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1|回復: 1

[成语典故] 出言不逊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3 1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出言不逊〗相关人物

张郃(?-231年),字儁乂。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

〖出言不逊〗涵义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不逊〗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出言不逊〗辨析

〖出言不逊〗读音:chū yán bù xùn

〖出言不逊〗近义词:出言无状、恶语伤人

〖出言不逊〗反义词:温文尔雅、卑辞厚礼、文质彬彬

〖出言不逊〗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出言不逊〗造句

1、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对吗?

2、他这个人太不像话了,不是出言不逊,就是出口伤人。

3、切勿出言不逊,一旦骄傲的言辞冲口而出,就不易把它们追回。

4、请你以后说话不要出言不逊,故意伤人。

5、小张出言不逊,目中无人,连董事长也敢冒犯,我看他是工作不保了。

6、那人酒醉驾驶被警察拦下,非但毫无悔意,还出言不逊呢!

7、你这样对母亲出言不逊,不是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

8、有人出言不逊,调笑奚落,而你不能袒护她时,你不觉得害臊吗?

9、胖胖的老板娘看来今天心情不好,态度极其恶劣,有些出言不逊,一点也不懂得惜香怜玉。

10、原来史阿素来与王武交好,见这庞德出言不逊,一再言语辱及,早就愤然作色,此刻见他邀斗,按奈不下心中战意,便出声揽过。

〖出言不逊〗成语典故:

张郃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袁绍有一次与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督运粮草,屯积在乌巢。曹操于是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张郃劝谏袁绍说:“曹操兵士虽然比我军少,但都是精兵,万一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就糟了,我以为应该派重兵支援乌巢。”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说:“张郃说的不是好计策。我看应该先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这样,曹操一定会回去救援,乌巢之围便不救自解了。”张郃听了,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说:“曹操兵营易守难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琼被擒,我们断了粮草,就输定了。”

袁绍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操严密防守,袁绍无法将曹操的大本营攻破。曹决袭击乌巢成功,用大火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这一来,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郭图知道这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计策不当造成的,便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办法,向袁绍诬告说:“张郃对吃了败仗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很傲慢无礼。”张郃知道后,生怕袁绍迁怒于他,于是投奔曹操。他对曹操说:“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祸,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你了。”曹操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出言不逊〗成语接龙:

出言不逊→逊志时敏→敏而好学→学非所用→用尽心机→机杼一家→家亡国破→破觚斫雕→雕风镂月→月圆花好→好自为之→之死靡二→二龙戏珠→珠璧联辉→辉煌金碧→碧血丹心→心安理得→得寸则寸→寸铁杀人→人神共嫉→嫉闲妒能→能伸能屈→屈打成招→招风惹雨→雨收云散→散带衡门→门生故旧→旧调重弹→弹丸脱手→手零脚碎→碎琼乱玉→玉液金波→波委云集→集思广议→议论纷纷→纷纷攘攘→攘肌及骨→骨化风成→成年古代→代马依风→风车云马→马如流水→水中著盐→盐梅之寄→寄迹山林→林下风气→气急败丧→丧心病狂→狂瞽之言→言人人殊→殊涂同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高盖世→世代书香→香象绝流→流落江湖→湖光山色→色授魂与→与虎添翼→翼翼小心→心寒胆战→战天斗地→地下修文→文章宿老→老于世故→故剑情深→深情厚谊→谊不容辞→辞尊居卑→卑躬屈膝→膝行匍伏→伏首贴耳→耳不旁听→听其自流→流言惑众→众毛飞骨→骨瘦如豺→豺狼野心→心如木石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1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聪辩先生 發表於 2025-6-5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出言不逊"之礼义失范与言语修养》

"出言不逊"作为汉语经典成语,其典出《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载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之事。考其本义,"逊"者,《说文》训为"遁也",引申为谦退恭顺之态。此语实指言辞悖逆礼法,失却君子温润之德,乃言语修养之大忌。

稽考史籍,张郃之例颇具深意。建安五年官渡之战,郃谏袁绍未纳,及乌巢粮焚,军心溃散之际,其"出言不逊"非仅情绪失控,实为士人"慎言"传统之崩坏。《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其四即"言思忠";《礼记·曲礼》更明言"礼不妄说人,不辞费"。张郃作为河北名将,当危难之际未能持守"将骄必败"之戒,反以恶言泄愤,恰证《周易·系辞》"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之训。

此成语之语言结构尤值玩味。"出言"与"不逊"构成转折关系,凸显言行背离之态。近世章太炎《国故论衡》析之曰:"凡言语之发,必本于心术。"出言不逊者,往往心气不平,失却"中和"之度。观其近义"出言无状",状者法度也,与"不逊"之失礼形成互文;而反义"温文尔雅"出自《礼记·文王世子》,正为古人立言标准。

今人用此成语,当知言语乃"德之柄"(《国语·周语》)。《颜氏家训·慕贤》载:"凡与人言,称彼长,讳彼短。"纵遇龃龉,亦当如《荀子·劝学》所言"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试观当代职场交际,那些动辄恶语相向者,非但违背传统礼义,更触犯现代文明底线。昔张郃因言获咎,今人可不戒哉?

至若语言修养之道,当效法孔子"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的持重,《朱子语类》所谓"辞气容止之间,正学者切身之事"。若能以"卑辞厚礼"(《后汉书·崔骃传》)立身处世,则何来"出言不逊"之虞?此诚为古今言语智慧之要义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