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1 @) D6 U; f E. C( {
- r2 ^3 }- k# C! g8 E: l3 j 武后步辇图
3 U% @6 @2 C7 \+ O, j2 i Y ; e8 C4 t7 {& e
' ]+ C/ E Q7 `, h% M
2 P4 z; E7 Y( G& I" e# F 日本人画的武则天 5 V$ |6 Q- v, o" B4 @ i
$ n. Z- D o" c ( `: K, U% n- {2 u
李治的温良懦弱是谁的错?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教训:我们教育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要求他或者她乖,温顺,还要有果敢,坚毅,机敏等素质的培养。 ~ v5 g4 ^8 l. t5 b
* `4 Y- |; ^! B- x' a- `/ Q e 阴柔的成长环境: 0 m, v9 F- [* u9 X) T
( P6 Y2 J) f y
慈爱的父皇 : v( P) w0 J: ^* j/ H3 { E
# b! r* w. B% x' h# c* \- c
可怜的妹妹
7 B9 P+ V% B7 R0 w8 t$ v* B
# c2 ^$ m( c( s* p 在讲李治的教育前,我先给大家看一封唐太宗在高丽前线写给太子李治的信,我暂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 v) ?8 v B. X; h. L& q
+ X! d% a6 g& h" L8 z$ ] 两次收到宫里头的来信,却不见稚奴(李治的小名)你的信,爸爸我担心得连死的心都有了。盼呀盼,不久前终于盼到你的来信,说你的媳妇有点小病,忧虑顿时解开,爸爸我高兴得如同死而复生。
3 ]+ @. N) R' m9 S% ?& N+ G
) y+ [. N8 J$ o; K 从如今起,如果你的头风发作,或者有小毛小病,一定要一五一十地写信告诉我。刚刚得到辽东前线的消息,特地COPY一份给你。稚奴啊,爸爸想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爸爸书
9 h5 T- s& {# C2 x1 m- C: k% L0 w- z5 w e. Y5 Y6 B+ c
看看这两地书,父子情,还以为是一普通父亲写给平凡儿子的家信。信里头唐太宗对自己的称呼就是“耶耶”,相当于今天的爸爸,对太子的称呼就是小名“稚奴”。唐太宗一代英主的慈父面目,跃然纸上。咱们的李治就是在这种温情的环境下长大的。 & O( p2 ?! C# T4 y/ x
. Y6 ^& H. Z/ A/ ` 唐太宗对这个儿子格外的慈爱、温情,原因很简单,李治这孩子相对于两个哥哥来说要显得可怜些,母亲长孙皇后死的时候,他才7岁,谁见犹怜。所以,唐太宗一直把他带在身边,百般呵护疼爱。当时的太子是李承乾,唐太宗也就没打算给李治小朋友委以多少国家社稷的重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