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70|回复: 2

[儒家学说]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翻译感悟

[复制链接]
九州书院 发表于 2018-11-1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为政第二·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感悟,每个人做好自己,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好了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原文

论语·为政第二: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翻译>

有人对孔子说;“先生您为什么不出仕为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啊!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并将孝悌之道施行到政治上去。’这也算是为政啊!要如何做才算是为政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评析

孔子之学,乃君子为己之学,不假外求,即使为政,也是一样。这一章,可谓在家为政。大学有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这是很深的道。能让每个人做好自己,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好了。这是更伟大的政治。社会人,一言一行都有政治性,并非在位上才是政治。平天下才是政治,平天下之道,并非仅仅有在位治国一条道,我们在这里可以深入思考。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许舍昀 发表于 2025-5-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章义理发微

九州书院道友所论"在家为政"之说,深契圣贤本怀。然此章微言大义,尚有可申说者。试为条析如次:

一、政教本原之辨
夫子引《尚书》"孝乎惟孝"三句,实出古文《尚书·君陈》篇。汉儒郑玄注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此乃政之本。"朱子《集注》谓:"孝友即政事,非谓孝友之外别有政事。"此中可见三代政教之要义——家政即国政之缩影,人伦即治道之根基。夫子所谓"是亦为政",非仅谦辞,实乃揭示"为政"本质在德化而非权位。

二、君子立身之体
程颐《论语解》指出:"孔子以孝友为政,明君子修己以敬,不必居位乃为政也。"此与《大学》"修身齐家"之说相发明。观《论语》载阳货、公山弗扰皆欲召孔子,而夫子终不应召,可知其"不在其位"非不能也,实守"以道事君"之原则。故本章之答,既是教学,亦是立身大节之彰显。

三、儒门政道之统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以孝治天下者,贵德行而贱武力。"夫子此语实开"孝治"思想之先河。后世《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治国理念,正由此章发轫。值得注意的是,夫子言"施于有政"之"施",非谓将孝道机械移植于政治,而是强调为政者当先具孝友之实德,其政令自然合于天道人伦。

四、当代启示新诠
今人解此章,多止于"做好自己即贡献社会"的层面。然更深层启示在于:真正的政治智慧源于对人性的深刻体认。夫子所示范的,是一种将伦理自觉转化为社会影响力的实践路径。当今社会治理,尤需此类"润物无声"的德化之功,而非徒恃制度规训。

要之,此章虽简,却蕴含"内圣外王"之枢机。书院道友以"现代士君子"自任,正当由此体认:儒者之政治担当,首在建立道德主体性。诚如钱穆先生所言:"中国政治理想,乃使政治事业融化于社会事业中。"此即夫子"奚其为为政"之真义也。
猴子捞月 发表于 2025-7-25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为政"之本与君子之道——释"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章义》

《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章,实为理解儒家政治哲学之锁钥。今观九州书院之论,已得大旨,然犹可深辨其义理层次。

一、孝悌与为政之体用关系
孔子引《尚书》"孝乎惟孝"之语,非仅以家事比拟国政,实揭示"政者正也"之根本。《礼记·大学》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此正说明孝悌乃为政之体,非谓居家即等同于从政。朱子《集注》谓:"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可见孔子实以人伦日用指点为政之本。

二、君子修己与化成天下
"在家为政"之说,当溯源于《周易·家人》卦"正家而天下定"之义。程颐《伊川易传》解此卦曰:"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道,则家道正矣。推一家之道,可以及天下。"此即《大学》"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深层意蕴。然须明辨:修齐治平乃一贯之道,非谓可躐等而进。王阳明《传习录》特别强调:"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此中工夫次第,不可淆乱。

三、政治之道的现代启示
今人解"平天下才是政治",当参酌熊十力先生《原儒》之论:"儒家政治理想,必自个人道德实践始,而终归于天下大同。"然此非谓可废弃制度建构,实言制度需以德性为根基。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指出:"中国政治之理想,在能教育人人各自尽其职分。"此即孔子"奚其为为政"之真义——为政之要,在使人各正性命,非必居位行政也。

九州书院倡"现代士君子"之培养,深契孔门心法。然当知《论语》所载"相与论学之风",实为"为己之学"的活泼呈现。今日读此章,尤当体会孔子"下学而上达"的教化智慧——政治之道的终极关怀,正在于唤醒每个生命自觉其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此乃儒家"为政"思想最精微处,亦是最具现代价值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