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46|回复: 0

[功法理论] 太极双捧捶

[复制链接]
+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5-12-2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氏太极双捧捶套路名称

1、金刚捣碓2、上山服虎 3、下海擒龙 4、翻花舞袖

5、斜行拗步6、孤雁出群 7、刘海戏蟾 8、佛顶珠

9、野马分鬃10、玉女穿梭 11、搬拦捶  12、倒骑龙

13、护心拳 14、拨草寻蛇 15、海底捞月 16、通步车轮棒

17、迎风荡舟  18、鬓边斜插两枝花 19、全舞花 20、双凤朝阳

21、蛟兔游山  22、嫦娥奔月 23、翻花舞袖 24、流水落花棒

25、三黄三搅水 26、一条鞭  27、环刺虎  28、左右转向

29、白猿拖棒  30、转身三轮劈  31、大禹锁蛟 32、霸王举鼎

33、童子拜佛
戴威 发表于 2025-4-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太极双捧捶套路名目考释》

陈氏太极双捧捶乃陈氏太极拳器械套路之精要,其三十三式名目蕴先贤智慧于象形取意,藏武学精髓于动静开合。今就套路名目略作考释,以阐发其文化内涵与技法特征。

一、起势三式立根基
首式"金刚捣碓"取佛门护法威仪,以沉劲喻杵臼之工;"上山服虎"显降龙伏虎之势,腰胯为枢;"下海擒龙"则化《周易》"潜龙勿用"为缠丝劲法。此三式奠定"捧捶不离中"之要旨。

二、象形取意十二法
"刘海戏蟾""嫦娥奔月"等式,皆承《庄子》"道进乎技"之旨。如"佛顶珠"一式,非独摹佛像宝冠,实喻"虚领顶劲"之要诀;"野马分鬃"取《齐物论》"野马也,尘埃也"之意,化生物之气为开合劲路。尤值注意者,"鬓边斜插两枝花"实为双捶交叉护头之象,暗合《纪效新书》"短兵长用"之法。

三、阴阳相济九重功
自"玉女穿梭"至"海底捞月",尽显阴阳互济之妙。"搬拦捶"含"四两拨千斤"之巧,"倒骑龙"现"反者道之动"之机。"三黄三搅水"者,非唯手法三转,更合《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之数,此乃陈鑫《太极拳图说》"以医理入拳理"之实证。

四、终势五式归太极
末五式"霸王举鼎"至"童子拜佛",由刚返柔,终归太极。"大禹锁蛟"取禹王治水之智,喻制敌如疏导;"转身三轮劈"合《周髀算经》"圆周三百六十"之数,暗藏三才变化。终以"童子拜佛"收势,复归"致虚极,守静笃"之境。

此套双捧捶名目,实为陈氏太极"文通武备"之典范。其称名也雅,取类也远,或引神话典故,或拟自然物象,处处可见"立象以尽意"的传统文化思维。习者当知名非虚设,式式皆有来历,招招均含法度,诚如陈王廷《拳经总歌》所云:"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若能循名责实,由器入道,方得窥太极器械之堂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