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56|回復: 0

[儒家文化] 王阳明为民请命,上书朝廷宽免灾年税粮【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 ...

[複製鏈接]
经纶 發表於 2022-9-5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1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1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2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2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3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3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4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4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5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5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作于武宗正德十五年三月南赣巡抚任上。正德十四年三月到七月江西多月未下雨,各府纷纷上报禾苗枯死,夏税秋粮无从征收,人民愁叹,将要流离失所。王阳明派遣官吏和老人(年高德重的耆宿)去实地查勘,情况属实。当时正赶上宁王朱宸濠叛乱,为拉拢百姓支持自己,朱宸濠打出了蠲免税粮的旗号,一时间群情汹汹,毕竟老百姓得考虑自己及家人的吃饭问题。王阳明考虑到情况危急,就通行告示,表示奏请朝廷蠲免钱粮,希望大家能够申明大义,顾念『祖宗休养生息之泽』,并暴露宁王之前的劣迹。于是,人心稍定,宁王之乱也顺利平定。

事后,阳明向朝廷上了一个折子,请求蠲免遭遇旱灾地方的税粮,『以救残伤之民,以防变乱之阶』。折子最后还把皇帝数落了一通,『伏望皇上罢免冗员之俸,捐不急之赏,止无名之征,节用省费,以足军国之需,天下幸甚!』明自太祖以来,就注重纳谏,设立监察御史、给事中等专门言官,并允许臣民直接上书。比如,万历皇帝连续几年没上朝,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著名的〖酒色财气疏〗,指出明神宗有『纵酒、好色、贪财、尚气』四大病,并呈进〖酒箴〗〖色箴〗〖财箴〗〖气箴〗加以劝诫。

王阳明这份奏疏也秉承了明臣恳切而犀利的风格。比如,在提到江西百姓这两年连续遭受旱灾、变乱、师旅、供馈、诛求、征敛等痛苦,已经到了一个极点了,如果继续攫取其『膏血』,『有人心者,尚忍为之乎?』

阳明还提出,如果朝廷背弃承诺(此前,巡抚代表朝廷发布了免税的承诺),不体恤百姓痛苦,老百姓就会觉得朝廷连宁王朱宸濠都不如,『宸壕叛逆,犹知优免租税』。如果在文网密布的满清朝廷,这么说会犯大忌,受到皇帝的严旨申斥,并可能成为文字狱牺牲品。

王阳明还引用了孟子的『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观点,说现在江西地方形势尚未稳定(受连续几十年的匪患和最近的宁王叛乱影响),『彼(百姓)无家业衣食之资,无父母妻子之恋,而又旁有追呼之苦,上有捶剥之灾,自非礼义之士,孰肯闭口枵腹,坐以待死乎?』『民者,邦之本,邦本一摇,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可以说,忠君爱民之意、老成谋国之心溢于言表

在最后,王阳明希望朝廷能够念及『地方涂炭之余,小民困苦已极,思邦本之当固,虑祸变之可忧』,蠲免江西全省正德十四年、正德十五年两年的税粮四十万石。为此,明末施邦曜评价此文:『婉转剀切,谈民疾苦处,令人心恻。谈利害处,令人神悚。真是大儒救世文章。』

崔泓 發表於 2025-6-29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阳明〈乞宽免税粮疏〉中的民本思想与政治智慧》

王阳明正德十五年所呈《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堪称明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典范文本。此疏绝非寻常蠲免奏章,实为融合儒家民本思想、政治危机应对与财政伦理的复合型文献,其价值可从三重维度阐发。

一、灾异政治学的实践典范
阳明开篇即建构"天象示警-民生困顿-政治危机"的因果链,此乃承袭董仲舒"灾异谴告"之说。其特别强调"旱魃为虐,两岁为灾"的特殊性,将自然灾害纳入"天人感应"解释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简单归咎于天道,而是直指"诛求无艺"的人祸因素,形成"天灾-人祸"的复合归因模式。这种论证策略既符合传统灾异论话语体系,又暗含对朝廷政策的批评。

