乱想了,不乱想他就睡觉, ...
2013-1-4 17:17 | 查看: 2246|评论: 0
听南怀瑾讲《大学》 修身之道根本在静心(2)
好乐、忧患 我经常自己回到书房一坐,很高兴,四面一看,都是书,很舒服。没有地方当皇帝,坐在书本里自称其王。 但是,也深深感觉到,好读书非常拖累自己。爱学问也是个拖累,同爱喝酒爱抽烟没有两样。人有 ...
2013-1-4 17:17 | 查看: 1822|评论: 0
听南怀瑾讲《大学》 修身之道根本在静心(1)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译 ...
2013-1-4 17:16 | 查看: 2172|评论: 0
学者:人类未来大趋势是“将无同”
“将无同”这三个字,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活跃的魏晋时期,约为公元220年至420年。当时流行的学术思潮是玄学。学者们围绕“名教”和“自然”的主题,展开激烈的论辩。看法虽然不同,双方的风度很好。他们不轻 ...
2013-1-1 00:10 | 查看: 1804|评论: 0
格律诗词与自由诗词相对 根本区别在讲不讲格律
格律诗词是个适合与自由诗词相对举的名称,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讲不讲格律。    在数千年中华文化中发育成熟的格律诗词,近百年来被称为“旧体诗词”。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对仗、押韵。    ...
2012-12-31 23:59 | 查看: 2057|评论: 0
专家探讨文学与影视 王兴东:记住原创作者的力量
编者按:日前,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作家文摘》报协办的“2012・文学与影视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50余位文学界与影视界人士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文学与影 ...
2012-12-31 23:59 | 查看: 2054|评论: 0
70余专家齐聚济南 研讨明清时期的齐鲁学术地位
 中新网济南12月28日电 (记者 孔凡元)来自山东各地文史哲方面的70余专家学者28日云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召开“齐鲁文化高层论坛――明清时期的山左学术”研讨会,对明清时期山东学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全面研 ...
2012-12-28 23:24 | 查看: 2070|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8)
(五)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龙文化可以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比如容合,就涉及容合对象、容合时间、容合空间、容合过程、容合力度、容合目的、容合限制、容合积累、容合扩展、个体容合 ...
2012-12-28 19:12 | 查看: 1853|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7)
三、龙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梳理了龙文化的历史职能和精神底蕴后,再来讨论龙文化在当下和未来的使命问题。对此,有理由持比较乐观的期待,相信研究会更深入,成果会更丰硕,活动会更多样,影响会更广远,功效会更巨 ...
2012-12-28 19:11 | 查看: 1848|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6)
(二)福生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 龙本来就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古往今来,龙的身上都一直体现着福生的精神。作为水利神、农业神,龙是造福众生的;作为祖先神、人格神、民族神,龙更是造福众生的。 ...
2012-12-28 19:11 | 查看: 1861|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5)
二、龙文化的精神底蕴 对龙文化的精神底蕴,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一)容合 容合是‘‘兼容、包容、宽容、容纳、集合、综合、化合、合作”的概称,与“融合”有区别,突出了“容”字 ...
2012-12-28 19:10 | 查看: 1721|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4)
(五)吉祥瑞符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容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就不会创造它。所以,龙的另一个重要职 ...
2012-12-28 19:10 | 查看: 1784|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3)
帝王与皇权是一回事,龙喻比了帝王,也就象征了皇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专制是一回事,而专制又与现代文明不是一回事,这样,一些人在批判专制皇权的时候,就主张“弃龙”。对这个问题,态度很明确:在中国几千年的 ...
2012-12-28 19:09 | 查看: 1861|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2)
(三)人杰喻体 龙是先民对自然力神化的产物,其身上容合、集纳了诸多动物和天象的特性和力量,如果要对人间的杰出人物找喻体的话,龙当然是很理想而且不可多得的。 最早用龙来比喻人杰的是春秋末期的孔子。《 ...
