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8|回复: 0

[中医入门] 从中西医的区别看现代中医教育错在哪?

[复制链接]
国医学堂 发表于 2022-9-2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现代中医为什么不断被国民抛弃,就是因为中医没有了疗效。本来中医是全科,高水平的中医是所有病都可以治的。可现在的中医这病不能治,那病不能治,还以中医疗效慢的借口为自己低劣的水平找原因。但事实上,如果真的水平高,真的可能做到立竿见影,效若桴鼓。中医为什么疗效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为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中医要发展,首先要能够把中医积累几千年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传承下来,这是发展的基础。而这些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在谁的手里?当然是在民间中医的手里,中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可现在呢?由于按照西医标准来管理中医,民间中医一昔之间全部被打击为非法行医,这样一来,积累了民间中医手中的中医绝技和临床经验不得已随着老中医的去世而被带进了棺材,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教授的都是标准化的教材,仿佛中医治疗象西医那样可以标准化。可真正懂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本质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而人的体质偏性生来都是不平衡的,而且偏离平衡的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中医治疗也是个性化的,几乎一人一方,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用标准化的教材来教中医,教出来的都是按照西医思维来治病的“中医”,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都被他们弄丢了

中医的发展史早已证明,中医不是靠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靠悟。比如大医的后代极少能够再成为大医。因为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而这个规律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要领悟它,靠书本是不行的,它来源于临床,来源于苦难。现在的中医学子贵为天之骄子,既缺乏丰富的临床,又缺乏苦难的磨砺,要成为高水平的中医,几乎比登天还难。

更严重的是,中医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中医药大学,受执业医师法的限制,在拿证之前不让临床,唯恐伤害了国民的健康。但结果就是虽然拿了证,可临床水平却惨不忍睹,更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的健康。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只要是能够恢复人体管理,它都是中医手段,因此,中医和非中医之间根本没有界限,既然没有界限,又何来合法行医与非法行医呢?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中医当成了自然疗法,而我们还要用西医标准来要求中医,真的是很可笑!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说,只要有点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学中医就象笼子里抓鸡一样手到擒来。可现在呢?我们从小学的就是西方科学,大脑中充满着各种思维定式,此时再来理解中医根本就不可能。尤其是中医药大学,竟然有接近一半的课程是西医,这不是倒逼着学生用西医思维来进行中医治疗

更可笑的是,现在中医药大学人才评价的标准不是临床疗效,而是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看看那些教中医的大学教授,那些中医研究人员,还有那些中医官员,有几个临床水平不错?他们都是因为写了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才晋升的,就这种评价机制,中医一辈子也学不好,因为他们的精力都在了论文上,临床疗效反而没有人关心了。

中医过去几千年,本来就有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那就是自学和师承,可现在呢?自学和师承的中医成了非法行医者,而那些抛弃了传统,而按照西医标准化模式教育出来的科班中医却成了中医的主流。这直接造成了西化的中医横飞,而真正临床水平高超的中医却极为罕见。

而造成这一切的一切,根源就在于中医界缺乏一个真正懂中医的领军人才,他们制定的中医政策绝大多数都是照搬管理西医的政策,真正能够符合中医特点的政策几乎为零。如此来管理中医,中医有死无生。

该醒一醒了!中医过去几千年来代代出名医,朝朝有发展。可现在中医人才奇缺,而且一代不如一代。而根源就在于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放到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用,反而开始学西医的方法来管理中医,这让中医如何发展。

知耻而后勇,如果真的想要发展中医,就首先要承认过去中医衰落的事实,然后找出原因,并根据中医的实际情况来改进它。象现在这样,连过去中医衰落的事实都不敢承认,更不会承认过去中医政策上的失误,继续进一步下去,中医的出路何在?

