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66|回復: 1

[武術視頻] 武术家传授徒弟习练功夫,这是什么功夫?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8-27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车 發表於 2025-4-30 04: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武术传承中的「内外兼修」之道》

观视频所示,此乃典型的北派长拳基本功训练法。其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之式,实为少林门「小洪拳」筑基要诀。然细究其理,此等外家功夫的传授,实承载着中华武学「由外及内」的深刻修行次第。

一、形架中的文化密码
视频中师父反复纠正弟子「马步如鼎」之态,正是《纪效新书》所谓「立定脚跟竖起脊」的具现。此式要求尾闾中正、气沉丹田,暗合《周易》「艮其背」的止道哲学。昔年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特别强调:「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今观师徒间「手与足合、肘与膝合」的细节雕琢,可见三百年兵家武艺传承未绝。

二、授业仪轨的深层意义
师父以戒尺量度弟子架式的场景,令人想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教育古法。这种具象化的规矩传承,实为「以武载道」的活态呈现。明代武学大家程冲斗在《耕余剩技》中记载:「教射有三戒,教拳亦有五忌」,视频中师父每纠正一个动作必示以完整示范,正是践行「口传身授」的传统师道。

三、功夫背后的性命之学
看似简单冲拳动作,实含「起于腿、发于腰、达于梢」的劲力传导要诀。清代苌乃周《苌氏武技书》详论:「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视频中师父强调「出拳如抽丝」,恰是化用太极「运劲如抽丝」的内家心法。这种外家拳中的内功训练,印证了传统武术「殊途同归」的终极追求——通过肢体规训达成「形神俱妙」的修为。

今人常见武术止于招式之表,却不知真正的传承重在「以形炼气,以气养神」。视频中师徒晨昏不辍的重复练习,正是《易经》「反复其道」的武道诠释。若学者能参透此中三昧,则拳脚之间自见天地,方不负「武术」二字背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7-6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武术传承中的师道与功夫体系》

(引子)观视频所示,武术家授徒之态,实为传统"六合拳"嫡传练功之法。其"三节贯串"的身法要诀与"起钻落翻"的劲路特征,恰是形意门中秘传的"鹰熊合演"筑基功夫。此非寻常套路展演,乃中华武学"口传心授"活态传承之珍贵样本。

(功法辨正)细察师徒互动,可见三大武学真谛:其一,师者以"形意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示范发劲原理,此乃清代李洛能《形意拳谱》"六合九要"之核心;其二,弟子习练时强调"四梢齐备"(舌顶齿叩、指扣发竖),暗合《少林内功秘传》"惊起四梢"的炼气法门;其三,双方推手间"听劲化劲"的互动,正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人刚我柔谓之走"的实证演绎。

(传承深意)此般教学场景,实为"以武载道"的活态文化传承。师者每招每式皆含三重境界:形架规范处见《纪效新书》"二十四要"的武学标准,劲路转换时现《苌氏武技书》"阴阳入扶"的哲理,师徒授受间更蕴《论语》"不愤不启"的教育智慧。视频中师者三次纠正弟子"叠胯"之误,恰是《周易》"蒙以养正"思想在武学领域的生动体现。

(结语)今人观武学传承,当知此非止肢体运动,实乃融汇《易经》阴阳之道、《黄帝内经》导引之术、《孙子兵法》制胜之策的立体文化体系。所谓"功夫"者,正是以身体为典籍、以动作为注疏的中华文明活态传承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