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其中《傅说之命》三篇与东晋时期古文《尚书》中的《傅说之命》内容完全不同,由此证明东晋文人梅赜所献的孔传本古文《尚书》系伪造。 本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共有八篇文献,分别是《傅说之命》三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是自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以来,清华简所出的第三批研究成果。目前这批竹简已经释读了300枚,预计还得花上10年时间才能整理完毕。 《傅说之命》三篇就是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说命》三篇,记述的是商王武丁获得贤臣傅说,并让他努力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等情况。 这三篇简文的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内容并不一致,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刘国忠评价,这种情况在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中已经出现,它再次证明,传世的东晋伪古文《尚书》确系后人伪作,这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此次报告所收的两篇西周时期的佚诗《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是极其重要的文献,前者作于西周初年,类似于《周颂》,后者作于西周晚期,类似于《大雅》。《周公之琴舞》为周公及周成王所作,是一组十分珍贵重要的乐诗,由十首颂诗构成,堪与备受学者重视的《大武》乐章相比,其内容与周公还政、成王嗣位有关。《芮良夫毖》的作者是周厉王时的大臣芮良夫,该篇简文由两首儆戒性质的“毖”诗组成,如果以之作为一体来看,全诗长达180余句,这要比传世《诗经》任何《雅》、《颂》都更长些。诗的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严峻局面,这些诗丰富了《雅》和《颂》的诗篇,表现出古诗的政治理念和教化意义,有助于打开经学研究的新局面。 同时,报告中公布的《良臣》、《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三篇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良臣》补充了多位过去未知的历史人物,而《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则与古代的巫术活动有关,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批新颖的材料。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刘国忠介绍,清华简是战国中期的历史文献,这是中国文化形成和初步繁荣的阶段,这批竹简是用楚国文字写成的,而且在战国初期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而本次公布的文献对于经学的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学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