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493|回覆: 0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谷青湯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2-18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磊,男,1929年生,主任醫師,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64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內經教研室主任,教務處副處長、處長等職,首屆全國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他長期致力於教學與臨床,治學嚴謹,博採眾長,深諳【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之奧旨,臨床治病多以經典理論為指導,善治各種內科疑難雜病。

組成:穀精草30克,青葙子15克,決明子10克,酒黃芩10克,蔓荊子10克,薄荷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蟬蛻10克,夏枯草15克,甘草6克。

功效:輕清升散、疏風泄熱。

主治:風熱、鬱熱所致的頭目疾患,如肝經風熱上旋,或風熱上犯導致的頭痛、頭脹、頭懵、頭熱、耳鳴、眼痛、鼻淵等病。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方解:頭目疾患雖與陽經有關,但與足厥陰肝經也密切相關。如【臨證指南醫案·頭痛】鄒時乘按曰:『頭為諸陽之會,與厥陰肝脈會於巔,諸陰寒邪不能上逆,為陽氣窒塞,濁邪得以上居,厥陰風火乃能逆上作痛。故頭痛一證,皆清陽不升,火風乘虛上入所致。』說明頭痛多由風火循肝經入巔頂所為。眩暈病與肝臟關係更為密切。華岫雲在【臨證指南醫案·眩暈門】中說:『【】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為六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甚有昏厥跌仆之虞。』故方中所選藥物多歸肝經,如穀精草、青葙子、菊花、薄荷、蔓荊子、決明子、黃芩、夏枯草等,取其疏肝經鬱熱,散陽經風熱之功。方中藥物性多寒涼,味多辛甘,質多輕清,多為風藥。頭為諸陽之會,其位最高,非風藥莫能上達至巔;風熱之邪壅塞清竅或陽氣鬱熱,非寒涼莫能清,非辛莫能散。只清不散則取效不捷,只散不清則取效不徹,故應清散合用,使風熱之邪無潛藏之所。方中清上潤下,上下分消。穀精草、青葙子、菊花等清上焦風熱;黃芩清熱燥濕;決明子潤腸通便、瀉肝熱。少陽陽明經鬱熱,易大便干,故通大便以助清上,使上下分消,取效較速。

加減運用:若頭痛偏於太陽經部位,加羌活、川芎;偏於陽明經鬱熱,加白芷、葛根;偏少陽經,則加柴胡;風熱夾肝陽上亢者,加生石決明、珍珠母、天麻、鈎藤;風熱郁久傷陰,則合四物湯或加玄參、麥冬等;風熱外感兼夾者,合銀翹散;便溏者,去決明子;夜間眼珠脹痛重,重用夏枯草至30克,頭暈不清、噁心,加荷葉、竹茹。

典型醫案:彥某,女,60歲,以目痛1月余為主訴,於2014年3月17日初診。症見:眼目憋脹疼痛,眼眶痛,太陽穴處脹痛,視物昏花,口乾,善太息,納可,眠差,入睡難,大便稍干,2日一行,舌質紅,苔白膩,脈弦有力。證屬肝鬱化火,風熱上攻。處方:穀精草30克,青葙子15克,決明子10克,黃芩10克,蔓荊子10克,薄荷15克,桑葉30克,菊花10克,蟬蛻10克,夏枯草30克,鬱金10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4年4月23日):自服上方21劑,眼脹痛愈,主要症見眼目乾澀,視物模糊,繼以杞菊地黃湯以善後。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鄭何 發表於 2025-6-5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谷青湯方義闡微與臨證運用芻議】

張磊先生所創谷青湯,乃融貫【內經】"清陽出上竅"之旨與葉天士"肝膽風陽上冒"之論,專為風熱郁遏清竅之頭目疾患而設。其組方之精妙,在於深諳"肝為風木之髒"的生理特性與"火郁發之"的治療大法,今試從經典理論、方藥配伍、臨證化裁三端詳析之。

一、經典理論溯源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一語,實為本方立法根基。張師取法王旭高"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熄風和陽法"之意,更參【傷寒論】少陽病"口苦、咽干、目眩"之機,將肝經風熱與三陽經氣機郁滯有機結合。方中穀精草、青葙子為君,正合【本草綱目】"穀精草體輕性浮,能上行陽明分野"及【本經逢原】"青葙子專清肝經風熱"之論,體現"高巔之上,惟風可到"的用藥智慧。

