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9|回復: 0

[儒家学说]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译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8-28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者民有三疾是什么意思?

九州晨读:【论语·阳货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译】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翻译

孔子说:『古人有三种毛病,如今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可得了。古代的狂人是肆意直言,如今的狂人是放荡无礼;古代的人矜持是有棱角而不可侵犯,如今的矜持却成了狂怒暴虐;古代人的愚者还不失正直,如今的愚者则虚伪变诈自欺欺人。』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全文评析

本章从反面为说。狅、矜、愚三者皆是负面性格,即便有此一病,古人反中有正,肆、廉、直,尚有可观之处,今之人是往下滑,荡、忿戾、诈。古是什么样的古呢?只是假借而已。借古讽今,是温柔的手法,力量到位。古人之疾,听之可爱,今人之疾,实乃可恶呀。听到这样的劝告的人,面上估计也是青红交替,心里默默地言道『说的就是我啊』。我们现在的人,21世界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没有这种『疾』呢?恐怕是病得不轻。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6-24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阳货》"三疾"章义理发微

《阳货》篇"古者民有三疾"章,乃孔子对世风递嬗之深刻观察。此章以古今对比为经纬,通过"狂""矜""愚"三种品性之流变,揭示道德退化之实相,其微言大义值得深入抉发。

一、三疾本义考辨
"疾"者非谓生理病患,实指性情偏失。《礼记·表记》云:"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郑玄注:"疾,犹病也。"古人三疾各有其度:"狂"表现为率性任真(肆),"矜"显为操守严正(廉),"愚"呈现质朴无伪(直)。此三者虽非中行,然皆不失本真。朱子《集注》谓:"肆谓不拘小节,廉谓棱角峭厉,直谓径行直遂",可谓得其三昧。

二、古今异变析微
今人之疾则每下愈况:狂者流于放荡(荡),矜者堕为暴戾(忿戾),愚者沦为奸诈(诈)。此中演变,实折射礼崩乐坏之社会现实。钱穆《论语新解》指出:"古人气质虽偏犹正,今人则偏而失其正。"尤其"愚"之变异最具警示意义,从"直"到"诈"的蜕变,显示人性本真之沦丧,恰如王弼注《老子》所言"慧智出,有大伪"。

三、孔门教化深意
孔子此说非简单厚古薄今,实寓教化深意。程树德《论语集释》引李塨说:"圣人非贵疾,贵疾中之有真耳。"夫子通过古今对比,既揭示道德滑坡之危,更为学者树立修身镜鉴。其言外之意,在勉人虽不能至中行,亦当存其本真。此与《中庸》"狂狷"之说互为表里,共构成德之阶。

四、当代启示
今人读此章,当警惕三种现代病相:以放纵为个性(荡),以偏执为原则(忿戾),以机巧为智慧(诈)。《周易·贲卦》彖传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此章正是通过对人性异化的批判,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若能于此三疾中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则庶几可免"德之弃也"之叹。

要之,此章虽仅三十七言,却如明镜照形,使古今人品性差异昭然可见。学者当以古人之"疾"为药,疗今人之"病",斯为得之。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18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阳货》"三疾"章义理发微

孔子所言"古者民有三疾"章,实为春秋时期道德批判之重要文献。此章以古今对比为经纬,通过"狂""矜""愚"三种品性之流变,深刻揭示了礼崩乐坏时代的人心嬗变。

一、三疾本义考辨
"狂"者,《说文》释为"狾犬",引申为率性而行。古之狂者"肆",乃《尚书·洪范》"无偏无党"之谓,体现士人直道而行的气节;今之狂者"荡",则如《左传》昭公元年"废时淫"之态,失却礼义约束。"矜"之古义为持重,郑玄注"廉"为棱角分明,即《礼记·玉藻》"廉隅"之德;今之"忿戾"则堕为《春秋》所讥"匹夫之怒"。"愚"之古今之变尤具深意,古愚者"直"合于《周易·益卦》"木道乃直"的自然本性,今之"诈"则完全背离《孟子》"赤子之心"的道德本真。

二、历史语境解析
此章所谓"古者",当指西周鼎盛时期。孔子曾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而春秋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钱穆《论语新解》指出,此章实为"借古形今"的春秋笔法。以"狂"为例,春秋前期尚有郑国子产"不毁乡校"之肆,至孔子时已多见阳虎之流的放荡。这种道德滑坡现象,正是《礼记·乐记》"世乱则礼慝而乐淫"的具体表现。

三、现代启示意义
章末"或是之亡"四字最堪玩味。程树德《论语集释》引李塨言:"非谓今人无此病,谓并此病而失其真也。"当今社会所谓"真性情",往往沦为网络暴戾之气的遮羞布;标榜"个性张扬",实则是消费主义催生的价值虚无。孔子此叹,恰如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所警"人心之亡,甚于政事之亡"。

结语:
此章虽仅四十一字,却构成完整的道德诊断体系。孔子通过三组对比,既确立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中庸标准,又揭示了道德异化的三个阶段:从适度到过度,最终质变。读此章当与《论语·雍也》"质文"章互参,方能体会圣人"述而不作"中的微言大义。今日重温此章,犹闻黄钟大吕之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