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7|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翻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7-27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因何批評『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人?

15·16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音hào)行小慧,難矣哉!』

『群居』,指人群聚集於一處。『好』,讀四聲,指喜好。『行小慧』,就是賣弄小聰明。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群人相聚在一起,終日不散,言談不及道義,喜好飛短流長地賣弄自己,耍小聰明,這種人難有出息啊!』 這是孔子對當時一種壞習氣的批評。『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人,每每飛短流長,播弄是非;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虛嬌浮誇,不着邊際;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因而孔子說這種人難有出息。孔子的批評從反面告訴人們,朋友相處,言應及義,而不可專好賣弄小聰明。

一般人都有上進心,都不會甘於隨俗沉淪。怎樣才能避免沾染『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壞習氣呢?這就要注重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進德修業,在成德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省察的功夫。良師益友是幫助我們提高省察功夫的正能量,而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損友,則只會帶給你不良習氣,損害你的品德。對此,一定要引以為鑑。

附:

【原文】

15·16子曰:『群居①終日,言不及義,好②行小慧③,難矣哉!』

【注釋】

群居:人群集於一處。②(音hào號):喜好。③行小慧:賣弄小聰明。

【譯文】

孔子說:『一群人相聚在一起,終日不散,言談不及道義,喜好飛短流長地賣弄自己,耍小聰明,這種人難有出息啊!』

董典玫 發表於 2025-5-22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群居終日"章義理髮微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篇第十六章所載孔子"群居終日"之訓,實為儒家修身哲學中極具現實警醒意義的箴言。此章雖僅二十餘字,然其內涵之深刻,足為後世立身處世之鏡鑒。

考"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之弊,其病根在於喪失精神主體性。朱子【論語集注】釋此章云:"言不及義,則放僻邪侈之心滋。"群體相處若不能以道義相砥礪,則易流於市井閒談之俗。孔子所謂"義"者,非僅抽象道德原則,實為"宜也"之具體實踐智慧,【中庸】"義者宜也"正此之謂。當春秋末世,士人聚談或論權謀,或議貨利,此即夫子所深戒者。

至若"好行小慧"之害,尤見儒家修養工夫之精微。王陽明【傳習錄】有云:"好名之病,根於方寸微處。"小慧者,非謂才智不足,乃指心術之偏。其表現有三:一則矜能炫巧,如鄭玄注所謂"矜善小才";二則攻人短長,類於荀子所言"好言人之惡";三則文過飾非,恰如程頤批評的"自恕之心勝"。此三者皆足以妨害君子"反求諸己"的根本修養。

孔子嘆"難矣哉",非僅謂其難有成就,更深層意指其難入聖賢之道。【禮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儒家雖重群居切磋,然更強調"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明儒呂坤【呻吟語】解此章尤為精當:"終日聚談,必有三病:議人之短,夸己之長,傳人之私。"此三病正與夫子之誡若合符節。

今人讀此章,當於三處着力:其一,群居當效法曾子"君子以文會友"之儀;其二,言談須合於孟子"言近而指遠"之旨;其三,處世宜守朱子"存天理,去人慾"之教。若能於此三端用功,庶幾可免"難矣哉"之嘆。清儒李顒【四書反身錄】云:"學者第一要務在變化氣質",正可為本章作註腳。
戴威 發表於 2025-7-3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群居終日"章義理髮微

【論語·衛靈公】篇"群居終日"章,雖僅二十一字,實為夫子針砭時弊之精要。今試從訓詁、義理、實踐三端詳析之。

一、文字訓詁考辨
"群居"者,非謂尋常聚居,【禮記·檀弓】鄭註:"群,朋輩也",特指無益之聚。"義"當訓為"宜",朱子【集注】云:"義者,事之宜也",指合乎天理之正道。"小慧"一詞尤需辨明,皇侃【論語義疏】釋為"小小才知",即後世所謂機巧變詐之術。此三語層層遞進:由外在聚眾之態,至言談內容之失,終顯心術之偏。

二、歷史語境還原
春秋之際,"處士橫議"之風漸熾。【左傳】載鄭國"鄉校"之議,已見端倪。夫子所斥,實針對當時士人"不議大道而競小察"(【荀子·非十二子】語)之弊。東漢王符【潛夫論】更直指此輩"不說其德義,而徒相與聚談妄語",可見此風延宕之久。

三、心性修養維度
此章深意在於揭示"言語"與"心術"之關聯。程頤指出:"言不及義,則心日放。"陽明先生【傳習錄】申論:"小慧者,功利之漸也。"蓋言談內容實為心性之外顯,終日言不及義,必致本心放失;好行小慧,終成德性之賊。清儒李顒【四書反身錄】特舉明代講學之弊,謂"終日聚談,不過較量得失,此正夫子所斥"。

四、當代啟示意義
今之社交媒體時代,"群居"形式雖異,其理相通。若網絡論辯徒逞機鋒而不求真理,社交平台競炫智巧而不務實事,恰成夫子所戒。曾國藩【求闕齋日記】云:"君子之學,貴乎有恆;小人之聚,徒然費時。"此語可為今人鏡鑒。

結語:
夫子此訓,非僅消極之戒,實含積極之導。明儒呂坤【呻吟語】解此章最為中的:"終日言義,雖不言亦義;終日言利,雖不言亦利。"學者當於言談舉止間體察心念,使"群居"化為"以文會友"之資,"小慧"轉為"大智"之階。如此,方不負聖賢垂訓之本懷。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