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学术动态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华古代文化之哀:儒家六艺教育遗存在日本(2)
 江户时代,战火平息,马放南山,武射系统又开始慢慢吸收文射的路数,文武两面融合的弓术,成为武士必备的武艺。骑射、步射,再加上在京都三十三间堂、江户三十三间堂、东大寺等地举行的“堂射”,将弓术进一步推向 ...
2013-3-1 18:30 | 查看: 2187|評論: 0
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2)
恻隐之心乃是道德本性,作为实践的先天根据来讲的,也就是为内在固有的,将这种本心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恻隐之心“显”出来的,其心即是此本心之流行。而不表现此心,即“隐”此恻隐之心者,则是私欲之心,也可以看作 ...
2013-2-28 23:11 | 查看: 2102|評論: 0
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1)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 ...
2013-2-28 23:10 | 查看: 2074|評論: 0
阮大仁解读“二王”行书何以今不如古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书法艺术讲座“二王行书笔法的推测―指法研究”27日在京举行,主讲人系台湾著名政论家,蒋介石侍从秘书阮毅成之子阮大仁,他以国际视野和全新视角重新解读东晋书圣“王羲之父子” ...
2013-2-28 17:34 | 查看: 1900|評論: 0
学者称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历史剧本质是真实
本报记者 刘 茜 文/图    最近很多人在诸多电视台主讲历史、很多电视剧也冠以“历史剧”头衔循环播出,还有美女作家解读着紫禁城风云,倾述对历史的反省和追思……如何看待此一轮“历史热”?记者日前走访了 ...
2013-2-27 23:20 | 查看: 2048|評論: 0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揭开远古历史之谜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揭开远古历史之谜
永远有多远?老子有多老?   永远有多远?胡适曾说,如果我们还没有把握,彻底搞清楚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就不妨把中国五千年的古史打个“对折”,两千五百年可矣。那么,在还没有普遍使用纸张,还在竹简上 ...
2013-2-26 22:34 | 查看: 2050|評論: 1
屈原之死新解:与楚王妃幽会 被杀后投尸江中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
2013-2-26 17:41 | 查看: 2006|評論: 0
最完整简帛《老子》古本出版 学术意义重大
经过四年整理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问世。学者指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出版问世,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重大。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被 ...
2013-2-25 19:47 | 查看: 2180|評論: 0
浅谈“居安思危”与“居危思安”
“居安思危”是一种崇高;“居危思安”是一种悖逆。这两者,何所取?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考题。   就说春节,“过屠门而大嚼”是常情,也是盛事。北京一些业者发起下饭馆把饭菜吃净的“光盘行动”,京津两地不少 ...
2013-2-25 19:29 | 查看: 2073|評論: 0
南怀瑾提做人不能犯三错: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谋大
 以精研佛心、道丹、行表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辞世了,他是在苏州太湖他所创办的太湖大学堂安详地走的。他的道德学问为世所知,获得盛誉。    我很早就知道南怀瑾的治学成就,他在台湾讲学,出版的演讲录《论语别 ...
2013-2-25 19:29 | 查看: 2410|評論: 0
北大简《老子》卷首发 系迄今保存最完整古本
北大西汉竹书中的《老子》,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几年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经过近四年的整理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
2013-2-25 17:56 | 查看: 2250|評論: 0
学者解读《水浒传》:江湖人奋斗的成功与失败(2)
贵族传统与游侠精神 熊培云:如何理解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侠义精神”?《水浒传》热播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便出手”,这算侠义精神的体现吗? 王学泰:“侠义”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
2013-2-25 17:42 | 查看: 2185|評論: 0
学者解读《水浒传》:江湖人奋斗的成功与失败(1)
导读: 老教材走俏,民国范儿流行,穿越剧铺天盖地,热议历史的背后,隐藏着当下社会的哪些焦虑?我们究竟向历史要什么?写作过《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学者王学泰,在这本《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中,一改以前大 ...
2013-2-25 17:42 | 查看: 1989|評論: 0
八卦三国:扶不起来的"阿斗"全因失败的婚姻?
提起刘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中国皇帝中耽于享乐的代表之一,只不过摊上有个好相父,才多混了几年。到了老诸死了之后就亡国了,最后还无耻的做了亡国奴,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混帐话来 ...
2013-2-21 18:09 | 查看: 1753|評論: 0
文化复兴:现代世界观条件下的道统回归(4)
法其所法:传统文化所展现的科学历史动力系统 世界范围内伟大思想家中,其思想古代曾经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现代仍呈冲击主流之势的,唯有孔子了。作为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产党人,不得不探 ...
2013-2-21 17:47 | 查看: 1984|評論: 0
文化复兴:现代世界观条件下的道统回归(3)
理解实体文化性质的途径:识定文化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 当代中国文化大体分三类:现代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哲学也是如此三类。哲学上打通中西马,文化上构建和谐 ...
2013-2-21 17:47 | 查看: 1880|評論: 0
文化复兴:现代世界观条件下的道统回归(2)
问题根源: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造就的划时代世界观变革 要建设文化,当然得清楚文化的本质及其决定性因素。 历来地来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就形成民族。一个民族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知 ...
2013-2-21 17:46 | 查看: 1802|評論: 0
文化复兴:现代世界观条件下的道统回归(1)
题记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 ...
2013-2-21 17:45 | 查看: 2279|評論: 0
老子的学习观不容曲解(2)
其次,在老子那里,宇宙之道和人生之道并非两个东西,当然也就没有大小之别,他是由宇宙论到人生,由人生说到政治,宇宙之道、人生之道、政治之道并不是三个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以贯之”,它们都是认识的最高层次。 ...