二、非常时期的治理智慧
面对宁王以"蠲免税粮"为饵的政治攻势,阳明的应对展现高超的政治智慧。其先以临时告示稳定民心,后以正式奏疏制度性解决,形成"权宜之计"与"根本之策"的衔接。疏中"宸濠叛逆,犹知优免"的对比,实为极具风险的修辞策略,然其深层逻辑在于建构"仁政竞赛"的政治伦理——强调正统政权应比叛乱者更体恤民瘼。这种将民心向背作为政权合法性核心的论述,直指孟子"民贵君轻"的精髓。

三、财政伦理的哲学表达
疏中"膏血"之喻与"捶剥"之词,将征税问题提升到道德哲学高度。阳明引孟子"恒产恒心"说,构建起"物质生存-道德秩序-政治稳定"的逻辑链条。其特别指出江西"匪患-叛乱"的恶性循环,揭示贫困化与暴力化的共生关系。最后提出的"节用省费"方案,实为对《大学》"生财有大道"思想的运用,将财政问题转化为君主德性修养课题。

此疏之可贵,尤在于危机时刻坚守士大夫"道统"立场。阳明既未因平叛之功邀赏,亦不惧"数落君上"之险,其"罢冗员、捐不急、止无名"三策,直指武宗朝政积弊。这种将临时蠲免与制度改良相结合的思路,远超一般救灾奏议的格局。明代言官风骨在此疏中得以延续,而阳明特有的心学气质,更赋予其"致良知"的政治实践意义。

当代读者当从此疏中领悟:真正的政治智慧,在于将民生疾苦转化为制度改良的契机;而士大夫的精神高度,正体现在对"民胞物与"理念的坚守。阳明此疏,足为千古治道之鉴。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7-11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阳明〈乞宽免税粮疏〉之政道精神与儒学实践》

王阳明正德十五年所呈《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实为明代士大夫"以道事君"的典范文本。此疏绝非寻常请赈文书,其深层蕴含着儒家"仁政""民本"的政治哲学,更折射出心学"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今试从三方面阐发其精义:

一、灾异政治学的当代诠释
阳明开篇即言"旱灾异常,民困已极",此非单纯灾情描述,实承董仲舒"天人感应"之绪。然其突破处在于将灾异论转化为具体的行政责任,提出"宽赋税、缓征徭"六字方针。考《周礼·大司徒》"荒政十二"首条即"散利",阳明引《孟子》"恒产恒心"说,正是将经典教义转化为"蠲免钱粮"的行政语言。其奏疏中"捶剥之灾""闭口枵腹"等语,直承杜甫"朱门酒肉臭"的诗史笔法,使抽象仁政获得血肉丰满的呈现。

二、心学视域下的政治博弈
面对宁王以免税为饵的叛乱,阳明以"临时权变"发布免税告示,此举深合《易经》"时中"之义。疏中"祖宗休养生息之泽"的提法,巧妙运用朱元璋《大诰》祖训作为法理依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宸濠犹知优免"的对比修辞,表面冒犯天威,实则暗用《论语》"子为政,焉用杀"的讽谏传统。这种"以君道责君"的进言方式,较之海瑞《治安疏》更为曲折而深刻。

三、儒家财政伦理的现代启示
疏末"节用省费"之议,直指明代财政制度性弊端。阳明将个人道德修养的"去人欲"扩展为国家财政的"去冗费",此乃心学"格物"功夫在政治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其提出的"罢冗员""止无名之征"等具体措施,与《大学》"生财有大道"的理财观一脉相承。今日观之,这种强调"藏富于民"的财政哲学,仍不失其现实参照价值。

要之,此疏之可贵,不仅在于是时免除江西税粮三十八万石的实际成效,更在于展现了儒家士大夫"上医医国"的政治智慧。阳明既恪守"致君尧舜"的臣道,又践行"万物一体"的仁学,将心性之学转化为经世之策。其奏议中流露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正是张载"民胞物与"精神的最佳注脚。读此疏当知:真正的国学精髓,从来不在章句训诂之间,而在这种贯通天理人欲、平衡道义事功的实践智慧之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