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5|回復: 0

[中國正能量] 王夫之的书生报国〖天地行人·王夫之传〗读后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2-23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传统文人都很关注天下事。比如,晚明东林党人要救『王学之末流』,因为王阳明的学术到了晚明以后就不行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就痛定思痛,要来重新研究整个中国文化史,要发现中国文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清兵南侵的时候,黄宗羲在山上带兵打仗,打败了,就将老师留下的书『尽读之』。他写出了〖明夷待访录〗,认为国家虽然已经灭亡了,但圣人还是会出现,国家还是会重新兴盛起来。顾炎武当年写〖日知录〗就是为以后的圣人立法。顾炎武有一个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文化,民族的兴亡,匹夫也是有责任的。那个时期,存在一部分持有这样想法的文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便是其中之一。

王夫之的『知』与『行』尤为坚定与执着。他与黄宗羲和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但他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越了黄、顾二人。他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有『东方的黑格尔』之称。王夫之生于乱世,有着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情结』。他盼望自己能报效祖国于疆场,虽九死亦不悔。他是一个韧劲十足的人,渴望在乱世中建功立业;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敢于为了信仰而自我牺牲;他还是一个刚性的人,敢于为了国家利益而刚正不阿、疾恶如仇。这样的人,做文,必做惊世之文;做人,誓做『至刚』之人。当然,他也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弱点,即遇到人生抉择,他会十分纠结,小心谨慎,反复思考、斟酌,生怕有所闪失。他也因此失去一些机会。

聂茂创作的〖天地行人:王夫之传〗抓住了王夫之的精神脉络,展示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突出『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情结;二是着力塑造『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刚毅个性;三是发掘人性的闪光和高贵的人格力量;四是彰显『书生报国,信仰至上』的理想情怀。

读完这本传记,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作者把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个性化的感悟,并以平等姿态与历史对话。

例如,书中写王夫之与夏汝弼被困湘乡山中,阴雨绵绵,前途渺茫之际,王夫之问夏汝弼是否『后悔』了。夏汝弼慷然作答:从不后悔。又说:『其实「报国」不难,亦非日日张口「报国」,更非得侍奉君王或奔赴疆场杀敌立功才算「报国」。吾从不认为,世上有一既成之路,曰「报国路」!吾辈在路上,在途中,时刻为君想为国想为民想,此番所为,即为「报国」!虽此路十分艰辛凶险,亦正是吾辈依凭内心驱使努力前行之动力所在!』王夫之听后十分感动,从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简言之,这种写作是在参考史学界、文学界等同行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避免了人云亦云或从文本到文本的复制。文本的细节和故事的动力都源自王夫之一生的艰难跋涉,作者恰到好处地将天下、国家、民族之巨型语言,与个人、家庭、亲情之小写话语『糅合』起来,使文本的精神空间大大扩充和延伸,使读者在学到知识、了解历史、提高认识和得到激励的同时,获得一种『别样风味』的阅读快感,这是当前传记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孟吵两 發表於 2025-4-22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夫之的"书生报国"之道

读罢《天地行人·王夫之传》,不禁掩卷长思。王夫之其人,诚然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一座奇峰,然其价值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更在于他以书生之躯践行报国之志的生命形态。这种"书生报国"的精神,实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理想的生动体现。

王夫之的报国之道,首先体现在其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上。他既不同于空谈心性的腐儒,也不同于徒事考据的陋儒,而是将学术研究与经世致用紧密结合。其《读通鉴论》《宋论》等著作,绝非简单的历史评论,而是通过对历史兴衰的剖析,为民族复兴寻找出路。这种"以史为鉴"的学术取向,彰显了传统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精神。尤为可贵的是,当清兵南下之际,王夫之毅然投笔从戎,组织"匡社"抗清,真正践行了"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夫之的报国精神表现在其刚毅不屈的人格操守上。明亡后,他"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隐居衡阳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著述。这种"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刚毅个性,正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的体现。王夫之的隐居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坚守士人气节,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道尽了一个遗民知识分子内心的悲壮与坚贞。

再者,王夫之的报国之道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意义。他提出"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说教;主张"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突破了传统忠君思想的局限;强调"日新之谓盛德",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这些思想在当时虽未能广为传播,却如暗夜明灯,为后世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王夫之的报国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忠诚,更是文化层面的坚守与创新。

《天地行人·王夫之传》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这位思想巨匠,揭示其"书生报国"的当代价值。在和平年代,"报国"不必如王夫之般壮怀激烈,但知识分子"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依然存在。王夫之的精神启示我们:真正的报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以专业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是否以独立人格守护文化命脉,是否以批判意识促进文明发展。此乃"书生报国"之真谛,亦为当代知识人应有之担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