2013-2-20 18:08 | 查看: 1982|評論: 0
老子的学习观不容曲解(1)
摘 要:老子的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体现了老子反对积累提倡概括的学习观,但它遭到了古往今来学者们的各种误解,乃至严重曲解。纠正这些误读,消除这些曲解,还其本来面目,对于提高当今人们的学习质量具有重 ...
2013-2-20 18:07 | 查看: 1983|評論: 0
作家质疑"三顾茅庐"不合理 称诸葛亮系自己登门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登门请诸葛亮出山这一故事称作为“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三顾茅庐” ...
2013-2-19 22:27 | 查看: 1931|評論: 0
学者称恢复繁体字没必要也不可能 汉字应再简化(2)
汉字还有再简化的空间 汉字从产生以来的每一次简化,都是汉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学更易写更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个别字如何简化得更好、更科学一些,尚可再讨论、再斟酌,但汉字简化的方向和 ...
2013-2-19 17:53 | 查看: 1837|評論: 0
国学经典是"昨天的太阳"?诵读经典怎成"废柴"?
几天前,一个叫“张欣”的博主发了一条微博:“从来没有让我的孩子们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因为我记得一位智者的话:昨日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这一带着冷酸灵的言论几天内就引来两万多条转发和评论。 ...
2013-2-18 18:16 | 查看: 2102|評論: 0
第三届尼山论坛将于2014年在山东济南举办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17日从尼山论坛组委会第七次工作会议上获悉,第三届尼山论坛将于2014年5月21日至23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记者从17日公布的《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总体设计方案》获悉 ...
2013-2-18 17:57 | 查看: 2047|評論: 0
成都杜甫草堂"人日"祭拜诗圣杜甫
中新网成都2月16日电(记者 安源)2月16日是农历正月初七,上午10时,手持梅花,庄严肃立的祭祀队伍在工部祠静静伫立,随着“咣……”的一声铜锣声响,全场寂静。在盛装仪仗的引领下,主祭人缓缓步入祭祀主会场。在行 ...
2013-2-17 18:54 | 查看: 1945|評論: 0
“伪体”说出于杜甫 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
“伪体”一说,其源盖出于杜甫,而非千年之后的龚自珍。他的《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很明白,所谓“伪体”,就是“不亲风雅”,也就是不遵循 ...
2013-2-17 00:47 | 查看: 1806|評論: 0
学者解读李鸿章 得罪翁同导致甲午海战大败?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 ...
2013-2-15 21:32 | 查看: 1977|評論: 1
趣话蛇文化:龙的崇拜其实也是蛇的衍化
蛟龙腾去,灵蛇又来,中国又迎来一个传统的春节。    蛇俗称“小龙”,是一种古老的图腾。龙的崇拜其实也是蛇的衍化。被认为华夏远祖的伏羲与女娲,《山海经》里被描绘成人首龙身和人首蛇身,现存文物中 ...
2013-2-9 01:24 | 查看: 2122|評論: 0
专家研讨"隋唐演义":人物塑造脸谱化 细节薄弱
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行电视剧《隋唐演义》专家研讨会,研讨该剧创作得失。 电视剧《隋唐演义》根据单田芳同名评书改编,由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与会者认为,该剧汲取了章回小说和评书中有价值的 ...
2013-2-8 01:34 | 查看: 2064|評論: 0
孔子如何过年?全家燃灯守岁 为儿女讲历史故事
孔子如何过年?全家燃灯守岁 为儿女讲历史故事
孔子阖家爆竹迎春 春节前夕,以画孔子闻名的“孔子画派”代表画家郭德福历时三年在沈阳创绘出专题贺岁历史组画《孔子过年》。该组画由《青年孔子阖家守岁讲古过年图》《孔子师生枣山守岁弦歌“南风”迎新图》《孔 ...
2013-2-6 21:20 | 查看: 2158|評論: 3
论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2)
报恩之义,联系过去与现在,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产生极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助于中华文明之稳定、承继与发展,也有利于“重德求善”民族精神的提升和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唐君毅先生曾专门撰文《说中国人文中之 ...
2013-2-6 19:46 | 查看: 2628|評論: 0
论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1)
唐君毅先生在1958年同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先生共同署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宣言强调:“中国文化问题,有其世界的重要性。我们姑不论中国为数千年文化历史,迄今未断绝之世界上之极少的国家之 ...
2013-2-6 19:44 | 查看: 2300|評論: 0
评"西游记":发明用小说反抗朝廷的吴承恩属第1人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尤其孙悟空更是人人皆知。重读《西游记》,在我印象中的孙悟空,自戴上金箍咒之后,已无多大本事,他身上的光彩黯然失色。    孙悟空横空出世,学道得道,称王花果山 ...
2013-2-6 19:12 | 查看: 2018|評論: 0
专家称中华民族是"蛇的传人":盘古女娲均是蛇身(4)
“闽” “蛮”都与“大蛇”有关 上述是从传说和史料层面进行分析的,而从现实中一些少数民族的信仰中,仍可以找到“蛇的传人”的印记,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至今都有人认为自己是“蛇种”。 目前的台湾高山族便 ...
2013-2-5 17:55 | 查看: 2152|評論: 0
专家称中华民族是"蛇的传人":盘古女娲均是蛇身(3)
蚩尤原本为“大虫” 中华民族被认为是炎黄子孙,即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后代。炎帝和黄帝传说中都是“龙”,可是若论他们母亲的出身,却不尽然。 炎帝和黄帝是兄弟俩,据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 ...
2013-2-5 17:53 | 查看: 1989|評論: 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