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9|回覆: 1

[成語典故] 不可多得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23 1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可多得】相關人物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

【不可多得】涵義

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不可多得】出處

漢·王充【論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不可多得】辨析

【不可多得】讀音:bù kě duō dé

【不可多得】近義詞: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出類拔萃

【不可多得】反義詞:比比皆是、車載斗量、多如牛毛、不乏其人

【不可多得】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才或稀有物品

【不可多得】造句

1、你要好好對待這個年輕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2、這位小姐才貌雙全,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3、雖然上海市民只能看到日偏食,這仍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觀測時機。專家稱,此次將出現太陽“帶食而落”的景象。

4、他才識膽力過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5、比起原先的山珍海味,星塵卻是更加喜歡,不可多得的寧靜,爲這山肴野蔌增添了滋味。

6、一款不可多得的混養竿,調性極硬,仿日本老伽馬塗裝,黃色絨布袋,做工精美!

7、他是不可多得的梁木,你一定要好好重用他。

8、像他這麼熱心公益毋私毋我的人,在現代社會中已是鳳毛麟角,不可多得了。

9、這可是不亢不卑的佳作,實在不可多得

10、大熊貓是不可多得的稀有動物。

【不可多得】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禰衡的著名文學家。他博學多才,善於論辨,寫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當自傲,好與人爭鬥。當時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賞他,認爲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特地寫了薦表,把他推薦給漢獻帝。

在薦表中,孔融盛讚禰衡有驚人的才學和記憶力,只見過一次,就能背誦,只聽到一次就能記住。像禰衡這樣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漢獻帝什麼都要聽命於獨攬朝廷大權的曹操,便把薦表交給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決定召見禰衡,但禰衡瞧不起曹操,自稱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後來總算去了,但在言語之間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裡冒火,便讓禰衡當鼓吏,在自己大宴賓客的時候讓他擊鼓,藉以當眾侮辱。不料,禰衡竟利用當這個差的機會,擊一陣鼓罵一陣曹操。結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殺了禰衡,但又怕留下害賢的壞名聲,便派他去荊州勸說劉表來降,實際上是企圖借劉表之手殺他。

不料,劉表仰慕禰衡之名已久,把他奉爲上賓,並把他當作高級顧問,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要徵求他的意見,他不表態便不作決定。但是,禰衡在劉表那裡的時間也不長。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對待劉表,使劉表無法忍受。於是,劉表將他派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裡去當書記。

黃祖知道禰衡的文名很高,讓他起草文稿。不論是什麼文稿,禰衡總是一揮而成,而且總是寫得非常得體,符合黃祖的要求。爲此,黃祖很看重他。

黃祖的長子黃射也是當官的。他對禰衡的文才同樣非常欣賞,常常邀禰衡遊山玩水。一次,兩人參觀了東漢文字家蔡邕(yōng)寫的一塊碑文,都覺得文筆很好,書法也很漂亮,深爲讚美。

回家後,黃射懊悔當時沒有把碑文抄下來,以便細細回味。禰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後,說:“不妨事,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還能記住。且讓我寫出來。”

禰衡說罷,竟憑記憶把碑文全部默寫了出來。事後,黃射派人去核對,竟然一字不差。眾人知道,都夸禰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黃射歡宴賓客,有人在宴會上獻給他一隻鸚鵡。黃射非常喜愛,當場請禰衡作一篇關於鸚鵡的賦。禰衡略一思忖,便舉筆疾書,不一會兒把賦寫畢。這就是他的代表作【鸚鵡賦】。

儘管禰衡才學很高,記憶力驚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現沒有絲毫收斂。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遜。黃祖數說了他幾句,他竟當眾大罵黃祖。黃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將他拉上岸去處死。當時禰衡才二十五歲。

【不可多得】成語接龍:

不可多得→得意忘形→形勢逼人→人情世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絲不動→動人心弦→弦外有音→音容笑貌→貌美如花→花天酒地→地崩山摧→摧陷廓清→清詞麗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是昨非→非分之想→想入非非→非同尋常→常勝將軍→軍法從事→事與願違→違利赴名→名流巨子→子虛烏有→有志無時→時來運來→來日方長→長枕大衾→衾寒枕冷→冷語冰人→人取我與→與世偃仰→仰而賦詩→詩情畫意→意廣才疏→疏財仗義→義正詞嚴→嚴氣正性→性命關天→天昏地暗→暗送秋波→波光鱗鱗→鱗集仰流→流落失所→所見略同→同心合德→德薄才疏→疏不閒親→親疏貴賤→賤入貴出→出處進退→退食自公→公正不阿→阿狗阿貓→貓鼠同眠→眠思夢想→想方設法→法不徇情→情有獨鍾→鐘鳴漏盡→盡釋前嫌→嫌長道短→短兵接戰→戰戰兢兢→兢兢乾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勞意攘→攘人之美→美人遲暮→暮景桑榆→榆次之辱→辱門敗戶→戶告人曉→曉行夜宿→宿水飡風→風移俗易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3-31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不可多得"之文化意蘊】

"不可多得"一詞,典出東漢王充【論衡·超奇篇】,其文曰:"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此語以珠玉爲喻,道出物之稀貴、人之難得的深刻哲理。考其字形,"得"從彳從貝,本義爲行有所獲,加"多"而否定之,遂成珍稀難求之意。

稽諸史冊,三國禰衡堪爲此語最佳註腳。其人"淑質貞亮,英才卓躒",然恃才傲物,終至殺身,恰似明珠暗投,令人扼腕。孔融稱其"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正是"不可多得"之鮮活例證。此等人物,如荊山之玉、靈蛇之珠,千載難逢。

細繹其用,此詞有三重境界:一指物之珍異,如【宋書】載"珊瑚碧樹,周阿而生,不可多得";二謂才之超絕,若【晉書】贊王導"江左管夷吾,不可多得";三喻時之難再,猶蘇軾【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三者皆含"希世之珍"的審美意趣。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所承載的不僅是價值判斷,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稀爲貴"的哲學認知。老子云"不貴難得之貨",而世人終難逃"物以稀爲貴"之常情,此中辯證,耐人尋味。故用此語時,須存敬畏之心,方不負先人造字之深意。

(全文498字)
道重さゆみ 發表於 2025-4-2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不可多得"之才與禰衡的悲劇】

"不可多得"一詞,典出王充【論衡·超奇篇】,其言"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道出了人才如珠玉般稀貴的本質。細究此語,實含三層深意:其一謂物之珍稀,其二指才之超絕,其三暗含得之不易、失之難再的悵惘。東漢禰衡之生平,恰爲此語作了最痛切的註腳。

考禰衡其人,【後漢書】稱其"少有才辯,尚氣剛傲"。孔融薦表中"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之喻,非虛美之辭。觀其【鸚鵡賦】,以囚籠之鳥自況,文采斐然而氣骨錚錚,確顯"不可多得"之才。然其悲劇在於,身處建安亂世,剛烈之氣未得中和,終成"才高見嫉"的典型。曹操令其擊鼓,本欲折其銳氣,反成就"漁陽三撾"的千古絕響——此正應【文心雕龍】"蚌病成珠"之說,天才的鋒芒終究難以摧折。

細繹"不可多得"的深層意蘊,實關涉中國人才觀的核心命題。【荀子·君道】云:"材人者,舉之不可不慎。"古人論才,必兼德量。如禰衡之才,若遇光武中興之世,或可爲揚雄、班固之儔;然值漢末板蕩,剛褊之性終難容於亂世。故王夫之【讀通鑑論】有言:"非常之才,必待非常之時。"所謂"不可多得",既是贊其稀有,亦暗含用才之難的喟嘆。

今人用此成語,多止於表層讚譽。實則真正"不可多得"者,當如諸葛亮【出師表】所言"貞良死節之臣",才德相濟,文質彬彬。司馬光【資治通鑑】論人才云:"德者才之帥也",恰可補"不可多得"之未盡義。故知古人造語精微,非徒誇才之稀有,更暗含"才難"之憂思。

回望禰衡故事,其擊鼓罵曹的狂態,何嘗不是對"珠玉蒙塵"的悲憤抗爭?【顏氏家訓】云:"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真正的"不可多得"之才,終將在歷史長河中顯其光輝。只是後人追思,不免悵然:若當時能容此狂狷,漢末文壇又當添多少華章?此即"不可多得"最令人痛切處——既是讚美,更是警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