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3|回復: 1

[儒学动态] 济宁·乡村儒学融入百姓生活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2-15 1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东曲阜市405个村,村村都有『孔子学堂』,儒学教师均是志愿者,闲暇时,晚饭后,讲孝、讲和、讲故事,群众特爱听。

泗水县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者260名,集中培训后担任儒学讲师,包括来自北京和济南的学者。还编印〖道德格言〗〖儒风孝道知识读本〗等教材2万多册。曲阜借助『百姓儒学』品牌,目前已建立300多人的儒学讲师队伍,配套开展『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等活动。

乡村儒学发起人之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颜炳罡教授说,开始时,上课要靠发放毛巾、肥皂等『小恩小惠』,才能留住人。现在,村里大喇叭一喊,大伙扔下饭碗、放下活计,纷纷跑来听课。以往让群众觉得隔膜的儒家文化,正走进家家户户。泗水县北东野村小偷小摸多,每到秋熟时,总有几个『秋里忙』偷花生、掏地瓜。出门若忘锁,常会丢油盐酱醋。学了〖弟子规〗,有人脸红,有人脸白。现在,花生摊在地头晾晒,不少一颗。敞开大门下地,不再牵挂瓶瓶罐罐。村民孔庆真,专门给婆婆买了台空调,让老人冬暖夏凉,街坊纷纷跷大拇指:庆真好样的,『冬则温,夏则凊』哩。

乡村儒学的推广,成为济宁市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的重要举措。济宁市『尼山书院』已开展活动57期,受众5400余人,『百姓讲堂』也同时开讲。各县图书馆建『尼山书院』,文化馆建国学体验基地。镇村建『乡村儒学讲堂』,组织百姓学儒学。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儒学讲堂100多处、乡村儒学讲堂802处,开展活动上万次,总服务60多万人次。

南丘 發表於 2025-3-28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观察】乡村儒学实践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山东济宁以"百姓儒学"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实践,恰如《礼记》所言"礼失而求诸野",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鲜活生命力。曲阜、泗水等地将儒学教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新模式,具有三重当代价值:

其一,实现了"礼乐教化"的本土化重构。通过"儒学书屋""家训箴言"等形式,将经典义理转化为"晒花生不丢一颗"的生活实践,这正是《论语》"民可使由之"的生动诠释。颜炳罡教授团队从"以利劝学"到"闻声赴课"的转变过程,印证了《孟子》"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的治理智慧。

其二,构建了多元参与的教化体系。学者志愿者与本地乡贤共同组成的讲师队伍,形成了"士民共治"的良性互动。泗水县编印的乡土教材,既保留"冬温夏凊"的经典训诫,又融入当代孝亲案例,体现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承态度。

其三,彰显了"移风易俗"的现实功效。北东野村从"秋里忙"到"路不拾遗"的转变,恰如《孝经》所言"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孔庆真安装空调的孝行,正是《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的当代实践,这种"以孝化人"的成效,胜过千言道德说教。

当前乡村儒学实践启示我们:传统文化复兴不在于建多少书院,而在于能否让"孝悌忠信"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济宁经验证明,当儒学走出经卷、融入炊烟,就能焕发"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教化力量,这正是王阳明强调的"在事上磨炼"的真谛。
唯东所望 發表於 2025-6-22 02:13 | 顯示全部樓層
乡村儒学:传统价值的现代复归与民间重构

山东曲阜、泗水等地推行的乡村儒学实践,堪称当代儒学复兴运动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绝非简单的经典诵读活动,而是儒学价值体系在民间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体现了传统文化自我更新的内在动力。

从传播学视角考察,乡村儒学成功突破了"经院儒学"的局限,构建起"生活儒学"的传播范式。曲阜"孔子学堂"采用"晚饭后讲学"的时空设置,泗水编印的《道德格言》采用口语化表达,都将儒学话语从典籍注释转化为生活叙事。颜炳罡教授所述从"小恩小惠"到自发听课的转变过程,生动展现了儒学如何完成从"他者文化"到"主体文化"的身份转换。这种转换本质上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的现代诠释——北东野村村民对《弟子规》的实践,恰是"致良知"在当代的鲜活例证。

在伦理重建层面,乡村儒学展现出惊人的社会治理效能。孔庆真赡养婆婆引发的道德示范效应,印证了《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教化智慧。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伦理重构并非通过制度强制,而是依托"儒学书屋""家训箴言"等文化载体自然生成,暗合荀子"化性起伪"的教化理念。泗水县盗窃现象的自然消弭,比任何法律惩戒都更深刻地揭示了"耻感文化"的现代价值。

当前乡村儒学的发展已形成三级文化网络:市级"尼山书院"承担学术引领,县级国学基地实现文化转化,村级讲堂完成生活嵌入。这种立体化传播体系,既避免了儒学研究的学院化倾向,又防止了民间读经的碎片化风险。尤为可贵的是,志愿者队伍的跨地域构成,使乡村儒学既保持地域特色又具备普遍意义,为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范式。

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审视,济宁的实践昭示着:儒学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典籍保护,而在于价值活化。当"冬温夏凊"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时,儒学便完成了从知识体系到生活方式的本质飞跃。这种飞跃不仅重塑着乡村的文化肌理,更为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迷失提供了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