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圈内常有同道谓弟子规其实不适宜选做私塾读经班的读经教材。然而却少有人究其根本,品论其背后阴谋动机者倒是不少。 
 读经目的当然是童蒙养正。 
 蒙,就是懵懂,朦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表而不知其实,所以,童蒙,不管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或导读者释义,都必须自身功底过硬,举例说明,循循善导。 
 养正则是培养身正影不斜之言行习惯。人道法天,道德经指出了天道以万物为刍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故人道所法天者,不美不恶,善亦不善,乃公正而已。若读经之导师不明于是,常以美而诱之,以恶而唬之,以善而曲之,以不善而却之,就养而不正了。 
 养不正的结果是什么呢?阴阳失衡,善恶失调。一个健康的身体与一个病态的身体,二者皆是天道自然之态,而病态之身体,乃是由于人做了一些违背阴阳平衡之道的行为,而致于病,比如偏食偏好。身正影不斜,则阴阳不偏不倚,则至于健康之态,身正之道了。 
 弟子规自谓出自圣人之训,却既不合孔夫子之训,亦不合老夫子之训,反类奇言怪语。孔夫子制礼倡五德以正人伦,而斥愚忠愚孝。老夫子留道德经以彰天道,而斥尽善尽美。 
 以下列举一些弟子规荒谬言论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开篇以“弟子规,圣人训”立弟子规之教条地位,令读者受之而不得质疑。如此之训,上下五千年之圣人,未敢出其口。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或出于《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夫子立五德,仁义礼知信,以为人伦之基。五德乃是五行之关系,未曾谓有先后,更是不敢以信立于孝悌之后,更无论孝悌终不过人伦之一二。人无信不立,逞论孝悌?兄弟姊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纵有孝悌在,而互不信任,亦是不可长久,言行终不免积怨成恨,反目为仇。 
 一些愚孝劝戒语句: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疾 药先尝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一些愚悌语句: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