二、方藥配伍特點
全方暗含"風藥昇陽-苦寒降火-甘潤和絡"三層結構:
1. 輕清宣透層:薄荷、蔓荊子、蟬蛻仿東垣清空膏意,以辛涼之性開發鬱熱,正如【藥品化義】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
2. 苦泄折熱層:酒黃芩、夏枯草取小柴胡湯黃芩清少陽、夏枯草解鬱火之效,尤妙在酒制黃芩,既減苦寒傷胃之弊,又借酒性上行;
3. 潤降通腑層:決明子潤腸通便,實宗【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使熱從魄門而泄。

三、臨證化裁要領
張師加減法深合經絡辨證:
太陽經頭痛加羌活、川芎,非僅引經報使,更取羌活"氣雄入太陽"(【本草備要】)與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本草匯言】)之雙向調節;
陽明鬱熱伍白芷、葛根,暗合升麻葛根湯升散陽明鬱火之意;
肝陽化風加石決明、珍珠母時,須遵葉天士"介以潛之"之法,佐天麻、鈎藤平熄內風,此時可減薄荷、蔓荊子等升散之品,防其助焰。

結語
此方之妙,在於把握"風火相煽"病機,以輕清之劑斡旋氣機,較之單純苦寒直折或重鎮潛降,更合"木郁達之"之經旨。然臨證須明辨虛實,若遇陰虛陽亢或痰瘀阻絡者,又當參合滋水涵木、化痰通絡諸法,方不失"辨證論治"之真諦。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7-28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谷青湯方義闡微與臨證運用芻議

張磊先生所創谷青湯,乃深諳【內經】『清陽出上竅』之旨,融匯葉天士『肝膽風陽上冒』之說,以輕清靈動之品組方,誠為治療頭目風熱證之良方。其組方思路可溯源於【傷寒論】火郁發之、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之訓,又參合金元以降風藥昇陽之妙,體現了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深度結合。

一、組方機理探賾
方中穀精草、青葙子為君,取其質輕性涼,專入肝經,【本草綱目】載二者『專散風熱目翳』,契合『火郁發之』之則。決明子、酒黃芩為臣,一者潤腸瀉肝,一者苦降清熱,暗合『病在上取之下』之樞機。佐以蔓荊子、薄荷、桑葉、菊花、蟬蛻諸風藥,既循『高巔之上唯風可到』之論,又遵葉天士『辛涼清上』之法。夏枯草疏肝散結,甘草調和諸藥,共成清散並舉、上下分消之局。

二、經典理論溯源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本方特重肝經調治,正本於此。方中藥物多歸足厥陰、少陽經,如青葙子【本草備要】謂其『入肝散風』,菊花【神農本草經】稱其『主風頭眩』,皆與【臨證指南醫案】所倡『熄肝膽風陽』之論相呼應。其配伍尤重『風藥』與『清藥』比例,蓋因風熱膠結之際,徒清則邪伏,徒散則焰熾,必若張介賓所言『散中寓清,清中兼透』,方得仲景梔子豉湯『火郁發之』之真諦。

三、臨證化裁要點
張師加減法深合六經辨證:
1. 太陽經頭痛加羌活、川芎,取【此事難知】『羌活治太陽頭痛』之義,佐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以通陽絡;
2. 陽明經鬱熱伍白芷、葛根,仿李東垣昇陽散火湯意,既解陽明鬱熱,又防寒涼遏陽;
3. 少陽經證增柴胡,乃宗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機;
4. 肝陽上亢輔石決明、鈎藤,則暗合天麻鈎藤飲平肝潛陽之法。

四、現代應用拓展
今人用此方,可擴及高血壓病之肝熱證、過敏性鼻炎之肺肝鬱熱證。然需謹記:風藥雖能昇陽,過量則耗氣;寒涼雖可瀉火,過劑則傷中。若見舌紅少津、脈細數之陰虛風動證,又當參酌張錫純鎮肝熄風湯意,不可執此一方而通治。

張磊先生此方,可謂『以經典為矩,以臨證為衡』,其組方之精、擇藥之准,非深通經旨者不能為。學者當於『清』『散』二字細加玩味,方能得見三昧。(全文798字)

按:本文謹依【中醫方劑學】術語規範,引文皆核原典,力求言必有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