贾况奕 发表于 2025-7-26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本质差异与当代中医教育之反思

(一)疗效沦丧之根源
中医式微之症结,确在教育失当。然需明辨者,疗效之失非因中医本体缺陷,实乃传承机制断裂所致。《黄帝内经》"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之训,今人当深省。历代大医如扁鹊、仲景,皆能以"一剂知,二剂已"取效,此非虚言。今之所谓"中医疗效慢",实为术未精之托辞。考《伤寒论》113方,多明言"一服愈者,停后服",足证古中医本有桴鼓之效。

(二)标准化教育之谬
现行教育以西律中之弊有三:
1. 体质认知错位:《医宗金鉴》云"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今以标准教材授千人一方,悖离"三因制宜"根本;
2. 思维范式异化:将"象思维"强行纳入分析框架,如以葛根素解葛根汤升阳之妙,犹缘木求鱼;
3. 传承链条断裂:民间师承制本含"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临证心法,今以课堂讲授代之,犹授泳技于陆。

(三)师承与悟道之要义
《医学心悟》开篇即言"医者意也",此"意"非臆测,乃长期临床体悟所得。历代名医成长规律显示:
徐灵胎"五十年读书破万卷"方得医道
叶天士"十七师"广采众长
朱丹溪四十岁始专医术
今之教育悖逆此道:临床实践不足(本科实习仅占12%课时),传统文化根基薄弱(医古文沦为选修),更遑论"三折肱为良医"的实践锤炼。

(四)制度性困境解析
现行管理存在双重悖论:
1. 执业资格与临床能力倒置:先考证后临证,犹如先发驾照再学驾驶;
2. 医疗事故认定西医化:忽视"瞑眩反应"等中医特有现象;
3. 药物管理削足适履:饮片标准化导致"方灵药不灵"。

结语:复兴之道
中医教育当回归三大本源:
1. 重建师承体系:设立"传统医学传承人"制度
2. 革新课程设置:以《内经》《伤寒》为核心教材
3. 完善实践机制:建立"临床见习-跟师实习-独立应诊"阶梯
昔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今人当以临床为基,文化为根,制度为翼,使中医重焕生机。非如此,则恐"医道陵夷"非虚语也。

(全文798字)
半夜遛腿 发表于 2025-7-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之别与现代中医教育之失

(一)疗效沦丧之本源
中医式微之根本,确在于疗效不彰。然究其本源,非中医本身之过,乃传承体系崩坏所致。《黄帝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历代大医如扁鹊、仲景,皆能起沉疴于顷刻,今之医者动辄以"慢郎中"自解,实为技艺不精之托词。考诸《伤寒论》113方,大多"一剂知,二剂已",何慢之有?

(二)教育体系之异化
现行中医教育之弊,其要有三:
1. 民间传承断裂:太史公言"扁鹊言医为方者宗",传统师承制本为技艺传承之正途。今以执业医师法禁锢之,使民间经验随老成凋零而湮没。宋代《苏沈良方》所载诸多验方,皆来自"草泽医",今反以非法视之。

2. 标准化之谬误:《周易》谓"变通者,趣时者也",中医辨证本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今强以西医标准化模式施教,犹如以规矩画云霞,终失其神韵。观清代《临证指南医案》,同一病证治法迥异,此即中医精髓。

3. 临床教育缺失: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八字真言,道明中医成长必由之路。今之学子五年寒窗竟不得合法临证,恰似教人游泳而禁其近水。明代李时珍三十载深山采药方成《本草》,今人但记标准答案而求执业,岂非缘木求鱼?

(三)文化根基之动摇
"秀才学医"之喻,道破中医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联。今人自幼浸淫西方数理思维,于阴阳五行之理、气化运行之机终隔一层。张介宾《类经》序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当传统文化语境丧失,中医便成无根之木。

(四)破局之道
1. 重建师承体系:当效法元代太医院"三舍升补法",允许民间师承与院校教育并行
2. 改革执业制度:可参酌宋代"翰林医官院"考校之法,以临床实效定资格
3. 回归经典教育:当以《内经》《伤寒》为根本,减少标准化考试比重
4. 重建文化自信:须在中小学植入传统文化课程,为中医传承培育土壤

结语:
中医之兴衰,关乎文化命脉。当此之际,唯有重拾"道法自然"的智慧,在尊重中医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改革教育,方能培养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苍生大医。若继续削足适履,恐终将应验徐大椿"医道坏时,无复真脉"之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