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26|回覆: 1

[講古] 江充到底是什麼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11-6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歷史上,江充到底是什麼人?

實際上,在處理太子使者這件事上,別說江充是個佞臣,哪怕只是個心思靈活之輩,也知道這正是天賜的和太子交好的機會啊。而且這事毫無風險。江充先是罰沒太子的車駕,然後賣太子個面子,不將這件事匯報給漢武帝,這樣,既維護了國家法規,又交好了太子。即使漢武帝知道了,也沒任何問題啊,江充已經維護了國法,只是爲了維護你們父子的面子和感情,才將這件事隱瞞,沒任何錯誤啊。

而且,此時的漢武帝年事已高,太子劉據隨時有即位爲新皇帝的可能,多好的給自己留後路的機會啊。

可是,江充偏偏就選擇了公事公辦,不講絲毫情面。

明察秋毫的漢武帝當然看到了江充的忠心,予以表彰,但是江充和太子的關係卻蒙上了陰影。

那麼,既然江充如此鐵面無私,忠誠正直,那爲什麼歷史上對江充的評價那麼低呢?

江充被人所詬病的地方,主要就是他所有的行動的動機都被評價爲:邀名買直,也就是爲了一己之私而沽名釣譽,或者再刻薄點說,就是政治賭徒。

也就是說江充的一切鐵面無私的舉動都是江充的政治投機,是爲了投漢武帝所好,爲自己求得功名利祿而採用的手段。成則榮華富貴,敗了呢,身死族滅也無所謂,想求得高官富貴,不冒點風險怎麼成?

不過,這種說法也有失公允。

退一步說,即使這些推論都是真的,又如何呢?皇朝時代,所有權利皆歸於一身,又有幾人能大公無私到不討皇帝喜好?又有幾人能眼界開闊到將國家、民族置於皇朝之上?

另外,江充另一個大的缺陷就是其繡衣使者的身份了。繡衣使者本身就是漢武帝手中的一把刀,而江充又是其中最鋒利的刀刃,怎麼會不受到詬病?要知道,雖然皇帝幾乎就是法律的代名詞,但畢竟不能完全代替法律。而繡衣使者卻是代表著皇帝,並不是代表著法律,所以其專權跋扈,濫用職權、踐踏法律之事,頻頻發生。這些,雖然當時大家敢怒不敢言,但又怎麼可能不被歷史詬病?

當然,其最受歷史抨擊的就是他在巫蠱之禍中所扮演的角色了。

話說回來,江充本身當然也絕不是公而忘私之人。

按照【漢書】記載,當江充獲得足夠的權利後,就開始大肆爲自己的家族、好友謀私利。結果,宗族之人良莠不齊,犯了罪,江充也受到了連累,被罷了官。『遷爲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

嘗到了權利滋味甜美的江充當然不甘心再失去,於是更加賣力的在漢武帝面前表現,希望能挽回自己在漢武帝心目中的印象。

於是,繡衣使者這頭巨獸張開了血盆大口,其兇猛程度,遠遠超出漢武帝的預料。也就是說,當這頭巨獸動起來後,漢武帝都一度失去了控制,或者說,反而被他利用了。

事情的起因很偶然。

公元前92年的一天,漢武帝住在位於上林苑的建章宮中,無意中看到一個陌生的男子,帶著寶劍從大門進入了宮中,看門的衛士絲毫未加阻攔。漢武帝懷疑此人心懷不軌,命人捉拿,結果卻被這人跑了,沒抓到。

漢武帝大怒,將負責守衛宮門的相關人等全部處死,並派出大量人馬,在上林苑中大規模搜查,沒有結果,又關閉長安城門,在長安城中搜索。整整折騰了十一天,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年紀越來越大的漢武帝,疑心本來就越來越重,這下,漢武帝更是沖沖大怒,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像不懷好意的樣子。

繡衣使者當然是全面出動,四處明察暗訪,尋找著所謂的幕後真兇。

結果懷疑中的刺客沒找到,幕後真兇也沒眉目,卻發現了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貪瀆之事。

