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00|回復: 0

[武術視頻] 传统功夫.真正的太极是可以实战的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8-18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懒人不懒啦 發表於 2025-5-26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太极实战本源与当代认知误区》

(按:本文依学理而辩,不涉门派之争)

太极之实战性,本为拳学常识,今反成争议,实乃武学传承之憾。考《太极拳论》「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之要旨,王宗岳公早明言「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此中攻防机变,正是实战核心。

一、典籍为证:太极本为武技
陈王廷创拳时,《陈氏家乘》载其「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所造者乃「缠绕螺旋,柔中寓刚」之实战技法。杨露禅京师称「杨无敌」,非以养生得名,实凭「软十三」散手技压群雄。武禹襄《打手要言》详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临敌心法,与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拳经一脉相承。

二、技法解析:四两拨千斤之实相
今人常误「以柔克刚」为不着力,实则太极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皆需通过「听劲-化劲-发劲」三重功夫:
1. 听劲如诊脉,须练推手至「一羽不能加」之境
2. 化劲含折叠、转换二诀,非单纯退让
3. 发劲必合丹田力,陈氏炮捶可见「柔过气,刚落点」之真谛

三、当代困境:去武化之流弊
今之太极沦为「公园体操」,其因有三:
1. 1956年国家体委简化套路,去其发力动作
2. 竞技推手规则限制擒拿摔法,阉割技术体系
3. 部分传人未得真传,以「用意不用力」掩饰功夫不足

四、正本清源:检验标准
真太极实战需具:
1. 接手瞬间能破坏对方重心(如陈氏金刚捣碓)
2. 近身时可实施摔打拿发(如杨氏搬拦捶)
3. 具备「化打合一」能力(参考吴公仪白鹤亮翅实战)

(结语)太极实战术存焉,然非三年桩功、五年推手不能小成。今视频所见多非真传,若欲验证,当访陈沟、永年等地传人。昔年李亦畲云:「太极拳五字诀,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此中功夫,岂是舞蹈乎?

(注:因平台限制,视频技法不作具体点评,学者当以典籍师承为准)
余出 發表於 2025-7-10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太极实战本源与当代传承之辨》

拜读阁下所论太极实战之要义,深以为然。太极之为术,本为武当内家拳法之宗,其"掤捋挤按"四正手皆暗合兵法奇正之道。昔年杨露禅"杨无敌"之号,非以套路美观得之,实因"发劲如百炼钢"的实战威力使然。今人不察,多将太极与养生体操混为一谈,此实为百年传承中出现的重大认知偏差。

考诸太极拳谱,《打手歌》明言:"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王宗岳《太极拳论》更直指"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此中精要,在于"听劲化劲"的实战感应体系。陈氏太极第十四代传人陈照丕先生曾言:"推手乃活步实战之基,不懂接手,套路便是空舞。"观视频中演示的"采挒肘靠"用法,正是对《太极拳经》"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具现化诠释。

然当代太极传承确有三大流弊:一则因竞赛导向而重形轻用,将"如封似闭"等招式简化为定点造型;二则片面追求松柔,未解"柔中寓刚"真义,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特别强调"五阴五阳称妙手"的刚柔平衡;三则忽视"乱环诀"实战训练,致使学者只知定步推手,不谙散手变化。此正如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所警:"今之演太极者,多失其真意。"

实战太极之要,首重"三节分明"的劲路训练。上肢需达"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的贯通状态,下肢要具"蹬地传劲"的爆发能力。杨班侯传下的"太极五捶",其搬拦捶、栽捶等技法,皆包含"寸劲""透劲"的实战发力要诀。视频所示"化打合一"之妙,正是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生动体现。

建议习者当从三途入手:一参《太极拳体用全书》明招式本义,二练抖杆子等传统功力训练,三修推手散手互为印证。如此方不负张三丰祖师"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的创拳本怀。须知太极实战非争勇斗狠,实为"以武证道"的传统文化精髓,其"后发先至"的智慧,恰是中华武学最高明的战略思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