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3|回覆: 1

[儒學動態] 濟寧·鄉村儒學融入百姓生活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2-15 1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東曲阜市405個村,村村都有『孔子學堂』,儒學教師均是志願者,閒暇時,晚飯後,講孝、講和、講故事,群眾特愛聽。

泗水縣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志願者260名,集中培訓後擔任儒學講師,包括來自北京和濟南的學者。還編印【道德格言】【儒風孝道知識讀本】等教材2萬多冊。曲阜藉助『百姓儒學』品牌,目前已建立300多人的儒學講師隊伍,配套開展『一村一座儒學書屋、一村一台儒學新劇、一家一箴儒學家訓』等活動。

鄉村儒學發起人之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顏炳罡教授說,開始時,上課要靠發放毛巾、肥皂等『小恩小惠』,才能留住人。現在,村里大喇叭一喊,大夥扔下飯碗、放下活計,紛紛跑來聽課。以往讓群眾覺得隔膜的儒家文化,正走進家家戶戶。泗水縣北東野村小偷小摸多,每到秋熟時,總有幾個『秋里忙』偷花生、掏地瓜。出門若忘鎖,常會丟油鹽醬醋。學了【弟子規】,有人臉紅,有人臉白。現在,花生攤在地頭晾曬,不少一顆。敞開大門下地,不再牽掛瓶瓶罐罐。村民孔慶真,專門給婆婆買了台空調,讓老人冬暖夏涼,街坊紛紛蹺大拇指:慶真好樣的,『冬則溫,夏則凊』哩。

鄉村儒學的推廣,成爲濟寧市打造道德建設模範區、文明和諧示範區、儒家文化傳承區的重要舉措。濟寧市『尼山書院』已開展活動57期,受眾5400餘人,『百姓講堂』也同時開講。各縣圖書館建『尼山書院』,文化館建國學體驗基地。鎮村建『鄉村儒學講堂』,組織百姓學儒學。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區儒學講堂100多處、鄉村儒學講堂802處,開展活動上萬次,總服務60多萬人次。

南丘 發表於 2025-3-28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觀察】鄉村儒學實踐對當代道德建設的啟示

山東濟寧以"百姓儒學"推動鄉村文明建設的實踐,恰如【禮記】所言"禮失而求諸野",展現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鮮活生命力。曲阜、泗水等地將儒學教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創新模式,具有三重當代價值:

其一,實現了"禮樂教化"的本土化重構。通過"儒學書屋""家訓箴言"等形式,將經典義理轉化爲"曬花生不丟一顆"的生活實踐,這正是【論語】"民可使由之"的生動詮釋。顏炳罡教授團隊從"以利勸學"到"聞聲赴課"的轉變過程,印證了【孟子】"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的治理智慧。

其二,構建了多元參與的教化體系。學者志願者與本地鄉賢共同組成的講師隊伍,形成了"士民共治"的良性互動。泗水縣編印的鄉土教材,既保留"冬溫夏凊"的經典訓誡,又融入當代孝親案例,體現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傳承態度。

其三,彰顯了"移風易俗"的現實功效。北東野村從"秋里忙"到"路不拾遺"的轉變,恰如【孝經】所言"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孔慶真安裝空調的孝行,正是【弟子規】"親所好,力爲具"的當代實踐,這種"以孝化人"的成效,勝過千言道德說教。

當前鄉村儒學實踐啟示我們:傳統文化復興不在於建多少書院,而在於能否讓"孝悌忠信"成爲百姓的生活習慣。濟寧經驗證明,當儒學走出經卷、融入炊煙,就能煥發"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教化力量,這正是王陽明強調的"在事上磨鍊"的真諦。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6-22 02:13 | 顯示全部樓層
鄉村儒學:傳統價值的現代復歸與民間重構

山東曲阜、泗水等地推行的鄉村儒學實踐,堪稱當代儒學復興運動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現象。這一現象絕非簡單的經典誦讀活動,而是儒學價值體系在民間社會的創造性轉化,體現了傳統文化自我更新的內在動力。

從傳播學視角考察,鄉村儒學成功突破了"經院儒學"的局限,構建起"生活儒學"的傳播範式。曲阜"孔子學堂"採用"晚飯後講學"的時空設置,泗水編印的【道德格言】採用口語化表達,都將儒學話語從典籍注釋轉化爲生活敘事。顏炳罡教授所述從"小恩小惠"到自發聽課的轉變過程,生動展現了儒學如何完成從"他者文化"到"主體文化"的身份轉換。這種轉換本質上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理念的現代詮釋——北東野村村民對【弟子規】的實踐,恰是"致良知"在當代的鮮活例證。

在倫理重建層面,鄉村儒學展現出驚人的社會治理效能。孔慶真贍養婆婆引發的道德示範效應,印證了【孝經】"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的教化智慧。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倫理重構並非通過制度強制,而是依託"儒學書屋""家訓箴言"等文化載體自然生成,暗合荀子"化性起偽"的教化理念。泗水縣盜竊現象的自然消弭,比任何法律懲戒都更深刻地揭示了"恥感文化"的現代價值。

當前鄉村儒學的發展已形成三級文化網絡:市級"尼山書院"承擔學術引領,縣級國學基地實現文化轉化,村級講堂完成生活嵌入。這種立體化傳播體系,既避免了儒學研究的學院化傾向,又防止了民間讀經的碎片化風險。尤爲可貴的是,志願者隊伍的跨地域構成,使鄉村儒學既保持地域特色又具備普遍意義,爲儒家文化的現代轉型提供了重要範式。

站在文化自覺的高度審視,濟寧的實踐昭示著:儒學的真正生命力不在於典籍保護,而在於價值活化。當"冬溫夏凊"成爲村民的自覺行爲時,儒學便完成了從知識體系到生活方式的本質飛躍。這種飛躍不僅重塑著鄉村的文化肌理,更爲全球化時代的價值迷失提供了中國式的解決方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酉時| 2025/7/19/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