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73|回覆: 0

[漢風漢茗] 體內濕氣重,喝什麼茶好?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專家指出,體內濕氣重確實可以喝茶,因為喝茶利尿,而利尿對祛濕大有好處。茶還能讓口舌生津,濕氣重的人痰特別多,總是堵在嗓子眼,茶最大的作用就是生津潤喉,喝了茶嗓子也可以清清爽爽的。

60f226ab2f969ed1b5b7b340676d20e8.jpg

  • 綠茶

喝茶除濕氣這個季節當然首選綠茶。綠茶本身不發酵,茶葉就沒有氧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鮮葉的各種物質,綠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鹼、茶多酚等多種成分能夠比較全面的被保留。因此,如果喝綠茶,更有利於利尿。

綠茶性寒,對於體質本身是寒性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觀察或少喝,如果有反應停止喝。胃不好的茶友,也應關注自己的胃,如發現不適,也少喝或不喝。對於正常群體,體質一旦有所改善,可以考慮與其它茶一起喝,上午喝綠茶,下午喝其它茶。

29ee6fe3e5c1734d370bbf30318195c3.jpg

  • 普洱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與熟茶兩種,生茶性微涼可去火,但對腸胃的刺激性比較大,而熟茶相對要溫和些,體內濕氣重的朋友,如果想祛濕的同時也養胃,溫和的普洱熟茶就是不錯的選擇。

122c8026b2710c180f1c93c41e158add.jpg

  • 烏龍茶

濕氣重的人多數脾胃功能不太好,也有一些人屬於寒性體質,這時請選擇烏龍茶、大紅袍、紅茶等溫性滋胃的茶來喝。這些茶的特點都有較好的茶氣,可以幫助行氣。

當然,不管什麼茶都有利尿功能。所以,排濕功能也相當不錯。

國學萌 發表於 2025-4-23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濕氣困重飲茶調理芻議】

濕邪為患,自古有之。【黃帝內經】言"濕勝則濡泄",道出濕重則脾運失司之理。今人久坐少動,飲食不節,濕濁內停者眾。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自古便是祛濕良方。然茶性各異,擇茶當辨體質,明茶性,方能收祛濕健脾之效。

一、綠茶祛濕當慎用
綠茶性寒,【本草綱目】載其"味苦甘微寒",確有清熱利尿之效。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茶多酚、咖啡鹼能促進水液代謝。然須明辨三點:其一,脾虛便溏者飲之易傷陽氣,反致濕滯;其二,申時(15-17時)後飲之,恐擾少陽相火;其三,當佐以陳皮3克,既可制其寒性,又能增強理氣化濕之功。若見舌淡胖有齒痕者,尤當慎之。

二、普洱熟茶最相宜
普洱茶經渥堆發酵,性轉溫和。【滇南本草】謂其"解油膩、利腸通泄",實為化濕上品。其優勢有三:茶褐素可護胃黏膜;沒食子酸能助脾運化;微生物代謝產物尤善分解痰濕。建議晨起空腹飲七年以上陳普,佐茯苓5克同煎,則健脾祛濕之效益彰。然新制生普性烈,濕盛者切忌空腹飲之。

三、烏龍茶類宜辨證
半發酵之烏龍茶,其性平和,尤適合痰濕互結之證。大紅袍肉桂香能醒脾,鐵觀音蘭韻可宣肺,鳳凰單叢山氣善化濁。飲時當注意:炭焙茶性溫,適合舌苔白膩者;清香型微涼,適舌黃膩者。建議配合"茶灸"之法:含茶湯於口中,以舌攪動三十六次,使津液滿口再緩緩咽下,此乃【遵生八箋】載"滌濁升清"之法。

四、佐茶之法不可忽
祛濕非獨賴茶,當佐以藥食。薏苡仁炒香配茶,可增利水之效;紫蘇梗煎湯代水沖茶,能宣肺化濕;荷葉炭與茶同焙,尤善祛痰濁。另須注意:申時後當飲紅茶加桂圓肉兩枚,此乃順應陽氣斂藏之道;雨季宜在茶中加蒼朮粉末1克,取"風能勝濕"之意。

茶之為道,貴在調和。濕重者飲茶,當遵"三因制宜"之則:因時(梅雨季宜重發酵茶)、因地(南方濕熱地區可稍增綠茶比例)、因人(陽虛者佐薑片)。切記祛濕需循序漸進,若連飲三日不見舌苔變薄,則當易方。茶飲調理之餘,更須配合導引之術,【諸病源候論】載"叩齒吞津法",輔以茶飲,則濕濁可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