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1|回復: 1

[儒家学说] 【孔子家语】卷37屈節解诗解4宓子借谏德治單父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4 15: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孔子弟子,宓子賤者,仕於魯国,為單父宰,
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政,於是辭行,
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俱至官,戒其邑吏,
令二史書,方書掣肘,書不善則,從而怒之,
二史患之,辭請歸魯.宓子曰子,書甚不善,
勉而歸矣.二史歸報,於鲁君曰:宓子使臣,
書而掣肘,書惡又怒,邑吏皆笑,此臣所以,
去之而來.鲁君以問,孔子对曰:宓君子也,
其才能任,霸王之佐,屈節單父,將以自試,
意者以此,為諫也乎?公寤歎曰:此吾不肖,
亂宓子政,責其善者,微无二史,無知其過,
微无夫子,無以自寤.遽發愛使,告宓子曰:
自今已徃,單父非有,從子之制,有便於民,
子決為之,五年言要.宓子敬詔,得行其政,
單父治焉.躬敦厚风,明親親道,尚篤敬义,
施至仁政,加懇誠俗,致忠信情,百姓化之.
繁体
孔子弟子有宓子賤者,仕於魯為單父宰,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於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輒掣其肘,書不善,則從而怒之,二史患之,辭請歸魯.宓子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而歸矣.」二史歸報於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魯君以問孔子.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也,意者以此為諫乎?」公寤,太息而歎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非矣,微二史,寡人無以知其過,微夫子,寡人無以自寤.」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徃,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詔,遂得行其政,於是單父治焉.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忠信,百姓化之.
简体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孔子弟子,姓宓,字子贱,名不齐。鲁国人,性情仁爱,有才智。王肃注:『宓,音密。』者,仕于鲁,为单父单父,春秋时鲁国邑名,古城在今山东单县南。宰,古代官名,地方长官。王肃注:『单,音善。』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古代官名,指下级佐史。【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郑玄注:『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肘四库、同文本此前有『臣』字,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通『悟』,觉悟,醒悟。认识到的意思,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非四库、同文本作『数』矣。微无,若果没有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译文孔子有一个叫宓子贱的弟子,在鲁国当官,担任单父的地方长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谗言,导致自己无法推行政令,于是在辞行赴任时,恳请鲁君身边的两位佐史同自己一同到任。宓子贱在诫勉单父邑官时,命令两位佐史书记。刚刚开始写就扯拽他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就责备他们,两位佐史担心不能胜任,就请求辞职回鲁国都城。宓子贱说:『你们的书写很不好,勉励他们回去好好学习。』二位佐史回到鲁都后,报告鲁君说:『宓子贱让我们做记录,却在旁边扯拽我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就责备我们,致使邑中官吏发笑,这是我们不得不离开他又回来的原因。』鲁君因此问孔子。孔子说:『宓不齐是一位君子。他的才能足够担任霸主和王者的辅佐,这次他屈抑志节治理单父之邑,只是想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他的意思大概是用这件事来进行劝谏吧?』鲁公醒悟,甚为之叹息道:『这是我的不好。我扰乱宓子贱推行政令,却又责令他做好政事,这是在非议、数落别人的好处啊!假如没有这两位佐史,我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假如没有先生,我也无法醒悟。』鲁公随即派遣的心腹使者,告诉宓子贱说:『从今以后,单父的治理我不在过问,完全依你的制度执行。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的政令,由你自我决断,只需五年汇报一次执政的要领就行了。』宓子贱诚敬地尊奉诏令,因此他的政教措施得以顺利推行,于是单父之邑得以很好的大治。他以身作则,树立淳朴敦厚的风气,阐明尊卑亲疏的道理,推崇诚笃恭敬的品行,施行至仁至义的政策,教导人们勤恳诚实,以求忠诚守信,百姓都得到了教化。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教育中心 發表於 2025-4-10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宓子賤掣肘諫君與德治單父之義疏》

《孔子家語·屈節解》載宓子賤治單父一事,實為先秦儒門政治智慧之典範。宓子賤以「掣肘」之喻諫魯君,既彰顯臣道之忠悃,亦揭示君道之當以「無為而信臣」為要。其事雖微,而義理深遠,可析為三層:

一、 掣肘之諫:臣道之忠智
宓子賤恐魯君聽讒亂政,故辭行時請二近史偕往。至官後,每令二史書錄,卻「方書輒掣其肘」,復責其書不善。二史不堪其擾,歸而訴於魯君。此舉看似乖謬,實為宓子賤精心設計之隱諫。蓋「掣肘」者,正喻君上掣肘臣下、干擾施政之弊。子賤不直言君過,而以行動示「君疑臣則政壅」之理,恰合《論語》「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之深意,可謂「諷諫」之妙用。

二、 君悟與改過:君道之自省
魯君初聞二史之言,未解其意,及孔子點明「宓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方悟子賤之諫在於「君當任賢勿疑」。孔子稱子賤「才任霸王之佐」,然甘治小邑,實欲以實踐驗證治道。魯君慨歎:「微二史,無知其過;微夫子,無以自寤。」此見君者須有納諫之明,更需如《中庸》所言「改而止」之勇。其後魯君詔宓子「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正是「無為而治」之體現,與《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異曲同工。

三、 德化單父:儒門政教之本
宓子賤得行其政後,「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忠信」,終使「百姓化之」。此六事皆儒家德治之綱要:
1. 「敦厚」 為政者以樸誠立身,不尚權術;
2. 「明親親」 重人倫,如《大學》言「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3. 「篤敬」 則《論語》「居處恭,執事敬」之實踐;
4. 「至仁」「懇誠」「忠信」 三者,尤為孔子「為政以德」之核心。

子賤之治,非倚刑律,而憑德行感召,故能「不令而行」。其效驗可比《孟子》「君子所過者化」,亦暗合《周易·繫辭》「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之神化境界。

結語
宓子賤之事,小則見君臣互動之機,大則明儒道「無為而治」非真無為,實乃君逸臣勞、各安其分。後世若王安石變法之躁進、張居正專權之強硬,皆可對照此章反思。故司馬光《資治通鑑》云:「治國之要,在於察名實、信賞罰。」而宓子賤之智,正在以「掣肘」之名,成「信臣」之實,終歸於「百姓化之」之盛,足為千古鏡鑒。

(全文約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