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71|回覆: 0

[儒家文化] 王陽明為民請命,上書朝廷寬免災年稅糧【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 ...

[複製連結]
經綸 發表於 2022-9-5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1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1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2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2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3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3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4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4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5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5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作於武宗正德十五年三月南贛巡撫任上。正德十四年三月到七月江西多月未下雨,各府紛紛上報禾苗枯死,夏稅秋糧無從徵收,人民愁嘆,將要流離失所。王陽明派遣官吏和老人(年高德重的耆宿)去實地查勘,情況屬實。當時正趕上寧王朱宸濠叛亂,為拉攏百姓支持自己,朱宸濠打出了蠲免稅糧的旗號,一時間群情洶洶,畢竟老百姓得考慮自己及家人的吃飯問題。王陽明考慮到情況危急,就通行告示,表示奏請朝廷蠲免錢糧,希望大家能夠申明大義,顧念『祖宗休養生息之澤』,並暴露寧王之前的劣跡。於是,人心稍定,寧王之亂也順利平定。

事後,陽明向朝廷上了一個摺子,請求蠲免遭遇旱災地方的稅糧,『以救殘傷之民,以防變亂之階』。摺子最後還把皇帝數落了一通,『伏望皇上罷免冗員之俸,捐不急之賞,止無名之徵,節用省費,以足軍國之需,天下幸甚!』明自太祖以來,就注重納諫,設立監察御史、給事中等專門言官,並允許臣民直接上書。比如,萬曆皇帝連續幾年沒上朝,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著名的【酒色財氣疏】,指出明神宗有『縱酒、好色、貪財、尚氣』四大病,並呈進【酒箴】【色箴】【財箴】【氣箴】加以勸誡。

王陽明這份奏疏也秉承了明臣懇切而犀利的風格。比如,在提到江西百姓這兩年連續遭受旱災、變亂、師旅、供饋、誅求、征斂等痛苦,已經到了一個極點了,如果繼續攫取其『膏血』,『有人心者,尚忍為之乎?』

陽明還提出,如果朝廷背棄承諾(此前,巡撫代表朝廷發佈了免稅的承諾),不體恤百姓痛苦,老百姓就會覺得朝廷連寧王朱宸濠都不如,『宸壕叛逆,猶知優免租稅』。如果在文網密佈的滿清朝廷,這麼說會犯大忌,受到皇帝的嚴旨申斥,並可能成為文字獄犧牲品。

王陽明還引用了孟子的『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的觀點,說現在江西地方形勢尚未穩定(受連續幾十年的匪患和最近的寧王叛亂影響),『彼(百姓)無家業衣食之資,無父母妻子之戀,而又旁有追呼之苦,上有捶剝之災,自非禮義之士,孰肯閉口枵腹,坐以待死乎?』『民者,邦之本,邦本一搖,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可以說,忠君愛民之意、老成謀國之心溢於言表

在最後,王陽明希望朝廷能夠念及『地方塗炭之餘,小民困苦已極,思邦本之當固,慮禍變之可憂』,蠲免江西全省正德十四年、正德十五年兩年的稅糧四十萬石。為此,明末施邦曜評價此文:『婉轉剴切,談民疾苦處,令人心惻。談利害處,令人神悚。真是大儒救世文章。』

崔泓 發表於 2025-6-29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陽明〖乞寬免稅糧疏〗中的民本思想與政治智慧】

王陽明正德十五年所呈【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堪稱明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典範文本。此疏絕非尋常蠲免奏章,實為融合儒家民本思想、政治危機應對與財政倫理的複合型文獻,其價值可從三重維度闡發。

一、災異政治學的實踐典範
陽明開篇即建構"天象示警-民生困頓-政治危機"的因果鏈,此乃承襲董仲舒"災異譴告"之說。其特別強調"旱魃為虐,兩歲為災"的特殊性,將自然災害納入"天人感應"解釋體系。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未簡單歸咎於天道,而是直指"誅求無藝"的人禍因素,形成"天災-人禍"的複合歸因模式。這種論證策略既符合傳統災異論話語體系,又暗含對朝廷政策的批評。

