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9|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怎么稳住书法重心?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26 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学习书法,常常提到"重心"这个概念,字的重心就是整个字的分量的中心点。书写时字的重心把握准了,写出的字才不会上歪下斜,左偏右倒,而显得平正。如何把握好字的重心,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中国汉字千姿百态,复杂多变,有些字的重心比较明显,如"十"、"田" 等,有些字的重心却很难把握,如"飞、乃"等。下面将汉字分成独体、上下、左右三类,并举例说明字的重心如何把握。

独体字的重心

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直接构成的,在所有汉字中,独体字占的比例虽然不很多,但它是构成众多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因此,熟悉掌握独体字的重心,是学好书法的基础。

1、字形呈中心对称式的独体字,则中心对称点就是字的重心,如"十"、"田"、 "回"等字。

字形呈中心对称式的独体字

字形呈中心对称式的独体字

2、字形是呈左右对称式的,则字的重心在左右对称轴上,如"天"、 "大"、"义"等字。

3、字中有中竖的,重心在中竖上,如"中"、"木"、"来"等字。如图:

字中有中竖的,重心在中竖上

字中有中竖的,重心在中竖上

4、字中有竖画但不居中的,则竖靠左,重心居右,如"下"、"卫"、等字;竖靠右,重心居左,如"才"、"可"、"寸"等字。

字中有竖画但不居中的,则竖靠左,重心居右

字中有竖画但不居中的,则竖靠左,重心居右

5、如果字中有左右竖相对,则重心在左右竖中央位置,如"门"、"非"、 "用"等字。

6、如果字的上下左右既不互相对称,又处势歪斜,那就通过变换笔势,斜中求正,把握重心。如"夕"字本身向左下斜,最后一点的写法很重要,一定要压在字的中垂线上;又如"戈"字本身向右下倾,横画就需变换笔势向右上斜,使之平稳;再如, 要写好"勿"字,横折钩折笔后,必须向左下包,直到它的中垂线位置再出钩,才能撑 住整个字。

上下结构的重心

上下结构组成的字主要有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两种。

1、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要垂直对正,保证整个字不歪斜。如 "音"、"香"、"盖"等字,如下:

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要垂直对正

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要垂直对正

2、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如 "素"、"冀"、"棠"等字。如下:

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

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

由于楷书的横画多向右上有一定倾斜,故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其下面部分的重心可略偏右,此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平衡感。如 "志"、"贵"、"累"等字。

左右结构的重心

左右平排的字分为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两种。

1、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个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字平衡,如"林"、"群"、"额"等字,如下: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个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个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2、左中右结构的字,左中右三个部分的重心要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翔"、"糊"、"辨"等字,如下:

左中右结构的字,左中右三个部分的重心要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

左中右结构的字,左中右三个部分的重心要分布在同一水平线上

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的右边部分,其重心可以略偏下。如"碍"、 "储"、"脚"等字。

付卧丈 發表於 2025-7-1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结字重心之法要》

书法之道,结字为基;结字之要,重心为本。观历代书论,自欧阳询《三十六法》至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无不以重心平稳为第一义。今就所问,分三纲六目论之:

一、独体字重心法
独体乃结字之基因,其重心规律可归纳为六法:
1. 中轴对称法:如"十"字,纵横交汇处即黄金分割点,需以锥画沙之力贯注中心。王羲之《笔势论》云"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正谓此也。
2. 左右均衡法:"大"字撇捺如鸟展翼,当使捺脚与撇尖处于同一水平线。米芾《海岳名言》称"作字须得势",即指此阴阳平衡之道。
3. 中竖定鼎法:"木"字竖画当如"屋漏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竖笔必稍提锋,令墨色匀停",此竖即字之脊柱。
4. 偏侧呼应法:"下"字竖偏左则点需右移,形成杠杆平衡。苏轼《论书》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正是强调虚实相生之理。
5. 双柱承天法:"门"字两竖如楹柱,当遵《永字八法》"努不宜直"之训,作相向之势而重心自稳。
6. 斜势正心法:写"戈"字需悟"欲右先左"之秘,黄庭坚《论书》所谓"擒纵"之法,即斜笔中求平正之要诀。

