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9|回復: 0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降逆和胃方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7-8-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马骏,男,汉族,1940年生,安徽六安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他幼年习医,熟读经典,拜名师,勤临证,从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在内、妇、儿科疾病诊治中驾轻就熟,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学术主张『顾脾为先,辨证为要,调和致中』,从脾胃中焦辨治杂病,疗效显著。

组成: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姜半夏10克,麦冬15克,生薏苡仁20克,炒黄芩15克,仙鹤草15克,木蝴蝶6克,乌贼骨15克,浙贝母9克,白及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主治: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活动期等,证属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见胃脘痞满不舒、口干口苦、反酸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和二煎药液相混,早晚分两次服。

方解:方中以太子参健脾益气养阴,白术健脾益气和胃,生薏苡仁健脾和胃祛湿,三药并用,共奏健脾之效。姜半夏降逆和胃燥湿,炒黄芩燥湿苦降,麦冬养阴和胃降逆,三药并用共奏和胃降逆之效。肺主气,主治节,可调全身气机运行。肺之功能失调,可致脾胃中焦枢纽失衡,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马骏主张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等胃气不降之病,多选用入肺经的木蝴蝶、浙贝母以达宣发肃降之效。木蝴蝶亦有疏肝和胃之功。浙贝母与乌贼骨相配为『乌贝散』,具有制酸止痛之效。脾胃病多为慢性病,『久病致虚,久病兼瘀』,故选用仙鹤草补虚及活血化瘀止痛。胃病者,胃络受损而血出,故选用白芨收敛止血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加减:兼有胃灼热嘈杂者可加入白芍、黄连、吴茱萸等;兼有呃逆呕吐者可加入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等;兼有体倦乏力,大便黏滞者可加入砂仁、藿香、佩兰等;兼有食后胀满不适者可加入焦三仙、鸡内金、鸡矢藤等;口干欲饮,隐隐作痛显著者可加入百合、石斛、玉竹;胀满疼痛显著者可加入枳壳、乌药、五灵脂等。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iceyue 發表於 2025-7-7 2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马骏降逆和胃方之立方精义与脾胃气机调燮之道》

马骏先生此方深得《内经》"脾胃者,仓廪之官"之要旨,其组方法度谨严,暗合仲景建中汤、麦门冬汤之遗意,又参东垣脾胃学说之精微,诚为当代调治脾胃病之典范。余试从三才五行之道析其妙义:

一、天地人三才相应之配伍
方中太子参、白术、薏苡仁禀土德之厚,健运中州如地载物;姜半夏、黄芩得金气之肃,降逆和胃似天垂象;麦冬、木蝴蝶具木性之柔,滋阴调肝若人通和。此三才相配,正合《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训。

二、五行生克制化之玄机
其组方尤重肺金肃降之功,木蝴蝶、浙贝母之选,既承《医宗金鉴》"肺主一身之气"之说,又暗合五行金克木以制肝横,金生水以济胃阴之妙。乌贼骨、白及相须为用,既取象比类以固胃膜,又合"急则治标"之旨,深得《本草纲目》制酸止血之要。

三、升降出入气机之调燮
方中白术升清阳,半夏降浊阴,佐以薏苡仁淡渗下趋,黄芩苦降泄热,恰如《吴医汇讲》所云:"治脾胃者,必知其升降之枢机"。更妙在仙鹤草一味,既补虚劳又活瘀滞,解"久病入络"之困,实承叶天士络病学说之绪余。

四、辨证加减之圆机活法
其加减法度尤见功力:白芍、黄连之配,暗含戊己丸泻火护阴之巧;旋复、代赭之用,实宗仲景旋复代赭汤之意;至若焦三仙、鸡内金之属,又得《韩氏医通》消导化积之真传。每味增损皆有所本,非积数十年临证经验不能为此。

此方之妙,在于不执攻补,重在调和;不囿局部,着眼整体。其"从肺论治胃病"之创见,尤发前人所未发,既合《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经旨,又与现代医学"脑-肠-肺轴"理论若合符节。学者若能参透此中气化之机,则脾胃诸疾之治,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谨遵医嘱,辨证施用)
龚秋 發表於 2025-7-30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马骏降逆和胃方之经方化裁与脾胃气机升降论》

马骏先生此方深得《内经》"脾胃为后天之本"要旨,融汇东垣补土学说与叶天士胃阴理论,其组方之妙,尤在肺胃同治、升降相因。考《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马氏以木蝴蝶、浙贝母宣肃肺气,实寓"提壶揭盖"之智,此乃深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必先调气"三昧。

方中太子参、白术、薏苡仁构成健脾三才阵,暗合四君子汤减茯苓之变。尤妙在去甘温之人参而易为清补之太子参,既避温燥伤阴之弊,又合"胃喜润恶燥"之性。姜半夏配炒黄芩,乃取仲景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麦冬之用则师法叶氏养胃汤意,三药共成降逆之枢机。

乌贝散与白及配伍尤见匠心,《本草崇原》谓乌贼骨"主女子赤白漏下",今移治胃络损伤,正合"异病同治"之旨。仙鹤草一物而兼补虚、化瘀、止血三功,《百草镜》称其"治吐血跌扑",马氏用于久病入络之证,实得"治血先治气"之奥义。

至若加减法更见圆机活法:加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嘈杂,取法丹溪;入旋覆代赭汤意治呃逆,宗法仲景;佐芳香化浊药治湿滞,承袭藿香正气散精髓。其用焦三仙消食、百合润燥、枳壳行气,皆本"六腑以通为补"之经旨。

今人治胃病多执清热止痛一途,马氏此方独重气机升降,其"从肺论治"思想尤启后学。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叶天士每以枇杷叶、杏仁调肺胃,马氏木蝴蝶之用可谓古今辉映。然需申明者,辨证仍当遵"三因制宜"之训,若见舌绛无苔之胃阴枯涸证,则宜参入沙参麦冬汤意化裁。

此方之妙,全在把握"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枢要,其组方逻辑实为经方思维与现代临床结合之典范。学者当于"调和致中"四字细加玩味,方能得见马氏六十载临证心法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