二、非常時期的治理智慧
面對寧王以"蠲免稅糧"為餌的政治攻勢,陽明的應對展現高超的政治智慧。其先以臨時告示穩定民心,後以正式奏疏制度性解決,形成"權宜之計"與"根本之策"的銜接。疏中"宸濠叛逆,猶知優免"的對比,實為極具風險的修辭策略,然其深層邏輯在於建構"仁政競賽"的政治倫理——強調正統政權應比叛亂者更體恤民瘼。這種將民心向背作為政權合法性核心的論述,直指孟子"民貴君輕"的精髓。

三、財政倫理的哲學表達
疏中"膏血"之喻與"捶剝"之詞,將徵稅問題提升到道德哲學高度。陽明引孟子"恆產恆心"說,構建起"物質生存-道德秩序-政治穩定"的邏輯鏈條。其特別指出江西"匪患-叛亂"的惡性循環,揭示貧困化與暴力化的共生關係。最後提出的"節用省費"方案,實為對【大學】"生財有大道"思想的運用,將財政問題轉化為君主德性修養課題。

此疏之可貴,尤在於危機時刻堅守士大夫"道統"立場。陽明既未因平叛之功邀賞,亦不懼"數落君上"之險,其"罷冗員、捐不急、止無名"三策,直指武宗朝政積弊。這種將臨時蠲免與制度改良相結合的思路,遠超一般救災奏議的格局。明代言官風骨在此疏中得以延續,而陽明特有的心學氣質,更賦予其"致良知"的政治實踐意義。

當代讀者當從此疏中領悟:真正的政治智慧,在於將民生疾苦轉化為制度改良的契機;而士大夫的精神高度,正體現在對"民胞物與"理念的堅守。陽明此疏,足為千古治道之鑑。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7-11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陽明〖乞寬免稅糧疏〗之政道精神與儒學實踐】

王陽明正德十五年所呈【乞寬免稅糧急救民困以彌災變疏】,實為明代士大夫"以道事君"的典範文本。此疏絕非尋常請賑文書,其深層蘊含着儒家"仁政""民本"的政治哲學,更折射出心學"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今試從三方面闡發其精義:

一、災異政治學的當代詮釋
陽明開篇即言"旱災異常,民困已極",此非單純災情描述,實承董仲舒"天人感應"之緒。然其突破處在於將災異論轉化為具體的行政責任,提出"寬賦稅、緩徵徭"六字方針。考【周禮·大司徒】"荒政十二"首條即"散利",陽明引【孟子】"恆產恆心"說,正是將經典教義轉化為"蠲免錢糧"的行政語言。其奏疏中"捶剝之災""閉口枵腹"等語,直承杜甫"朱門酒肉臭"的詩史筆法,使抽象仁政獲得血肉豐滿的呈現。

二、心學視域下的政治博弈
面對寧王以免稅為餌的叛亂,陽明以"臨時權變"發佈免稅告示,此舉深合【易經】"時中"之義。疏中"祖宗休養生息之澤"的提法,巧妙運用朱元璋【大誥】祖訓作為法理依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宸濠猶知優免"的對比修辭,表面冒犯天威,實則暗用【論語】"子為政,焉用殺"的諷諫傳統。這種"以君道責君"的進言方式,較之海瑞【治安疏】更為曲折而深刻。

三、儒家財政倫理的現代啟示
疏末"節用省費"之議,直指明代財政制度性弊端。陽明將個人道德修養的"去人慾"擴展為國家財政的"去冗費",此乃心學"格物"功夫在政治領域的創造性轉化。其提出的"罷冗員""止無名之徵"等具體措施,與【大學】"生財有大道"的理財觀一脈相承。今日觀之,這種強調"藏富於民"的財政哲學,仍不失其現實參照價值。

要之,此疏之可貴,不僅在於是時免除江西稅糧三十八萬石的實際成效,更在於展現了儒家士大夫"上醫醫國"的政治智慧。陽明既恪守"致君堯舜"的臣道,又踐行"萬物一體"的仁學,將心性之學轉化為經世之策。其奏議中流露的"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正是張載"民胞物與"精神的最佳註腳。讀此疏當知:真正的國學精髓,從來不在章句訓詁之間,而在這種貫通天理人慾、平衡道義事功的實踐智慧之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