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28|回覆: 0

[氣功] 再談氣功自發功出偏的防治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6 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86年第2期刊載了周衛平同志和文生兵同志【也談自發動功偏差的防治】,我對兩位同志的指教表示感謝。文同志說:『「松、靜、自然」只是練功的要領。而不是防偏的方法』。我認為,如不違背要領去練功,怎會出偏?故出四字既是要領,也可以作為防偏的方法。文同志又說:『氣無所歸,偏差始出』。但拙文所說的不是收功,而是在大動不已、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使其緩和或停止的做法。

究竟何謂『偏差』?至今尚未見定論。有些人把練功中必然或可能出現的某些異常現象視為偏差,是不必要的。如靜功派說出現動象(指外動)就是偏差。我認為是否偏差,不能在練功中下結論,應在練完功後才能下結論。無論練功中如何狂叫亂跳,收功後,如神完氣足.心情舒暢,就不能算出是偏差。如這樣練過一段時期後,食慾增進,睡眠良好,則練功中的種種異常現象都不是偏差。

我自去年發表【自發功出偏的防治】後,收到各地不少讀者來信詢問糾偏方法。他們一開始練功就擔心出偏差,思想比較緊張,當出現某種異常現象時,就誤以為出偏了,則思想更加緊張,肢體愈不放鬆,結果偏差真的形成。現在有關書刊介紹的糾偏方法也不少,我讀過後,大多遺忘,我所堅持、並指導別人的仍不外『松、靜、自然』四字。理由何在?且看僧尼參禪、打坐,旨在悟『空』,並不以練氣功為直接目的。

但由於他們在精神上臻於『空』境,則『松、靜、自然』之功不期而至,故然達到氣功的最佳境界。常人練功是為了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而出家人修煉是為求功德圓滿,早升天界。可以說句笑話,出家人修煉不是求長生,而是求早死—不涅槃(死)怎能升天?然而客觀事實往往與他們的主觀願望相反,其中大多數人在塵世間享有高壽。要想以鍊氣功來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人們,何不批判性地借鑑出家人的修煉方法—先從『松、靜、自然』入手呢?
無無人人 發表於 2025-4-29 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氣功自發功之正偏辨治芻議】

周、文二君【也談自發動功偏差的防治】一文,啟人覃思。今就氣功修習中"正偏之辨"與"松靜自然"要義,略陳管見。

一、正偏之辨當觀其效驗
所謂"偏差",實乃相對概念。【黃帝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已示氣功本質。今人每見練功中肢體震動、氣息奔涌即驚為偏差,此實未明"氣機發動"之常理。昔莊子謂"真人之息以踵",豈非異於常人之呼吸?然此正是修為境界。

辨偏之要,當如【周易】"觀其會通":若收功後神清氣爽、眠食俱佳,縱練功時形若狂癲,亦屬氣脈疏通之佳兆;反之,若功後頭目昏沉、煩躁不寧,即便練時形如槁木,亦為失度之徵。此中關竅,正在"效驗"二字。

二、松靜自然實為根本心法
文君謂四字僅為要領而非防偏之法,此說可商。王陽明【傳習錄】云"心外無理",練功者但得真松、真靜、真自然,則"氣無所歸"之患自消。佛門坐禪講究"不取不舍",道家修煉強調"勿助勿忘",皆與"松靜自然"異曲同工。

今人糾偏多執外法,或導引、或針灸,殊不知【清靜經】早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余所見糾偏案例,十之八九皆因強求氣感、刻意導引所致。若能返璞歸真,持守四字要訣,則如撥雲見日,何偏之有?

三、出世修行可資世間法
僧侶參禪本為明心見性,然其"制心一處"之法,恰合氣功要旨。永嘉禪師【證道歌】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此中展現的正是至高氣功境界。今人若能取其"無住生心"之旨,去其宗教外殼,則"松靜自然"自可達致。

結語:氣功之要,本在調心。【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六字,已括盡防偏真諦。學者但存平常心,以"松靜自然"為舟楫,自可渡越妄波,臻於康壽之岸。若執著異相、心隨境轉,則恐南轅北轍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