2012-12-28 19:09 | 查看: 1751|评论: 0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1)
摘要:龙文化经过了创生、发展、升华三个阶段,龙的历史职能为司水灵物、通天神兽、人杰喻体、皇权象征、吉祥瑞符、民族标志,其精神底蕴是容合、福生、谐天、奋进;龙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为百姓生 ...
2012-12-28 19:08 | 查看: 1601|评论: 0
高中生用数学算出《易经》占卦阴阳平衡
高中生用数学算出《易经》占卦阴阳平衡
华附高二学生李想(中)、樊润竹(左),凭借数学论文《莫比乌斯带分割的结构与拓扑性质》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铜奖。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健敏 实习生 吴丹 通讯员 区竞志 夏涛)谈到《 ...
2012-12-28 17:43 | 查看: 2565|评论: 2
诗词的故事:姜夔 非主流音乐才子的才情人生
姜夔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独特的存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词是一种很个人化或者说个性化的文学兼音乐的双重表达。或许有很多词人写得比姜夔好,也可能有人音乐才能比姜夔高。然而,能够同时在这两方面超过姜夔的,寥寥 ...
2012-12-27 21:55 | 查看: 2034|评论: 0
余秋雨:中国文脉元代超常发达 戏曲弥补缺漏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本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 ...
2012-12-27 21:54 | 查看: 1996|评论: 0
中西文化观念对比:"天地人"今解
中西之辨是不同文化之辨,不同文化之辨的实质是不同本体取向之辨。所谓本体取向,就是中国传统讲的“道”。《易》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 ...
2012-12-27 21:54 | 查看: 1859|评论: 0
孔子闻听《孺子歌》考证:地点应在峄县沧浪渊
自古以来,关于孔子在沧浪之水闻听《孺子歌》的地点,说法不一,主要有“峄县说”和“均州说”。 历史上,因为有孔子闻《孺子歌》(亦名《沧浪歌》)的记载和楚辞《渔父》,使得与之相关的沧浪之水闻名于世。据清代 ...
2012-12-27 17:29 | 查看: 2170|评论: 0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5)
(四)讽谕 毛泽东谈到诗词功能时也说,“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一般认为,兴,是为国家社会服务;观,是观察辨别思考; 群,是群体和谐;怨,是讽刺批评社会 ...
2012-12-27 17:28 | 查看: 2150|评论: 0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4)
诗词创新五题 如何解决诗词较为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从写作的角度是: (一)创意 诗词,是创造性的文化艺术果实。 创造是人才最基本的属性。诗人更是如此。“创作”二字,创是统帅,是 ...
2012-12-27 17:28 | 查看: 1960|评论: 0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3)
诗词面临新课题 从两方面看,初见繁荣的同时,亦有误区和偏颇,本人以为突出在两个方面: (一)脱离现实,盲目复古 有一种主张,回避社会,远离大众;完全置身于个人天地,自我陶醉,对社会 ...
2012-12-27 17:27 | 查看: 1971|评论: 0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2)
支撑时代精神的三要素 构成诗词时代精神的要素,大略是三个方面: (一)相当的数量与质量 当代诗词同历史上的诗词高峰相比,究竟怎么样呢? 首先,诗词尤其是词,以毛泽东为代表,呈 ...
2012-12-27 17:26 | 查看: 2133|评论: 0
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1)
诗词是中华文化王冠上的明珠,是中华文化最具光彩和魅力的篇章,可以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DNA)。 从传说尧时代的“卿云”发端,经过《诗经》、楚辞、汉魏古诗,以至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绵延两千多年,一路走 ...
2012-12-27 17:26 | 查看: 2056|评论: 0
名著不仅有文学价值 《红楼梦》里的养生之道
近日稍闲,再翻翻《红楼梦》,觉得曹雪芹在中医与养生方面非常内行。红楼里的一些处方和用药很有章法,现代中医也可以从中借鉴。在饮食调补方面,红楼梦中有高档的补品,也有普通的食物。高档补品方面首当其冲的要数 ...
2012-12-24 23:31 | 查看: 2189|评论: 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