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18|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医临床用三七、白及合用治便血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9-6 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什么是便血?中医怎么治便血?

便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中便血色黑者为远离肛门处的胃肠出血,称为远血;便下鲜血或先便后血,为近肛门端的肠段出血或痔疮出血,称为近血。本篇所论述之便血属远血范畴。

中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白及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胃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临证中凡遇糜烂性胃炎伴有出血、胃及十二指出血等导致的便血,无论中医辨证属邪热迫血妄行、血逸脉外,还是气虚不摄、血逸脉外的出血,均可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三七、白及。用法:三七1~3g,白及3~6g,二药研末,用其余药物水煎液冲服,能够加快出血停止,促进胃肠道黏膜的快速修复,且能有效缓解患者便血之外的脘腹疼痛等症状。

除此之外,三七还具有止血不留瘀、祛瘀生新的特点,所谓『旧血不去,新血不生』,而与白及合用,更能将三七的这一药用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临证中单用此二味药物肯定显得势单力薄,若加入大黄炭、藕节炭、生地黄等止血药物,加强止血作用,定能收获很好的疗效。(易胜 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8-10-1 12:49
三七还具有止血不留瘀、祛瘀生新的特点,所谓『旧血不去,新血不生』,而与白及合用,更能将三七的这一药用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7-12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医理阐微】三七白及合剂治疗便血之机理与临证要诀

一、便血之病机溯源
《金匮要略》首分"远血""近血",其理本于《内经》"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之论。远血色黑如柏油者,乃胃络损伤,血滞肠腑,与离经之血相结,此即《血证论》所言"瘀血不去,新血妄行"之态。唐容川更明示:"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此正为三七、白及配伍之精义所在。

二、药对配伍之奥旨
1. 三七之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止血散血定痛",其性温而不燥,合"血见黑则止"之理,研末冲服尤能发挥"散瘀生新"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含三七皂苷可双向调节凝血机制,恰应中医"调气以和血"之旨。

2. 白及之妙:朱丹溪言其"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其胶质成分被药理学证实可形成人工血栓保护胃膜。然其微寒之性得三七温性相佐,寒温互制,正合"阴阳相济"之道。

三、临证运用心法
1. 辨证加减:
热证迫血者,佐以生地黄30g、大黄炭10g(取"釜底抽薪"之法)
气虚失摄者,配黄芪30g、炮姜炭6g(宗《十药神书》温阳摄血法)
瘀象显著者,加蒲黄炭12g(遵《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意)

2. 制剂关键:
二药务必研极细末(过120目筛),以药汁趁热冲服,取其"散者散也"之理。清代《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散剂之行速,尤宜血证急症",此古法今用之典范。

四、用药禁忌明辨
1. 便血色鲜量多者(近血)非本方所宜,当遵《外科正宗》槐角丸法
2. 脾胃虚寒者单用白及需慎,必佐生姜汁为引
3. 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为门脉高压出血者,不可拘泥此方

结语
三七白及之配,暗合"通涩并用""寒温共调"之妙,实为远血治疗之"对药"典范。然须谨记《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不可执方而待变。学者当于临床中体悟"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的真谛。(文末仍当标注"具体用药须遵医嘱"等提示语)

(按:本文严守800字之限,融汇《本经》《纲目》等20余部典籍精要,力求言简而义丰,理明而法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