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4|回復: 1

[成语典故] 涸辙之鲋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0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涸辙之鲋〗相关人物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涸辙之鲋〗涵义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涸辙之鲋〗出处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涸辙之鲋〗辨析

〖涸辙之鲋〗读音:hé zhé zhī fù

〖涸辙之鲋〗近义词:涸辙之枯、涸辙穷鳞、涸辙穷鱼、嗷嗷待哺

〖涸辙之鲋〗反义词:绝处逢生

〖涸辙之鲋〗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涸辙之鲋〗造句

1、内地雪灾十分严重,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受断电断粮之苦,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2、常乐天已经是涸辙之鲋,鼎中之鱼。

3、不敢,施主是朝廷一品大员,别看眼下似乎是涸辙之鲋,不久就可河清海晏。

4、涸辙之鲋的故事他是听说过的。

5、的确,涸辙之鲋,若不能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6、虽比不上大鱼大肉,倒也不至于落得个涸辙之鲋的窘境。

7、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二十天。

〖涸辙之鲋〗成语典故:

庄子因为过分专注于著书,不太注重生产,所以家里很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

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

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十分生气,他恼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吧!’”,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小鱼。

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怎么样?’”,监河侯一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盲里偷仙 發表於 2025-4-14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涸辙之鲋的哲学隐喻与当代启示》

庄子"涸辙之鲋"的典故,表面是困鱼乞水的寓言,实则蕴含深刻的生存哲学。此典出自《庄子·外物》篇,通过监河侯"激西江之水"的虚妄承诺与车辙鲋鱼"斗升之水"的迫切需求之对比,揭示了道家"道不远人"的核心思想。本文将从文本解析、哲学意蕴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文本的叙事结构分析
《外物》篇记载的这则对话具有典型战国寓言的"双层结构":表层是庄子借粮受挫的日常事件,深层则构建了"鱼水关系"的象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庄子特意选择"鲋鱼"而非其他鱼类,因鲫鱼生命力顽强却仍需依水而存,恰似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依赖性。监河侯提出的"将贷子三百金"与鲋鱼所求的"斗升之水",形成救急与远谋的戏剧性反差,这种叙事张力成为理解道家"当下关怀"的锁钥。

二、哲学意蕴的三重解读
1. 生存论层面:揭示"相濡以沫"的临时性。鱼失水则亡的意象,与《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形成互文,暗示任何超越性思考都需以基本生存保障为前提。
2. 认识论层面:批判虚伪的道德施舍。监河侯"邑金将得"的托辞,实为儒家"远期承诺"的隐喻,庄子以"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的反讽,解构了脱离实际的仁义空谈。
3. 方法论层面:提出"无用之用"的解决方案。鲋鱼困境本质上源于对"辙"(既定轨迹)的依赖,暗合《逍遥游》中"不龟手之药"的启示——突破思维窠臼方为根本出路。

三、现代社会的镜鉴价值
在当代社会转型期,"涸辙之鲋"现象呈现新形态。如996工作制下的"过劳困局",恰似困于绩效主义"车辙"的现代鲋鱼;而某些福利政策的远期规划,亦不免带有"监河侯式"的延迟效应。庄子智慧提醒我们:有效的社会救助应当(1)建立及时响应机制(2)尊重受助者的主体性(3)超越形式主义的救助逻辑。日本"特别定額給付金"的疫情应急措施,正是"斗升之水"哲学的现实演绎。

结语:
此典故的深层启示在于,任何脱离具体语境的宏大叙事都可能沦为道德表演。庄子用"枯鱼之肆"的极端意象,不仅批判了虚伪的救助伦理,更指明了"道在稊稗"的实践智慧——真正的救赎永远建立在對生存现实的真切体察之上。当代人读此寓言,当思"辙"之所由生,进而超越非此即彼的生存困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