二、合体字重心法
1. 上下结构:当如"音"字,上下部件需似叠甑,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强调"上下空阔,四傍疏通",而中轴线不可偏移。
2. 上中下结构:"素"字三停之间,当如贯珠,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而重心永恒之理正在其中。
3. 左右结构:若"明"字需左收右放,智永《心成颂》"回展右肩"之说,实为调节重心之妙法。左右部件当如宾主相揖,左高则右低,左大则右小。

三、实践心要
1. 九宫定位法:临池时可于纸下衬九宫格,使笔画皆有所归。启功先生云"每笔起止,轨辙可寻",正此之谓。
2. 动态平衡观:楷书横画右上取势时,当如骑自行车,看似倾斜而重心自稳。此即张怀瓘《书断》"纤微向背,毫发死生"之精微处。
3. 势能转化诀:遇"飞"、"乃"等字,当悟太极拳"偏沉则随"之理,以主笔定乾坤,次笔作呼应。

结语:重心之法,非机械对称,乃动态平衡。昔人云"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然皆不离重心二字。学者当于碑帖中细参,实践中体悟,方能得"险中求稳"之三昧。书道精深,岂止于此?然握此纲领,已得入门之钥矣。

(全文798字)
苏匀帖 發表於 2025-7-29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书法重心论衡》

书法一道,首重结体;结体之要,首在重心。昔人谓"一字有一字之天",天者,重心所在也。今就所问,分三纲六目论之。

一、独体字重心法要
独体为万字之基,其重心有五式:
1. 中轴对称式:如"十""田"诸字,以几何中心为天枢。观《九成宫》"田"字,四围向心,如众星拱北辰。
2. 左右均衡式:如"大""天"等字,中轴线如悬绳,欧阳询《三十六法》所谓"撑柱"即此。
3. 中竖定鼎式:柳公权《玄秘塔》"中"字,悬针竖如定海神针,上顶天,下立地。
4. 偏侧呼应式:如"下""才"等字,虽竖画偏侧,然点画相揖让,如宾主相对。黄庭坚《松风阁》"寸"字,长钩右展而左点沉实,险中求稳。
5. 斜势归正式:如"夕""戈"等字,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须得势,既得势则轻重斜正皆自如。"观《兰亭序》"之"字,末捺如千斤坠,终归中正。

二、合体字重心法要
(一)上下结构
1. 二段式:如"音""香"等字,须上下对正如累棋。颜真卿《多宝塔》"盖"字,宝盖头与皿底左右对称,如冠冕之正。
2. 三段式:如"素""冀"等字,上中下如建章宫阙,层层相准。赵孟頫《胆巴碑》"棠"字,三停分明而一气贯注。

(二)左右结构
1. 相让式:如"明""妙"等字,左收右放或左放右收。王羲之《圣教序》"林"字,左木末捺变点,右木舒展,主次分明。
2. 穿插式:如"好""取"等字,左右如阴阳交泰。苏轼《寒食帖》"娟"字,右部"肙"穿插左"女"旁空处,浑然一体。

三、重心调控心法
1. 视觉修正法:横画右上取势约5-7度,如屋宇之椽,此智永《真草千字文》遗法。
2. 虚实相生法:疏处走马,密处不透风。米芾《蜀素帖》"飛"字,四点如秤星,平衡右部飞动之势。
3. 势能转化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乃"字,首撇蓄势,竖弯钩如挽强弓,终归于中正。

结语:重心之妙,在似欹反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怀素观夏云奇峰,皆得平衡动态之旨。学者当于碑帖中细参,实践中体悟,方得此中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