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3|回復: 1

[成语典故] 不可多得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23 1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可多得〗相关人物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

〖不可多得〗涵义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不可多得〗出处

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不可多得〗辨析

〖不可多得〗读音:bù kě duō dé

〖不可多得〗近义词: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出类拔萃

〖不可多得〗反义词:比比皆是、车载斗量、多如牛毛、不乏其人

〖不可多得〗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才或稀有物品

〖不可多得〗造句

1、你要好好对待这个年轻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2、这位小姐才貌双全,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3、虽然上海市民只能看到日偏食,这仍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观测时机。专家称,此次将出现太阳“带食而落”的景象。

4、他才识胆力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5、比起原先的山珍海味,星尘却是更加喜欢,不可多得的宁静,为这山肴野蔌增添了滋味。

6、一款不可多得的混养竿,调性极硬,仿日本老伽马涂装,黄色绒布袋,做工精美!

7、他是不可多得的梁木,你一定要好好重用他。

8、像他这么热心公益毋私毋我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已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了。

9、这可是不亢不卑的佳作,实在不可多得

10、大熊猫是不可多得的稀有动物。

〖不可多得〗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ō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不可多得〗成语接龙:

不可多得→得意忘形→形势逼人→人情世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丝不动→动人心弦→弦外有音→音容笑貌→貌美如花→花天酒地→地崩山摧→摧陷廓清→清词丽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是昨非→非分之想→想入非非→非同寻常→常胜将军→军法从事→事与愿违→违利赴名→名流巨子→子虚乌有→有志无时→时来运来→来日方长→长枕大衾→衾寒枕冷→冷语冰人→人取我与→与世偃仰→仰而赋诗→诗情画意→意广才疏→疏财仗义→义正词严→严气正性→性命关天→天昏地暗→暗送秋波→波光鳞鳞→鳞集仰流→流落失所→所见略同→同心合德→德薄才疏→疏不闲亲→亲疏贵贱→贱入贵出→出处进退→退食自公→公正不阿→阿狗阿猫→猫鼠同眠→眠思梦想→想方设法→法不徇情→情有独钟→钟鸣漏尽→尽释前嫌→嫌长道短→短兵接战→战战兢兢→兢兢乾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劳意攘→攘人之美→美人迟暮→暮景桑榆→榆次之辱→辱门败户→户告人晓→晓行夜宿→宿水飡风→风移俗易

 
半日闲 發表於 2025-3-31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不可多得"之文化意蕴》

"不可多得"一词,典出东汉王充《论衡·超奇篇》,其文曰:"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此语以珠玉为喻,道出物之稀贵、人之难得的深刻哲理。考其字形,"得"从彳从贝,本义为行有所获,加"多"而否定之,遂成珍稀难求之意。

稽诸史册,三国祢衡堪为此语最佳注脚。其人"淑质贞亮,英才卓跞",然恃才傲物,终至杀身,恰似明珠暗投,令人扼腕。孔融称其"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正是"不可多得"之鲜活例证。此等人物,如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千载难逢。

细绎其用,此词有三重境界:一指物之珍异,如《宋书》载"珊瑚碧树,周阿而生,不可多得";二谓才之超绝,若《晋书》赞王导"江左管夷吾,不可多得";三喻时之难再,犹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三者皆含"希世之珍"的审美意趣。

今人用此成语,当知其所承载的不仅是价值判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稀为贵"的哲学认知。老子云"不贵难得之货",而世人终难逃"物以稀为贵"之常情,此中辩证,耐人寻味。故用此语时,须存敬畏之心,方不负先人造字之深意。

(全文498字)
道重さゆみ 發表於 2025-4-2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不可多得"之才与祢衡的悲剧》

"不可多得"一词,典出王充《论衡·超奇篇》,其言"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道出了人才如珠玉般稀贵的本质。细究此语,实含三层深意:其一谓物之珍稀,其二指才之超绝,其三暗含得之不易、失之难再的怅惘。东汉祢衡之生平,恰为此语作了最痛切的注脚。

考祢衡其人,《后汉书》称其"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孔融荐表中"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之喻,非虚美之辞。观其《鹦鹉赋》,以囚笼之鸟自况,文采斐然而气骨铮铮,确显"不可多得"之才。然其悲剧在于,身处建安乱世,刚烈之气未得中和,终成"才高见嫉"的典型。曹操令其击鼓,本欲折其锐气,反成就"渔阳三挝"的千古绝响——此正应《文心雕龙》"蚌病成珠"之说,天才的锋芒终究难以摧折。

细绎"不可多得"的深层意蕴,实关涉中国人才观的核心命题。《荀子·君道》云:"材人者,举之不可不慎。"古人论才,必兼德量。如祢衡之才,若遇光武中兴之世,或可为扬雄、班固之俦;然值汉末板荡,刚褊之性终难容于乱世。故王夫之《读通鉴论》有言:"非常之才,必待非常之时。"所谓"不可多得",既是赞其稀有,亦暗含用才之难的喟叹。

今人用此成语,多止于表层赞誉。实则真正"不可多得"者,当如诸葛亮《出师表》所言"贞良死节之臣",才德相济,文质彬彬。司马光《资治通鉴》论人才云:"德者才之帅也",恰可补"不可多得"之未尽义。故知古人造语精微,非徒夸才之稀有,更暗含"才难"之忧思。

回望祢衡故事,其击鼓骂曹的狂态,何尝不是对"珠玉蒙尘"的悲愤抗争?《颜氏家训》云:"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真正的"不可多得"之才,终将在历史长河中显其光辉。只是后人追思,不免怅然:若当时能容此狂狷,汉末文坛又当添多少华章?此即"不可多得"最令人痛切处——既是赞美,更是警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