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16|回覆: 0

[武術視頻] 武當掌門人鍾雲龍道長談功夫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31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7-29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鍾雲龍道長論武當功夫:以道馭武,身心合一

近日,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鍾雲龍道長於訪談中闡發武當功夫精義,其言深契道家哲學,亦為當代武術修習者指明正途。今就道長所論,試析武當功夫之核心要旨,以饗同道。

一、 武當功夫之本:以道為體,以武為用
鍾道長屢言『拳法自然』,此語實承【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旨。武當功夫非徒逞勇力之術,而是道家『性命雙修』之載體。招式形制雖外顯為技擊,然其內核乃陰陽相濟、剛柔互化之理。如太極拳『捨己從人』之要訣,正是道家『柔弱勝剛強』的實踐體現。習武者若不明此理,則易流於外家之弊,徒勞筋骨而失其神韻。

二、 練功次第:由形入氣,由氣化神
道長強調『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此說直指武當內家拳修習次第。初學須以形正體,如八卦掌之走轉、形意拳之樁功,皆為調形導氣之基。待形架純熟,則轉入『以意導氣』階段,通過呼吸吐納與動作配合,使氣血周流,漸臻『形神合一』之境。鍾道長所演示之武當劍法,其舒緩處如行雲流水,疾迅時若雷霆收震,正是內氣充盈而形於外的典範。

三、 武德修養:止戈為武,謙和守中
武當功夫歷來重德甚於重術。鍾道長提及『習武先修心』,此與【太極拳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一脈相承。道家以『不爭』為尚,故武當功夫講究『後發制人』,其技擊邏輯皆含克制之德。如推手中『聽勁化勁』之訓,既是技法,亦是處世之道——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恰合【周易】『謙卦』卑以自牧之義。

四、 當代意義:祛躁歸靜,復返本真
今人習武,或求速成,或逐名利,與武當『慢中求功』之旨相悖。鍾道長直言『功夫即時間』,正是警醒學者勿墮浮躁。武當功法之緩、靜、圓、活,實為對治現代社會『疾馳無度』之良方。若能以練功為媒介,體察自身呼吸節奏、心念起伏,便是道家『返觀內照』功夫的入門。

結語
鍾雲龍道長之論,非僅言武,實為演道。武當功夫上接黃老思想,下啟身心實踐,學者若能以道馭武,方得『形神俱妙』之真諦。昔張三丰祖師創拳時云:『欲天下英雄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今日重溫此語,尤覺其深遠矣。

(全文約780字)
胡姚 發表於 2025-7-31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鍾雲龍道長論武當功夫:道法自然,以武入道

近日,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鍾雲龍道長於訪談中闡釋武當功夫之精髓,其言簡意深,既承道家傳統,又契當代習武之需。今試析其要義,以饗同道。

一、 武當功夫之本:以道為體,以武為用
鍾道長屢申『拳道合一』之理,此實為武當派立基所在。道家講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武當功夫亦循此理,招式形似流水行雲,勁力講究松沉綿長,非以剛猛制敵,而以柔化剛。如三豐祖師所言:『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故武當功法首重養氣調神,次及筋骨鍛煉,與少林『外家拳』之重形顯力迥異。

二、 實戰與養生之辯證
世人常疑武當功夫能否實戰,鍾道長直言:『用武止戈,方為武者仁心。』武當招式雖緩,然內含『後發先至』之機,如太極推手之『聽勁化勁』,實為高階實戰心法。然其終極目標非爭勝,而在通過肢體運動導引氣血,達到『形神共養』。此與【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相合,亦印證道家『無為而無不為』之哲思。

三、 傳承與時代之變
鍾道長憂心傳統武術淪為『表演化』,故強調『守正創新』:一則嚴守內家心法(如丹田鍊氣、以意導氣),二則適應現代科學訓練。例如,武當劍法之『圓轉如意』,今可輔以力學分析;站樁調息之功,亦可與西方運動康復學互參。此非背離傳統,恰是『道術相濟』之體現。

結語:功夫即修行
鍾雲龍道長之論,揭示武當功夫實為『性命雙修』之道。習武之人,外練筋骨皮,內養精氣神,終以武悟道。若僅執著於勝負,則如【莊子】云『喪己於物』,失其本真。讀者觀此訪談,當知中華武術之魂,不在炫技,而在修身明德,此乃鍾道長寄望後學之深意也。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引述道家經典及武術術語,力求學術性與普及性兼顧,符合國學論述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