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39|回復: 1

[气功] 略谈气功纠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8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谓偏差?因练功而造成精神上或有关功能性的失调,以及间接导致有关器质性的病态出现,谓之气功偏差。一般说,短暂性的功能失调可谓一般偏差,而持续性的病态出现可谓严重偏差。

至于出偏的症状如何呢?古人用“走火入魔四个字作了高度概括。走火者,头痛背酸,胸闷气急,气乱心烦,难受莫名,不能练功,或越练症状越严重。还有一练功就遗精,乃至头昏眼花,四肢乏力,入魔者,主要表现在精神症状上,一闭眼就出现神鬼,惊恐不宁,胡言乱语,心神恍惚,扰得亲朋、邻里不安。追其原因:是不遵守练功注意事项。特别初学者,急欲求成,违背自然规律,则往往容易出偏,亦有练功已窥门径者,因—念之差,而错入岐途,弄巧成拙。二是选功失误与指导不妥。

因此笔者认为,在辨证练功时,要采取辨证唯物的科学方法,反对据理—端,死搬硬套,如临床上阴虚阳亢的人,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失制而上亢,动则火起阳愈盛,静则益阴而制阳,所以阴虚阳亢的人,以静练为主,反之就要出偏。而阴盛阳虚的人,则以动练为主。从辨证练功来讲呼吸,鼻吸清气为阳,吸为补。排出浊气为阴,呼为泻。气流上引为补,气机下降为泻。从辨证练功来讲姿式,脚型外八字站穴为补,内八字站立为泻。如果有些同志八纲辨证练功掌握不好,也可以按病施功,比如高血压病人,其主要表现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那么该病应当选择相对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功法,如放松功,松静功等,反之就要出偏。例如胃肠道病人,临床上多系用腹式呼吸、气贯丹田,这样可直接对胃肠功能进行调整。具体则是胃肠蠕动亢进者,应选加强吸气的功法。胃肠蠕动迟缓者,宜选择加强呼气的功法。

下面我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偏差的病因病机和纠正方法,作为引玉之砖。以供同道参考。

一、头晕、头胀、头痛

病因病机:(1)练功姿势不正确,如练功时长时间头部较低,影响头部血液供应。(2)练功时意守不当,如阴虚阳亢之人死守上丹田,引起阳气上冲。(3)练周天功的人,追求通“通三关”,“打通任督二脉”,强行以意领气,结果气冲头顶。(4)年老体弱,过度疲劳,勉强练功,气血不能上奉于脑。
易栀 發表於 2025-4-9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纠偏刍议:机理辨正与调治要旨

气功偏差之症,古称"走火入魔",实为练功不得其法所致阴阳乖戾之候。今人习功,或急功近利,或师承不正,遂使偏差频现,不可不辨。

一、偏差本质辨
偏差之发,根于气机逆乱。《黄帝内经》有云:"阴阳反作,病之逆从。"练功不当,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失其常。轻者功能失调,重则形神俱损。所谓"走火",实为阳气妄动;"入魔",乃神不守舍。二者皆因违背"道法自然"之旨,强求速效所致。

二、辨证施治要诀
1. 阴阳为纲
阴虚阳亢者,当取静功以涵养真阴;阴盛阳虚者,宜用动功以振奋阳气。此即《素问》"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妙用。若反其道而行,如肝阳上亢者强练硬气功,必致风阳上扰,头痛目赤。

2. 呼吸调摄
呼吸之道,关乎气机升降。吸属阳主升,呼属阴主降。胃肠蠕动亢进者,当重吸气以抑制;蠕动迟缓者,应强调呼气以促进。此暗合"亢害承制"之理,学者当细察。

3. 姿势导引
站桩外八字为补,内八字为泻。盖因足三阴三阳经气运行与足部方位密切相关。姿势失当,则经络壅滞,气行不畅。

三、常见偏差纠治
1. 头晕头痛
此症多因强行以意领气,致气冲巅顶。纠治之法:
改守下丹田或涌泉穴
配合六字诀"呵"字诀泻心火
停止一切强行通周天之练法

2. 遗精频发
乃精关不固之象。当:
改腹式呼吸为自然呼吸
意守命门而非下丹田
辅以提肛撮谷道之法

3. 幻视幻听
此神魂不安之征。宜:
暂停一切意守
改练漫步周天等动功
配合安神定志之中药调理

四、防偏要旨
1. 严守"松静自然"四字真言,切忌刻意追求气感。
2. 选择功法须符合体质,最好得明师口传心授。
3. 练功前后一小时内忌大怒、大饱、大劳。
4. 如现不适,当即停功,勿存侥幸。

昔张介宾有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练功纠偏之道,亦当如是。学者若能参透阴阳消长之理,顺应四时变化之机,则偏差可免,功效自显。切记:气功乃养生之术,非炫技之资,守拙抱朴,方为正道。
熊委 發表於 2025-6-19 07:24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修习偏差辨治刍议》

气功偏差之症,古称"走火入魔",实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之外显。今就临床常见偏差机理与纠治要旨,略陈管见。

一、偏差机理探赜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偏差之生,首在阴阳乖戾。阴虚阳亢者强练动功,犹抱薪救火;阴盛阳虚者专务静功,若雪上加霜。次在气机逆乱,《诸病源候论》谓"百病皆生于气",强行以意领气,不啻揠苗助长。三在形神失和,《养性延命录》强调"形神相亲",姿势失当则气血壅滞,意守错位则神不守舍。

二、辨证纠偏纲要
(一)阴阳辨证
1. 阳亢证候:当取"重阳必阴"之法。建议改练六字诀"呵"字诀泄心火,"嘘"字诀平肝阳,配合涌泉穴意守导气下行。
2. 阴盛证候:宜循"重阴必阳"之则。推荐五禽戏之虎戏振奋阳气,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升发清阳。

(二)气机调理
1. 气逆头痛:当开四关(合谷、太冲),辅以"降气导引法"——想象百会清气如甘露下注丹田。
2. 气滞胸闷:可习"理气诀",呼气时默念"松"字,同时双手沿肋弓做梳肋动作。

三、常见偏差纠治
(一)头项诸疾
1. 纠正要领:立即停止错误意守,改练"引气归元法"。具体操作:双掌重叠按脐,意念随呼吸将头部浊气引归气海。
2. 辅助疗法:以五指梳头法(孙思邈《千金方》载)疏通头部经络,自前发际梳至风府穴,左右各49次。

(二)精神妄动
1. 纠治原则:遵《周易参同契》"先存后忘"之旨,改守下丹田为"观虚法"——存想太虚廓然,不着一物。
2. 导引配合:晨起面向东方,练习"洗髓经"第一式"吐故纳新",以天地清气涤荡神魂。

四、预防要诀
1. 择功如择医:《云笈七签》云"法贵专精",建议初学者从少林内功"十段锦"入手,此功动静相济,最不易偏。
2. 练养结合:《遵生八笺》载"三分练,七分养",练功前后各静坐半刻钟,使气机自然调和。

结语:
气功之要,在于"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素问·上古天真论》)。学者当知"欲速则不达"之理,明辨自身阴阳虚实,方能在修身养性之道上稳步前行。若遇偏差,切勿讳疾忌医,应及时求教明师,以传统医道与功法相参调理,自可转危为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