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28|回覆: 0

[詩詞賞析] 玉鑒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賞析 ...

[複製連結]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28 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詞人出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兼廣西安撫使,在任頗有聲績。但由於朝中政敵讒言攻擊,次年便被罷官。北歸途中,於仲秋時節過洞庭湖,作此詞紀游述志,時年34歲。

『青草』,青草湖,在洞庭南。『素月分輝』,月亮倒映水中,光輝分身為二。『明河共影』,銀河與其水中倒影共存並見。『表裏』,表即外,指天空;裏即內,指湖水。『悠然』二句,謂洞庭秋夜的美妙及其所包含的玄機,我已領悟於心,卻難用語言來向別人述說。『應念』三句,自謂在廣西一年,雖然孤獨,卻堅持操守,如明月自照,襟懷坦白,肝膽皆似冰雪般瑩潔。對此,知心的朋友當能想見並理解。因遭讒罷官,故在此剖白心跡。『孤光』,月光。『蕭騷』,形容稀落。『穩泛』句,安穩地泛舟於青蒼、空闊的洞庭湖上。『盡吸西江』,唐代高僧馬祖曰『一口吸盡西江水』,指融貫萬法。(見宋僧道原【景德傳燈錄】)。這裏借其字面,說自己要把西江水當作酒全部喝乾。西江,長江自西來,與洞庭湖相會於今湖南岳陽。『細斟北斗』,【詩·小雅·大東】有『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句謂北斗七星形狀雖像一柄長勺,卻不能用來舀酒。屈原【九歌·東君】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漿。』這裏從【九歌】化出,說自己要用北斗為勺來細細斟酒。

詞人筆下的洞庭夜色,多麼寥廓、多麼美麗!秋高氣爽,風平浪靜。皎如玉鏡,瑩若瓊田的三萬頃湖面上,點綴着詞人的一葉扁舟。月亮、銀河倒映在碧水中,天光湖影,上下澄明。置身在這樣純淨的境界,還有什麼人生得失和煩惱不能消釋?他想到自己年來在嶺南海北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國家、民族,孤忠耿耿,一如中天朗月,頓覺心安神怡,寵辱不復芥蒂於胸。於是,他要援北斗為勺,挹西江為酒,揖天地萬物為賓客,開懷暢飲,扣舷長嘯,對彼清景,醉此良宵。從構圖來看,是萬頃波光吞沒了一葉孤舟,人在自然面前顯得像芥子那樣渺小;但就主觀抒情而言,卻是詞人的方寸之心吐納着整個宇宙,萬象受其調度、供其驅遣。就在這虛實兩幅畫面所呈現的『人』和『自然』的不同比例關係的對照中,全詞元氣淋漓地展示了一種天人合一而人為主的特殊的崇高美。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4-22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念奴嬌·過洞庭】詞境探賾與人格精神抉微

張孝祥此闋以洞庭秋色為鏡,映照出南宋士大夫澄明峻潔的精神世界。上闋"玉鑒瓊田三萬頃"之喻,非止狀物工巧,實暗含【莊子·天道】"水靜猶明"的哲學意蘊。詞人以"表裏俱澄澈"構建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其"悠然心會"的不可言說性,恰合嚴羽【滄浪詩話】"透徹玲瓏,不可湊泊"的妙悟特徵。

下闋"肝膽皆冰雪"的自況,可溯至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象傳統,而"盡吸西江"的豪邁,則彰顯禪宗"萬法歸一"的思維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將【詩經】北斗不可挹酒的意象反轉運用,與屈原【九歌】形成互文,此種"反經合道"的用典方式,正是江西詩派"奪胎換骨"法的精妙實踐。

在藝術構造上,詞人通過空間張力的營造實現精神超越:宏觀的"三萬頃"與微觀的"一葉舟"形成強烈對比,而"萬象為賓客"的想像又將主體提升至主宰地位。這種"以小攝大"的筆法,暗合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的宇宙意識,卻更顯主動昂揚的人格力量。

從詞史維度觀之,此作上承蘇軾"明月幾時有"的清空之境,下啟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的物我交融,堪稱南宋豪放詞派的樞軸之作。其價值不僅在於"穩泛滄浪"的隱逸情懷,更在於"扣舷獨嘯"中蘊含的士人風骨——在政治失意時仍保持精神獨立,這種"內聖"境界正是宋代理學修養論的文學呈現。

當代讀者賞鑒此詞,當超越景物描寫的表層,體認其中"天人相證"的生命智慧。詞人將洞庭月色轉化為精神煉獄,最終達到的"不知今夕何夕"的忘機之境,實為中國文人面對逆境時最高貴的姿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