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食物的偏性
& {# [. y; Z8 p, |. v4.食物也有偏性
& n; L# J# _' ?. N/ J2 I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v& t0 l" C3 j# g& H5 U
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3 [& L# u9 e x9 @( t酸走筋,走肝。/ J4 a7 b! W% t2 ~1 }' [
辛走氣,走肺。吃辣的有時會打噴嚏。
( e( }! y! R: Z$ b/ j% J+ Z苦走血,走心。所以到夏天的時候,多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 j( [% L) h d o V
咸走骨,走腎。鹽入腎,元氣(父母)藏在腎(長子)內,吃鹽最容易調動元氣。現在大* [" v! R$ P8 V b' A
家愛吃味道濃的東西,是在調動元氣,是脾胃虛弱的象。性生活過後,身體出現虛象,吃愛情麻辣燙的那種東西可以充分調你的元氣上來,顯得你有精神。
7 d: R- q0 r; ?* x) V# D甘走肉,走脾胃。小孩子愛吃糖,就是因爲他脾虛。
g' U+ U7 ?' `" j: v' b$ M* o病在筋,肝病,要『無食酸』,少吃一些酸類的東西,不要讓它太收斂。
5 Y! f- c( T/ H) l+ D& W+ y+ p病在氣,肺病,要『無食辛』,少吃一些辛類的東西。
+ R t( I9 V o5 x: H, _- {4 |病在骨,腎病,要『無食咸』,少吃一些鹹類的東西,不要過分調元氣,養住骨,養住腎。
1 {8 R7 o0 O8 \病在血,心臟病,要『無食苦』,少吃一些苦類的東西,讓心可以生發一下,心血可以散一
7 |. d: ^0 z! z+ n1 n! ?# I下。
* _: r; D% p0 {2 O: z* Z病在脾,脾胃病,要『無食甘』,少吃一些甘類食品,不要吃很滋膩的,因爲這類東西會增
7 v. ]6 U& d: d: G加脾胃的代謝,使脾更加疲勞,脾主運化。$ @* u( h0 q- ~0 D f+ g H
5.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g6 F4 ~. m! E0 _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 a" V6 H% W1 R8 z7 Z2 i
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2 s" S# ?2 \$ P+ r+ ^5 l【素問五藏生成篇】& l$ L9 Z0 ~) {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脈指血,多吃鹹的,就會抑制血的生發,是的慢慢血脈凝聚,! i: Z: `! Z8 y0 S8 d# v
面色變黑。(李守力評:水克火)( h7 I0 {& U' l$ _0 B: \1 W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多吃苦的東西,苦主降,肺氣不容易宣發,肺氣調5 C. T# K+ b" q$ j+ U1 }" C, k
不上來,皮膚不滋潤,出現乾枯萎縮。(李守力評:火克金)
[6 v I% W2 J) O0 F* G『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吃辛的東西,燥幹了筋的彈性,肝在變動爲握,如果經脈的5 X1 L! o- p% c' j
彈性差,是肝病的問題,要少吃辣。(李守力評:金克木). @( x4 _2 B4 X! r% f, |" x
『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發,嘴唇都可以變厚,嘴上老起( K, H! b6 j, J( Q, r
皮。(李守力評:木克土)
- w. J# ?+ U, I5 B s$ Q. @2 o3 W『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甘類的東西是緩的,是散的。腎是主收斂的,頭髮跟收斂的氣
: n) ~. V8 O1 q* o8 K息有關,跟腎的收斂有關。頭髮是否滋潤,跟血有關,頭髮黑不黑,長得好不好與骨頭有關。1 |8 K: z" P' X0 n
多吃甜的會造成頭髮脫落,因爲收斂的氣息減弱了。(李守力評:土克水)
) \- X" K) w7 t+ K: W) @1 o+ m% w在中藥里五味的配使,中藥講究君臣佐使,類似於『五穀爲養』那段話。君爲主藥,臣爲輔" O0 f d5 I# E- r/ u
藥,佐進一步輔助。6 n1 B3 t' s( O
【傷寒論》裡第一個藥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湯』。當感冒發燒,『頭項強痛而惡寒』,頭痛、脖子僵硬、怕冷、發燒,身上有一點微微出汗,就要喝這個湯藥。8 K* g6 X) f- D Q4 m5 Q# T% }# J
桂枝湯由五味藥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9 r5 d4 A* p; H* s4 P
這也是伊尹【湯液》裡的小陽旦湯,針對太陽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 w5 y4 l/ ~% V# P- v! Z" g
桂枝是君藥,張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註:去皮。
6 m# L* F% T: `5 h, |2 W7 e中藥也遵循取象比類的原則,太陽病,感冒發燒初起,病在表,樹梢是陽氣生發最旺的地' k* {, s; l3 l# G7 I9 E
方,(如生活中用鹿茸也是取其生發之機,當一個人虛弱得一點生機都沒有了,一天到晚萎靡不振,用鹿茸,鹿是每年春天才長那個角,那是它生發之機最旺的地方),用桂枝,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剛剛受到的那點寒。
