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89|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醫臨床醫案防治時行感冒『大鍋藥』解毒清熱飲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8-25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解毒清熱飲治什麼?解毒清熱飲有什麼功效?

解毒清熱飲是遼寧瀋陽市中醫研究所教授劉紹勛主任醫師的方。方藥組成:雙花(金銀花)30g,連翹30g,菊花30g,桑葉20g,薄荷15g,柴胡10g,蘆根20g,生石膏20~30g,滑石20~30g,甘草15g,黃芩15g,蟬蛻15g。

功能:清熱解毒,辛涼透表。

主治: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熱、低熱均可服用。

用法:先煎生石膏20~30分鐘,然後煎群藥,早晚各1次。劉老介紹,本方是從銀翹散、桑菊飲、六一散、白虎湯經臨床摸索多年化裁而成。

筆者運用該方防治時行感冒,取得滿意療效。15歲以上及成人用原方藥量,10~15歲及70歲以上患者用原方藥量一半,5~10歲患者,用原方藥量三分之一。未成病者,處於流行性感冒季節或周圍已有時行感冒患者時,可用該方作為預防的『大鍋藥』。用時去除方中生石膏、滑石,加薏苡仁30g,3~5人家庭每日1劑。2003年『非典』肆虐時,筆者在衛生院中醫科工作,當時衛生部還沒公布『非典』防治處方時,筆者就用該方加減作為『非典』防治方。後來,在遇季節性感冒高發時,筆者也用此方作為防治方,收效頗佳。

解毒清熱飲有什麼功效?

病案舉例

謝某,男,40歲,2008年6月13日初診。患者外出留宿親戚,親戚家裡有人得外感,咳嗽,流涕。天氣乾燥,回到家裡,便出現突然發熱,全身酸痛,流涕,咳嗽,頭痛肢困,前來就診中醫。

診見:咽喉充血,舌紅苔黃厚,脈浮數,體溫38.6℃。

診斷:風熱夾濕感冒。

方藥:金銀花30g,連翹20g,菊花20g,桑葉20g,薄荷15g,柴胡10g,蘆根20g,生石膏30g,滑石20g,甘草15g,黃芩15g,蟬蛻10g。水煎服,先煎生石膏20分鐘後,再加入群藥合煎,每日1劑,飯後溫服。服用1劑後,諸證明顯緩解,體溫降至38.0℃。連續服用3劑,臨床症狀消失,觀察2天,未再出現臨床症狀,痊癒。

劉紹勛該方主要以銀翹散為主,出自【溫病條辨】,乃溫病初期『第一方』。劉紹勛解毒清熱飲可作為時行疾病初期預防『大鍋藥』,在時行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流行期間,家庭成員在沒臨床症狀前,服用該方後很少發病,或者發病後臨床症狀比較輕微。劉紹勛解毒清熱飲配方主要妙在銀翹散清熱解毒,桑菊飲疏風清熱不傷津,六一散利小便不留濕邪,白虎湯助銀翹散清熱解毒、助桑菊飲生津止渴,正如劉紹勛所言:『……一從汗解,一從便解,從而,邪退病除,患者自會很快痊癒。』

劉紹勛明確提示,『注意應根據患者體質增減藥量。』臨證過程中,必須根據病患體質情況、病情輕重等酌情加減使用。同時,劉紹勛方後還有加減(如兼見咳嗽者加前胡15g,杏仁15g,橘紅20g;痰多者加川貝10~15g,海浮石20~30g),可酌情選用。(梅松政 四川省古藺縣觀文鎮梅松政中醫診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6-13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解毒清熱飲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劉紹勛先生所創解毒清熱飲,實為融貫溫病學派精要之驗方。該方以銀翹散為君,桑菊飲為臣,佐以白虎湯、六一散之旨,誠如【醫學源流論】所言"善用古方者,必能推闡其意而自為新方"。今就方劑組成與臨證應用略陳管見。

一、組方機理探賾
全方暗合"治上焦如羽"之訓,金銀花、連翹並重為君,取【溫病條辨】"銀翹散主之"義,其辛涼透表之功較原方更著。生石膏、滑石相配,乃取白虎湯清熱生津、六一散利濕泄熱之妙,尤合葉天士"滲濕於熱下"之旨。柴胡、黃芩乃小柴胡湯核心藥對,和解少陽以截斷傳變。薄荷、蟬蛻輕清上揚,佐桑葉、菊花而成"輕可去實"之局。蘆根、甘草既保胃氣,又助透邪外出。

