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6|回复: 1

[儒家学说] 论语解释: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7-3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7章》“君子义以为质”是何意?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孙以出之”的“孙”字,与谦逊的“逊”字同音同义,指谦让。“出”字,指出言。“孙以出之”,就是出言要谦逊。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以义为做人行事的根本,用礼的规范去执行它,用谦逊的言语去表达它,用诚信的态度去成就它。这才是君子啊!”

怎样理解“君子义以为质”呢?“义”,即是“宜”,指应该做的,合乎正义、道义的事情。“君子义以为质”,是强调“义”是君子内在的品质,也是君子行事的原则和标准。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也是讲要把“义”作为君子的行为尺度和价值标准,强调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凡合乎道义的,就要努力去做;凡违背道义的,就坚决不做。“义”既然是内在的品质,它就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才能表现出来,这就要“礼以行之”,用礼的规范去执行它;“孙以出之”,用谦逊的言语去表达它;“信以成之”,用诚信的态度去成就它。

附:

《原文》

15·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①,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

孙以出之:孙,同“逊”,谦让。出,指出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行事的根本,用礼的规范去执行它,用谦逊的言语去表达它,用诚信的态度去成就它。这才是君子啊!”

在人之风 发表于 2025-5-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卫灵公》"君子四维"义理发微

"君子义以为质"章,实为孔子论君子人格之总纲。朱子《集注》谓此章"言君子之言行,皆以义为本",可谓得其三昧。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一、义为体:君子之本质规定
"义以为质"乃全章枢要。《中庸》云"义者,宜也",郑玄注《周礼》释为"断决得中"。君子以义为内在圭臬,犹玉之本质温润。董仲舒《春秋繁露》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正与此相发明。考诸《论语》,"君子喻于义"(《里仁》)、"见利思义"(《宪问》)诸章,皆可证义乃君子安身立命之本。

二、礼为用:义之实践维度
"礼以行之"非徒仪文之末,实为义之具体呈现。《礼记·乐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君子"克己复礼"(《颜渊》),正是通过礼的实践将内在之义客观化。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可见礼乃动态的实践智慧,非僵化教条。

三、逊为相:德性之外显形态
"孙以出之"之"孙",当从皇侃《论语义疏》解作"谦顺之貌"。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里仁》),其言语谦逊实为内在德性之外显。《周易·谦卦》彖传"谦尊而光",正可与此互证。然需辨明,谦逊非虚伪客套,而是"仁者其言也讱"(《颜渊》)的自然流露。

四、信为成:人格之最终完成
"信以成之"乃画龙点睛之笔。《说文》训"信"为"诚",孟子言"有诸己之谓信"(《尽心下》)。君子必待信德方能成就完整人格,此与《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政》)一脉相承。程颐谓"四端不言信者,信本在四端中",正说明信乃诸德之归宿。

要之,此章以义为体、礼为用、逊为相、信为成,四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君子之道,内具仁义之质,外显礼逊之文,终以诚信成之。今日读之,犹见圣贤塑造理想人格之深意。学者当于此四者"择善而固执之"(《中庸》),方可谓知君子之道。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巳時| 2025/5/29/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