* r4 S" S' L/ y) G. n# k* S& @- {中藥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斂。既然要取其生發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斂的特性去
4 Y7 Q9 F$ a& ~4 l" T0 |掉。所以桂枝要去皮。$ p- }+ d' U" T
大棗在中藥里都要劈開用。
9 G# O! B3 f7 ~$ b# x8 ~8 o3 l白芍是根莖,中藥里凡是根莖的東西都主里,固住根本,裡邊足了,把邪氣往外趕。中醫, v- c2 u5 t9 u8 B0 j& R8 |
認爲得病就是有了邪氣,趕出去就行了。
: T; C: f# ~* `. a& ^, p% L% S7 h甘草主固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後,固攝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如不固住,表
* P) o! n# Q7 A" s/ {# T7 q寒容易入里。7 W9 \: |0 \% k w7 b
生薑主散,助陽,幫助桂枝,爲佐使。
6 B5 c. ^5 {' v! C大棗入脾胃,幫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圇吞棗』,吃棗多了,牙齒就會壞,這叫『土克水』。# N* k1 S4 u( b6 Y
水是腎,土是脾,牙是腎的外現,它怕甘類的東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斂的東西,怕散。棗肉是黃色的,黃色東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棗劈開,用的是大棗肉的濡潤之性。* S( z* d/ f! o6 B; X/ P
開中藥爲什麼叫開方子,方子裡有理。藥字,底下是音樂的樂,上面是草,藥主和諧。中. k) l% V0 `5 ^1 A- Y
藥方子講究和諧,就是講究配伍。9 a, l4 h4 e4 D ~2 r1 g: \
中醫可以治急症,關鍵是辯證準確。如果是太陽經脈的發燒,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0 x9 w3 H+ P4 e( o7 v
湯,沒有汗就用麻黃湯。如果是少陰的發燒,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完全根據它的理來走。- E7 ?( j5 ^! `. I, L; ]" I
【傷寒論】中張仲景很有慈悲心,講了感冒初起吃了藥後,馬上要進被窩發汗,如果汗發不出來,啜熱粥一碗,助他發汗,又補脾胃,發出汗來去掉病邪,馬上停藥,再好的藥也不能
1 n, i- o* F6 w: c8 g/ u1 M多吃。如果出汗太過,啜涼粥一碗,主收斂,也不傷脾胃。同時還指出吃這個藥的時候,飲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濃的都不要吃。因爲吃這些食物會調動元氣(泄元氣)。本來病在表層,如果元氣調上來(往外散),使得外邊的病也往裡走。感冒發燒忌諱多吃,忌諱吃味濃的食物,餓兩頓都沒事。8 `4 D3 Y1 e% h) J/ u2 ?% w3 A* D
什麼是醫
4 Z& W. c* _! U古代『醫』字的組成:( }3 a* m/ S W( f) Y
醫字的外框是方,懂醫第一要懂醫理,醫理要方正。
6 X5 U7 J" b5 |* y矢是箭,指針灸。
G, ^% b4 k1 ~8 I$ W3 q$ q殳shu,也是一種武器,用藥如用兵,有人認爲是手在水下摸東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醫
- e9 R1 t8 L) E/ c9 }6 Z里是最基本的,同時又是最高層面的東西,手到病除。
! ?) @8 W1 b/ P+ ^* k5 U: o% e- i- O用藥如用兵。
# A T3 ?5 `( t, B' c" E, ?體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層(經絡),用針刺;再深(五臟),用藥;病入膏肓,用灸法。
. c+ v, N$ {4 I7 ]. L; A' t+ n E『酉』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萬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這些東西釀酒,, R8 D4 f! H/ @/ Q+ T$ i
酒,醪lao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藥。4 s# I; _8 {" @ y! w5 O
巫,古代醫學有一種祝由的方法,是巫術。& S K& U( x0 [( f
(醫字簡化爲醫,醫爲方和矢針,所以現在主要是打吊瓶。)
! P( \+ \2 j( r7 b3 U8 P藏傳佛教醫學裡認爲,人體生病,就像水變成了冰,是把病剌掉,還是化掉,讓它重新變
5 n8 q8 |5 L, r( y成水,這可以引導對醫學的重新思考。
8 ]4 J4 Q, I( ?% u0 K人體內正氣、邪氣都有,邪氣是正氣變現來的。所謂邪氣就是過度之氣。
6 P. t9 f& M! N' f H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是醫,什麼是藥
2 m5 h' y9 C, y( y) f/ Q- f: }藥就是和諧,真正開藥方要包含醫者的慈悲心。這也是古代的聖王爲什麼重醫藥的原因之4 X( I! ~! [5 o, x" g# _
一。: e+ c, r' m$ Y3 w8 I7 q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