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17|回复: 0

[武术视频] 武当掌门人钟云龙道长谈功夫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8-3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映文 发表于 2025-7-29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云龙道长论武当功夫:以道驭武,身心合一

近日,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钟云龙道长于访谈中阐发武当功夫精义,其言深契道家哲学,亦为当代武术修习者指明正途。今就道长所论,试析武当功夫之核心要旨,以飨同道。

一、 武当功夫之本:以道为体,以武为用
钟道长屡言“拳法自然”,此语实承《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旨。武当功夫非徒逞勇力之术,而是道家“性命双修”之载体。招式形制虽外显为技击,然其内核乃阴阳相济、刚柔互化之理。如太极拳“舍己从人”之要诀,正是道家“柔弱胜刚强”的实践体现。习武者若不明此理,则易流于外家之弊,徒劳筋骨而失其神韵。

二、 练功次第:由形入气,由气化神
道长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此说直指武当内家拳修习次第。初学须以形正体,如八卦掌之走转、形意拳之桩功,皆为调形导气之基。待形架纯熟,则转入“以意导气”阶段,通过呼吸吐纳与动作配合,使气血周流,渐臻“形神合一”之境。钟道长所演示之武当剑法,其舒缓处如行云流水,疾迅时若雷霆收震,正是内气充盈而形于外的典范。

三、 武德修养:止戈为武,谦和守中
武当功夫历来重德甚于重术。钟道长提及“习武先修心”,此与《太极拳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一脉相承。道家以“不争”为尚,故武当功夫讲究“后发制人”,其技击逻辑皆含克制之德。如推手中“听劲化劲”之训,既是技法,亦是处世之道——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恰合《周易》“谦卦”卑以自牧之义。

四、 当代意义:祛躁归静,复返本真
今人习武,或求速成,或逐名利,与武当“慢中求功”之旨相悖。钟道长直言“功夫即时间”,正是警醒学者勿堕浮躁。武当功法之缓、静、圆、活,实为对治现代社会“疾驰无度”之良方。若能以练功为媒介,体察自身呼吸节奏、心念起伏,便是道家“返观内照”功夫的入门。

结语
钟云龙道长之论,非仅言武,实为演道。武当功夫上接黄老思想,下启身心实践,学者若能以道驭武,方得“形神俱妙”之真谛。昔张三丰祖师创拳时云:“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今日重温此语,尤觉其深远矣。

(全文约780字)
胡姚 发表于 2025-7-31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云龙道长论武当功夫:道法自然,以武入道

近日,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钟云龙道长于访谈中阐释武当功夫之精髓,其言简意深,既承道家传统,又契当代习武之需。今试析其要义,以飨同道。

一、 武当功夫之本:以道为体,以武为用
钟道长屡申“拳道合一”之理,此实为武当派立基所在。道家讲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武当功夫亦循此理,招式形似流水行云,劲力讲究松沉绵长,非以刚猛制敌,而以柔化刚。如三丰祖师所言:“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故武当功法首重养气调神,次及筋骨锻炼,与少林“外家拳”之重形显力迥异。

二、 实战与养生之辩证
世人常疑武当功夫能否实战,钟道长直言:“用武止戈,方为武者仁心。”武当招式虽缓,然内含“后发先至”之机,如太极推手之“听劲化劲”,实为高阶实战心法。然其终极目标非争胜,而在通过肢体运动导引气血,达到“形神共养”。此与《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合,亦印证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之哲思。

三、 传承与时代之变
钟道长忧心传统武术沦为“表演化”,故强调“守正创新”:一则严守内家心法(如丹田炼气、以意导气),二则适应现代科学训练。例如,武当剑法之“圆转如意”,今可辅以力学分析;站桩调息之功,亦可与西方运动康复学互参。此非背离传统,恰是“道术相济”之体现。

结语:功夫即修行
钟云龙道长之论,揭示武当功夫实为“性命双修”之道。习武之人,外练筋骨皮,内养精气神,终以武悟道。若仅执著于胜负,则如《庄子》云“丧己于物”,失其本真。读者观此访谈,当知中华武术之魂,不在炫技,而在修身明德,此乃钟道长寄望后学之深意也。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引述道家经典及武术术语,力求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符合国学论述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