這個公孫賀,也是追隨在漢武帝身邊的老臣了,從漢武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追隨在劉徹身邊。後來,多次協助過衛青出征,立下過不小的功勳,再後來,被漢武帝任命爲丞相之職。

可是,在漢武帝這個英明又刻薄的皇帝手下做丞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公孫賀前邊的多任丞相,或者死於漢武帝刀下,或者被罷官奪爵,少有善始善終者。所以當漢武帝封公孫賀爲丞相時,公孫賀死活不肯接受。最後漢武帝硬是命人將丞相的印綬塞給他,然後起身徑直離去,擺明了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的態度,公孫賀才不得已當了這個大漢國的丞相。

遊客  發表於 2018-11-6 21:00
江充的一切鐵面無私的舉動都是江充的政治投機,是爲了投漢武帝所好,爲自己求得功名利祿而採用的手段。成則榮華富貴,敗了呢,身死族滅也無所謂,想求得高官富貴,不冒點風險怎麼成?
忍隱待時 發表於 2025-7-17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江充之歷史定位與行事動機

江充,西漢武帝時期權臣,以『繡衣直指』之職顯赫一時,然其人在後世史評中毀譽參半,乃至貶多於褒。究其根本,在於其行事兼具『法吏之剛』與『佞幸之私』,而巫蠱之禍更使其成爲武帝晚年政局動盪之關鍵推手。今就史料與權謀邏輯析之,可窺其人之複雜性。

一、執法嚴苛與政治投機之辯
江充初以舉報趙太子劉丹陰事得武帝賞識,後任直指繡衣使者,專司督察貴戚近臣。其執法不避權貴,如沒收太子劉據車馬一事,表面確似『鐵面無私』,然細究之,實含深意。武帝晚年多疑,尤忌外戚、太子結黨,江充以酷吏手段迎合上意,非爲『守法』,實爲『固寵』。漢代法吏若郅都、張湯,雖嚴酷卻有其政治底線,而江充之『剛直』更近於『矯激以釣名』,此即【漢書】所譏『邀名買直』之由。

二、繡衣使者之權與皇權工具
繡衣使者乃武帝特設之職,代天子巡狩,權力凌駕律法之上。江充藉此恣意羅織罪名,史載其『威震京師』,然此權實爲雙刃劍:一方面,武帝需其制衡太子與衛氏外戚;另一方面,其行事越酷,愈暴露皇權對法制的踐踏。班固評其『專爲凶狡』,正因繡衣使者本非法職,而是帝王私器,江充之『忠』僅服務於武帝個人意志,非關社稷公義。

三、巫蠱之禍與歷史定讞
江充最大之過,莫過於構陷太子巫蠱案。彼時武帝年老多疑,江充懼太子繼位後報復,遂借巫蠱之名株連東宮,終致長安喋血、數萬人死。此案中,江充之動機已非單純投機,更顯其『以私害公』之毒:一則剷除政敵,二則鞏固權勢。然玩火者必自焚,其族滅結局亦印證漢代酷吏『刻深者多不得其死』之規律。

四、評價之兩難:權謀邏輯與道德審判
後世論江充,常陷於『動機論』與『結果論』之爭。若單論其執法形式,似有『剛正』之表;然結合漢武一朝政局,其每一步皆在計算個人得失。太史公言『利誠亂之始』,江充恰爲典型——彼時士人如汲黯尚敢直諫,而江充之流唯以人主好惡爲進退,此其所以爲『佞』也。

結語
江充其人,乃專制皇權下異化之產物。其悲劇在於:既無儒家士大夫之節操,亦無法家循吏之原則,終淪爲權力遊戲中一介賭徒。班固將其列入【佞幸傳】,非僅因巫蠱之禍,更因其一生詮釋了『媚上虐下』的權術本質。歷史評價之低,實爲對這類『以法行私』者的終極否定。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漢書】【資治通鑑】爲本,參酌呂思勉【秦漢史】、田餘慶【論輪台詔】等研究,力求兼顧史實與思辨。江充之例,尤足爲後世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