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1|回覆: 0

[中國正能量] 王夫之的書生報國【天地行人·王夫之傳】讀後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2-23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傳統文人都很關注天下事。比如,晚明東林黨人要救『王學之末流』,因為王陽明的學術到了晚明以後就不行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就痛定思痛,要來重新研究整個中國文化史,要發現中國文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清兵南侵的時候,黃宗羲在山上帶兵打仗,打敗了,就將老師留下的書『盡讀之』。他寫出了【明夷待訪錄】,認為國家雖然已經滅亡了,但聖人還是會出現,國家還是會重新興盛起來。顧炎武當年寫【日知錄】就是為以後的聖人立法。顧炎武有一個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就是中國千百年來積累起來的文化,民族的興亡,匹夫也是有責任的。那個時期,存在一部分持有這樣想法的文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便是其中之一。

王夫之的『知』與『行』尤為堅定與執着。他與黃宗羲和顧炎武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但他對後世的影響,甚至超越了黃、顧二人。他是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有『東方的黑格爾』之稱。王夫之生於亂世,有着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情結』。他盼望自己能報效祖國於疆場,雖九死亦不悔。他是一個韌勁十足的人,渴望在亂世中建功立業;他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敢於為了信仰而自我犧牲;他還是一個剛性的人,敢於為了國家利益而剛正不阿、疾惡如仇。這樣的人,做文,必做驚世之文;做人,誓做『至剛』之人。當然,他也有着傳統知識分子的弱點,即遇到人生抉擇,他會十分糾結,小心謹慎,反覆思考、斟酌,生怕有所閃失。他也因此失去一些機會。

聶茂創作的【天地行人:王夫之傳】抓住了王夫之的精神脈絡,展示了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突出『上馬殺敵,下馬讀書』的英雄情結;二是着力塑造『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剛毅個性;三是發掘人性的閃光和高貴的人格力量;四是彰顯『書生報國,信仰至上』的理想情懷。

讀完這本傳記,我的一個突出感受是:作者把歷史與傳統引向現代,引向人性深處,以現代意識進行文化與人性的雙重觀照,從中獲取個性化的感悟,並以平等姿態與歷史對話。

例如,書中寫王夫之與夏汝弼被困湘鄉山中,陰雨綿綿,前途渺茫之際,王夫之問夏汝弼是否『後悔』了。夏汝弼慷然作答:從不後悔。又說:『其實「報國」不難,亦非日日張口「報國」,更非得侍奉君王或奔赴疆場殺敵立功才算「報國」。吾從不認為,世上有一既成之路,曰「報國路」!吾輩在路上,在途中,時刻為君想為國想為民想,此番所為,即為「報國」!雖此路十分艱辛兇險,亦正是吾輩依憑內心驅使努力前行之動力所在!』王夫之聽後十分感動,從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簡言之,這種寫作是在參考史學界、文學界等同行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避免了人云亦云或從文本到文本的複製。文本的細節和故事的動力都源自王夫之一生的艱難跋涉,作者恰到好處地將天下、國家、民族之巨型語言,與個人、家庭、親情之小寫話語『糅合』起來,使文本的精神空間大大擴充和延伸,使讀者在學到知識、了解歷史、提高認識和得到激勵的同時,獲得一種『別樣風味』的閱讀快感,這是當前傳記文學創作的新收穫。

孟吵兩 發表於 2025-4-22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夫之的"書生報國"之道

讀罷【天地行人·王夫之傳】,不禁掩卷長思。王夫之其人,誠然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一座奇峯,然其價值不僅在於學術成就,更在於他以書生之軀踐行報國之志的生命形態。這種"書生報國"的精神,實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內聖外王"理想的生動體現。

王夫之的報國之道,首先體現在其知行合一的治學態度上。他既不同於空談心性的腐儒,也不同於徒事考據的陋儒,而是將學術研究與經世致用緊密結合。其【讀通鑑論】【宋論】等著作,絕非簡單的歷史評論,而是通過對歷史興衰的剖析,為民族復興尋找出路。這種"以史為鑑"的學術取向,彰顯了傳統知識分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擔當精神。尤為可貴的是,當清兵南下之際,王夫之毅然投筆從戎,組織"匡社"抗清,真正踐行了"上馬殺敵,下馬讀書"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夫之的報國精神表現在其剛毅不屈的人格操守上。明亡後,他"頭不頂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隱居衡陽石船山,以"六經責我開生面"自勉,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著述。這種"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剛毅個性,正是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的體現。王夫之的隱居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堅守士人氣節,其"七尺從天乞活埋"的詩句,道盡了一個遺民知識分子內心的悲壯與堅貞。

再者,王夫之的報國之道具有深刻的思想啟蒙意義。他提出"理在氣中"的唯物主義觀點,批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偽說教;主張"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突破了傳統忠君思想的局限;強調"日新之謂盛德",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發展觀。這些思想在當時雖未能廣為傳播,卻如暗夜明燈,為後世變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王夫之的報國不僅是政治層面的忠誠,更是文化層面的堅守與創新。

【天地行人·王夫之傳】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這位思想巨匠,揭示其"書生報國"的當代價值。在和平年代,"報國"不必如王夫之般壯懷激烈,但知識分子"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依然存在。王夫之的精神啟示我們:真正的報國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是否以專業精神推動社會進步,是否以獨立人格守護文化命脈,是否以批判意識促進文明發展。此乃"書生報國"之真諦,亦為當代知識人應有之擔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