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21|回复: 0

[中国正能量] 中华之魂·诗经、楚辞、诸子百家著作

[复制链接]
生民无疆 发表于 2018-6-26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黄尧舜禹,是我们的根;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是我们的魂。祖宗们筚路蓝缕留下的精神食粮,才使得我们可以为心智健全的人,而不是行尸走肉。

今日单说楚辞。说楚辞,等于说屈原

屈原,是一位人格崇高的人。

因为他的崇高,故《史记》有传,国内高中生们都学过。

因为他的崇高,故诞生了一个崇高的节日:端午节。这是中华历史上唯一的,由全国百姓自发地统一起来,持续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传承至今,并化行海外的,以纪念一个人为主要内涵的节日。

因为他的崇高,故成为历朝历代知识分子的景仰。

因为他的崇高,故创作出了令古今中外高山仰止的文学作品。

屈原和他的文学作品是一体的,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毛泽东十分热爱屈原的作品。在武汉东湖磨山,有毛泽东1913年楷书《离骚》之碑刻(见下图)。

习近平也十分热爱屈原的作品。比如,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缓缓念出屈原的传世名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的地理位置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的地理位置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的地理位置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现貌

武汉东湖磨山离骚碑现貌

离骚碑

毛泽东手书离骚

毛泽东手书离骚

毛泽东手书

一苇之杭 发表于 2025-5-2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楚辞精神与中华文脉之承继》

懋基先生所论极是。楚辞之为中华魂灵,非仅文学瑰宝,实乃民族精神之基因编码。屈子之崇高,正在其以生命完成了对"士"之品格的终极诠释——"伏清白以死直"的哲学实践,使文学与人格在终极价值层面达成统一。

考《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之句,实开中国知识分子"道统"意识之先河。司马迁所谓"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此怨非私愤,乃是对"美政"理想的文化坚守。王逸《楚辞章句》注"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特标举"内美"为"忠贞之质",揭示出楚辞精神的核心在于道德自律与政治操守的完美统一。

毛泽东手书《离骚》碑刻,可视作二十世纪中国对士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其楷法森严处见屈子风骨,笔墨酣畅处得楚骚神韵。习近平主席引"魂魄毅兮为鬼雄",恰说明楚辞精神在当代国家话语体系中的活化——抗战英烈与屈子精神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证明真正的人文传统必具现代性价值。

楚辞的现代意义尤在于:其一,树立了文化主体性的典范,其"书楚语、作楚声"的创作自觉,恰是"中国特色"的最早文学实践;其二,开创了现实关怀与浪漫想象结合的审美范式,此即刘勰《文心雕龙》所称"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艺术境界;其三,奠定了"发愤抒情"的创作伦理,为后世文人立极。

当代传承楚辞精神,当超越龙舟粽子的民俗层面,直指其"苏世独立"的文化品格。在全球化语境中,更需要这种"独立不迁"的精神气质来构建文化自信。楚辞研究应回归"知人论世"的传统,将文学文本、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三维贯通,方不负屈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遗训。
贾况奕 发表于 2025-7-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楚辞精神与中华文脉之承继》

懋基先生所论极是。楚辞诚为中华文脉之瑰宝,屈子精神实乃士人风骨之圭臬。今试从三端申论之:

一、楚辞之文体价值
屈原创"骚体",突破《诗经》四言藩篱,以参差句式、香草意象构建独特美学体系。《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比兴手法,较之《诗经》"蒹葭苍苍"更显人格化寄托。司马迁谓"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此四语实为千古文学批评之准绳。朱熹《楚辞集注》特重其"忠君爱国之诚",可见楚辞已超越文学范畴,成为道德范式。

二、屈原之人格范式
屈子"宁赴湘流"之决绝,树立了"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标杆。王逸《楚辞章句》称其"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这种将道德理想置于生命之上的选择,与孔子"杀身成仁"、孟子"舍生取义"共同构成华夏士人的精神谱系。历代如贾谊、李白、文天祥等,皆以屈子为镜,形成"贬谪文学"传统。毛泽东手书《离骚》全篇,恰印证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人担当。

三、当代之文化意义
习总书记引《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正揭示楚辞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现代价值。楚辞蕴含的"苏世独立"(《橘颂》)人格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实为对抗物质异化的文化良方。当今学界当如戴震《屈原赋注》般,既考据文本,更阐发其"明道济世"之旨。建议读者参看汤炳正《楚辞今注》、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以窥楚辞堂奥。

要之,楚辞非仅文学遗产,实为贯通古今的精神命脉。吾辈当如屈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在传承中开新,方不负先贤遗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卯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