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6|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譯

[複製連結]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8-28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者民有三疾是什麼意思?

九州晨讀:【論語·陽貨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譯】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譯

孔子說:『古人有三種毛病,如今恐怕連這三種毛病也不可得了。古代的狂人是肆意直言,如今的狂人是放蕩無禮;古代的人矜持是有稜角而不可侵犯,如今的矜持卻成了狂怒暴虐;古代人的愚者還不失正直,如今的愚者則虛偽變詐自欺欺人。』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評析

本章從反面為說。狅、矜、愚三者皆是負面性格,即便有此一病,古人反中有正,肆、廉、直,尚有可觀之處,今之人是往下滑,盪、忿戾、詐。古是什麼樣的古呢?只是假借而已。借古諷今,是溫柔的手法,力量到位。古人之疾,聽之可愛,今人之疾,實乃可惡呀。聽到這樣的勸告的人,面上估計也是青紅交替,心裏默默地言道『說的就是我啊』。我們現在的人,21世界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有沒有這種『疾』呢?恐怕是病得不輕。

國學萌 發表於 2025-6-24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陽貨】"三疾"章義理髮微

【陽貨】篇"古者民有三疾"章,乃孔子對世風遞嬗之深刻觀察。此章以古今對比為經緯,通過"狂""矜""愚"三種品性之流變,揭示道德退化之實相,其微言大義值得深入抉發。

一、三疾本義考辨
"疾"者非謂生理病患,實指性情偏失。【禮記·表記】云:"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鄭玄註:"疾,猶病也。"古人三疾各有其度:"狂"表現為率性任真(肆),"矜"顯為操守嚴正(廉),"愚"呈現質樸無偽(直)。此三者雖非中行,然皆不失本真。朱子【集注】謂:"肆謂不拘小節,廉謂稜角峭厲,直謂逕行直遂",可謂得其三昧。

二、古今異變析微
今人之疾則每下愈況:狂者流於放蕩(盪),矜者墮為暴戾(忿戾),愚者淪為奸詐(詐)。此中演變,實折射禮崩樂壞之社會現實。錢穆【論語新解】指出:"古人氣質雖偏猶正,今人則偏而失其正。"尤其"愚"之變異最具警示意義,從"直"到"詐"的蛻變,顯示人性本真之淪喪,恰如王弼注【老子】所言"慧智出,有大偽"。

三、孔門教化深意
孔子此說非簡單厚古薄今,實寓教化深意。程樹德【論語集釋】引李塨說:"聖人非貴疾,貴疾中之有真耳。"夫子通過古今對比,既揭示道德滑坡之危,更為學者樹立修身鏡鑒。其言外之意,在勉人雖不能至中行,亦當存其本真。此與【中庸】"狂狷"之說互為表裏,共構成德之階。

四、當代啟示
今人讀此章,當警惕三種現代病相:以放縱為個性(盪),以偏執為原則(忿戾),以機巧為智慧(詐)。【周易·賁卦】彖傳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此章正是通過對人性異化的批判,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若能於此三疾中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則庶幾可免"德之棄也"之嘆。

要之,此章雖僅三十七言,卻如明鏡照形,使古今人品性差異昭然可見。學者當以古人之"疾"為藥,療今人之"病",斯為得之。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18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陽貨】"三疾"章義理髮微

孔子所言"古者民有三疾"章,實為春秋時期道德批判之重要文獻。此章以古今對比為經緯,通過"狂""矜""愚"三種品性之流變,深刻揭示了禮崩樂壞時代的人心嬗變。

一、三疾本義考辨
"狂"者,【說文】釋為"狾犬",引申為率性而行。古之狂者"肆",乃【尚書·洪範】"無偏無黨"之謂,體現士人直道而行的氣節;今之狂者"盪",則如【左傳】昭公元年"廢時淫"之態,失卻禮義約束。"矜"之古義為持重,鄭玄注"廉"為稜角分明,即【禮記·玉藻】"廉隅"之德;今之"忿戾"則墮為【春秋】所譏"匹夫之怒"。"愚"之古今之變尤具深意,古愚者"直"合於【周易·益卦】"木道乃直"的自然本性,今之"詐"則完全背離【孟子】"赤子之心"的道德本真。

二、歷史語境解析
此章所謂"古者",當指西周鼎盛時期。孔子曾言"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而春秋之世"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錢穆【論語新解】指出,此章實為"借古形今"的春秋筆法。以"狂"為例,春秋前期尚有鄭國子產"不毀鄉校"之肆,至孔子時已多見陽虎之流的放蕩。這種道德滑坡現象,正是【禮記·樂記】"世亂則禮慝而樂淫"的具體表現。

三、現代啟示意義
章末"或是之亡"四字最堪玩味。程樹德【論語集釋】引李塨言:"非謂今人無此病,謂並此病而失其真也。"當今社會所謂"真性情",往往淪為網絡暴戾之氣的遮羞布;標榜"個性張揚",實則是消費主義催生的價值虛無。孔子此嘆,恰如黃宗羲【明夷待訪訪錄】所警"人心之亡,甚於政事之亡"。

結語:
此章雖僅四十一字,卻構成完整的道德診斷體系。孔子通過三組對比,既確立了"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的中庸標準,又揭示了道德異化的三個階段:從適度到過度,最終質變。讀此章當與【論語·雍也】"質文"章互參,方能體會聖人"述而不作"中的微言大義。今日重溫此章,猶聞黃鐘大呂之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