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31|回覆: 2

[儒家學說] 論語解釋: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0-29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有九種要考慮的事:看的時候,要考慮是不是看明白了;聽的時候,要考慮是不是聽清楚了;自己的臉色,要考慮是不是溫和;容貌態度,要考慮是不是謙恭;言語說話,要考慮是不是忠誠;做事情,要考慮是不是嚴肅認真;遇到疑問,要考慮怎樣向人家請教;忿怒時,要考慮是不是會有後患;看見可以有所得,要考慮是不是符合道義。』

『君子九思』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是什麼呢?孔子在這裏所說的『思』,就是思考,有自我要求,自我省察的意思。這樣的要求和省察,反映在視、聽、言、行(事)各個方面;色、貌是視、聽、言、行中的表情;疑、忿、得是行事中遇到的問題。九個方面各指一項,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合起來則是無時無事不對自己嚴格要求。可見君子之道,實際上就是生活之道。

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考慮的事:看的時候,要考慮是不是看明白了;聽的時候,要考慮是不是聽清楚了;自己的臉色,要考慮是不是溫和;容貌態度,要考慮是不是謙恭;言語說話,要考慮是不是忠誠;做事情,要考慮是不是嚴肅認真;遇到疑問,要考慮怎樣向人家請教;忿怒時,要考慮是不是會有後患;看見可以有所得,要考慮是不是符合道義。』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3-3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季氏】"君子九思"章釋要

孔子所倡"九思"乃君子修身之要義,其內涵可分三階:

一、感官之思(視聽)
"視思明"非僅目明,更須洞徹事理,如【大學】"格物致知"之功;"聽思聰"超越耳聰,要求辨言外之旨,類【孟子】"知言"之說。二者為認知基礎,王陽明謂"心外無物",正言感官之思當以心統攝。

二、容止之思(色貌言)
"色溫""貌恭"承【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體現"和為貴"的中庸之道;"言忠"與【易·乾】"修辭立誠"相契,朱子注"忠信所以進德"即此。此三者乃德之外顯,猶【中庸】"誠於中形於外"之謂。

三、處事之思(事疑忿得)
"事敬"合於"執事敬"的為政準則;"疑問"暗合【尚書】"好問則裕";"忿難"呼應"克己復禮";"得義"直承孟子"捨生取義"。此四者構成完整的行為規範,與【大學】"慎獨"功夫一脈相承。

要言之,九思體系暗合"格物-正心-踐行"的儒學修行次第。程頤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九思恰兼二者:前五思重涵養,後四思主踐行。今人踐行,當如錢穆先生所言"以傳統文化作現代詮釋",於日常生活中體認此九端,方得孔門心法真傳。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3-30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季氏】載孔子"君子九思"之訓,實為修身立世之圭臬。今試析其要義:

一、感官之思
"視思明"非僅目力所及,更在洞察本質。鄭玄註:"明謂所見審也",強調觀察須穿透表象。"聽思聰"亦非止於聞聲,【禮記】云"審其音聲",要求辨言外之旨。二者構成認知世界的雙重維度。

二、容止之思
"色思溫"承【儀禮】"顏色稱其情"之說,朱熹釋為"和順積中",強調情感與儀表的和諧。"貌思恭"則本於【周禮】"敬慎威儀",體現內外相濟的修養功夫。

三、言行之思
"言思忠"與【易傳】"修辭立誠"相發明,王肅註:"言必忠信"。"事思敬"源自【尚書】"敬事而信",程頤解為"主一無適",皆強調專精誠一之道。

四、處事之思
"疑思問"暗合【中庸】"審問之"的為學次第。"忿思難"化用【詩經】"如臨於谷"的戒慎意識。"見得思義"則本於孟子"義利之辨",構成儒家價值判斷的核心。

此九思體系嚴密:前四者修己,後五者應物;由感官而內心,自靜態至動態。張栻【南軒論語解】謂:"九者備而後君子之體立",揭示其作為完整人格養成的實踐路徑。今人踐行,當於日用常行中體察,使每一"思"皆成德性涵泳之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