二、配伍特色發微
1. 三焦分消之巧:金銀花、連翹清上焦,黃芩、石膏瀉中焦,滑石利下焦,暗合吳鞠通三焦辨證體系。
2. 衛氣同治之妙:薄荷、蟬蛻解衛分之表,石膏、黃芩清氣分之熱,體現葉桂"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的辨治層次。
3. 預防用藥之變:去石膏、滑石加薏苡仁,即變治療之方為預防之劑,深得【內經】"治未病"精髓。

三、臨證應用要點
1. 劑量把握當遵"因人制宜"原則,尤需注意老年患者脾胃虛弱,宜減量頻服。
2. 煎法講究"石膏先煎"保全藥性,此乃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特別強調之法。
3. 病案所示風熱夾濕證候,正合方證對應之理。患者舌紅苔黃厚、脈浮數,恰是方中石膏、滑石應用指征。

四、現代應用拓展
此方在2003年非典期間的應用,印證了傳統方劑應對新發傳染病的價值。近年流感防治中,可考慮加入板藍根15g、大青葉10g以增強抗病毒之效,此即"師其法而不泥其方"的活用之道。

結語:
解毒清熱飲之可貴,在於融經方時方於一爐,匯預防治療於一體。然須謹記【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訓導,不可執方待病。時行感冒雖屬外感小恙,然辨證失準則易生變證,學者當於臨床中細察藥證相應之機,方不負先賢制方之苦心。

(全文798字)
韓屋牡 發表於 2025-7-5 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解毒清熱飲方義闡微與時行感冒防治要訣】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參合吳鞠通溫病學說,對方劑源流、組方機理及臨床應用作專業解析。)

一、方劑源流考辨
此方實為"三方一法"之合化:銀翹散之透表(雙花、連翹、薄荷)、桑菊飲之清上(桑葉、菊花)、白虎湯之清氣(石膏)、六一散之利濕(滑石、甘草),更佐入柴胡、黃芩和解少陽,蟬蛻輕清達表。劉紹勛先生深得吳瑭"治上焦如羽"之妙,將辛涼平劑與重劑靈活化裁,尤妙在石膏用法——先煎取其清氣分熱,後下群藥保輕清之性,暗合"治未病"思想。

二、組方機理髮微
1. 君臣佐使析義
• 君藥:雙花、連翹(清熱解毒,透熱轉氣)
• 臣藥:石膏、黃芩(清氣分壯熱,杜傳變之路)
• 佐藥:滑石、蘆根(給邪出路,滲濕於熱下)
• 使藥:薄荷、蟬蛻(引藥上行,輕叩玄府)

2. 配伍精要
• 柴胡配黃芩:截斷邪傳少陽之路
• 桑菊配石膏:共建"清肅肺金"之功
• 滑石合甘草:暑濕季節尤宜,正合"濕溫"治則

三、臨床運用心法
1. 預防性應用要點(去石膏、滑石法)
此即【傷寒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預防性用藥思維。去兩石防傷正,加薏苡仁30g健運中焦,既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理,又避預防用藥過於寒涼之弊。2003年非典期間的應用,恰印證【素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的防治原則。

2. 辨證加減要訣
• 舌苔白膩者:加蒼朮10g(合白虎加蒼朮湯義)
• 咳嗽明顯者:加杏仁15g(取桑杏湯意)
• 高熱不退者:石膏加至50g(遵吳鞠通"脈浮洪,舌黃,渴甚,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

四、病案評析
謝某案顯屬"風熱夾濕"證候,方中:
1. 體溫38.6℃而用石膏30g,正合"到氣才可清氣"原則
2. 咽喉充血配蟬蛻10g,暗含"金底抽薪"之法
3. 三劑即愈,驗證了葉天士"在衛汗之可也"的論斷

五、使用注意
1. 體質禁忌:脾胃虛寒者當減量並加生薑3片反佐
2. 季節調整:長夏濕重時可加佩蘭10g芳香化濁
3. 年齡折算:兒童用量需遵錢乙"臟腑柔弱,易虛易實"之誡

(結語)此方之妙,在於熔"預防-治療-截斷"三法於一爐,深得溫病學派"透、清、利"三昧。然須謹記【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之訓,辨證精確方能效如桴鼓。時行感冒防治,既要把握"異病同治"原則,更要遵循"三因制宜"根本大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七日申時| 2025/7/11/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