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6|回復: 1

[儒家学说]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全文翻译赏析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8-22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读】【论语·阳货17·12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翻译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怯弱,拿没有品行的小人来比喻这种人,就像那穿墙打洞的小偷吧?』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评析

小偷是行走在阴暗里,损人利己,而怕被人之道。色厉内荏,是表里不一,这里有指向伪君子。伪君子是比小人还要可恶之人。君子和小人之分,在于德性,在于内外是否一以贯之。感受此句的心意,夫子内心有不平之气,有愤慨,有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心态,所以这句话必然有一个特殊的场景。如此心意却也符合夫子的『以直报怨』,宽人是给对方余地,有自觉的空间,如果对方依然沦落,那也会有金刚怒目。在大是大非上,要守得住。


马奇 發表於 2025-6-8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释微】《论语·阳货》"色厉内荏"章义理抉微

《论语·阳货》第十二章载:"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此章虽仅二十余言,然义理深邃,足为后世镜鉴。今试从训诂、义理、经世三个层面详加阐发。

一、文字训诂考辨
"色厉"之"厉",郑玄注为"严正貌",朱子释作"威严",皆指外表庄重严肃之态。"内荏"之"荏",马融解为"柔佞",皇侃疏作"柔弱",实指内心怯懦空虚。"穿窬"者,孔安国谓"穿壁逾墙",即凿墙越户之窃行。值得注意的是,"小人"在此非泛指庶民,乃特指德性有亏者,与"君子"相对。

二、义理结构阐微
此章以"表里相悖"为枢要。夫子取譬精妙:盗者虽逞凶于外,然心怀鬼胎,恰似外强中干之徒。程颐《论语解》点明:"外庄而内诈,貌恭而心慢,此小人之恒态。"实则揭示伪君子较真小人尤为可畏——小人作恶显于外,而伪善者藏奸于内,如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所言:"饰恶为善,其恶愈深。"

三、经世致用之道
此章之现实意义有三:其一为修身之鉴,《礼记·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正可反证;其二为观人之法,曾国藩《冰鉴》云"端庄厚重是贵相,心存狡诈终败露"即承此意;其三为处世之要,顾炎武《日知录》谓"君子之持身,当如青天白日"恰作注脚。

今观世态,多有"色取仁而行违"者(《论语·颜渊》),此章犹如照妖之镜。张居正《论语直解》警醒:"人君若如此,则国事日非;士人若如此,则身名俱败。"吾辈当以"慎独"功夫(《中庸》)自省,务使内外澄明,方不负夫子垂训之深意。

(全文共789字)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7-18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语·阳货》"色厉内荏"章义理发微

《论语·阳货》第十七篇第十二章载:"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此章虽仅二十余言,然义理深邃,足为后世镜鉴。今试为析论如次:

一、文辞训诂
"色厉"者,谓外貌威严刚猛;"内荏"者,言内心怯懦柔弱。"穿窬之盗",《说文》释"窬"为"穿木户也",即凿壁逾墙之窃贼。朱子《集注》云:"言其无实盗名,而常畏人知也。"此解最得圣意。

二、义理阐发
孔子此喻实含三重深意:
其一,揭破表里相悖之病。君子之道贵在诚于中形于外,《中庸》所谓"诚则形"是也。若外示刚强而内怀怯懦,恰如郑玄所言"似仁而非仁,似勇而非勇",终成德之贼也。

其二,确立观人之法。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察人当观其心志,非徒观其颜色。程颐谓:"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正可与此章相发明。

其三,警示伪善之害。穿窬之盗尚知畏人,而色厉内荏者往往盗名欺世,故孔子特以"小人"喻之。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点明:"此辈之害,甚于真小人。"

三、经世致用
此章于今世尤具现实意义:
为政者若外示强横而内无定见,必致政令乖舛;为学者若外炫博学而内无实得,终成口耳之学;交友若遇外示慷慨而内怀机心者,尤当慎之。

四、存疑考辨
先儒对此章背景颇有争议。张栻《南轩论语解》以为此斥阳货之流,然考诸《阳货》篇前后文,未必确指。窃谓孔子此语当是泛论世态,非专斥某人,此即《论语》"言近旨远"之特质。

要之,此章虽简,然"色厉内荏"四字已成千古箴言。李贽《四书评》称此语"如铸鼎象物",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吾人读此,当反求诸己,勉为表里如一之真君子,勿做"穿窬"式人物。圣贤垂训,其意深远,学者不可不察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