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7|回覆: 0

[武術視頻] 民間高手張修林,九旬高齡仍拳不離手真功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18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7-2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旬拳叟張修林武道精神發微】

(引)【周易·繫辭】有云:"窮神知化,德之盛也。"今觀九旬長者張修林拳不離手之事,恰合"自強不息"之乾德,其形神兼備處,正可窺中華武道文化之真髓。

一、耄耋習拳合於古道
【禮記·射義】載:"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古人尚武之傳統,非為角力,實乃修身。張翁九旬猶練拳不輟,暗合【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訓。觀其視頻中馬步沉實如蒼松盤根,手法圓活似水繞山行,正是【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之象。此非單純肢體運動,實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莊子·刻意】)的性命雙修之道。

二、民間武學的活態傳承
【漢書·藝文志】將"兵技巧"列為兵家四類之一,民間武學實為中華武脈重要支流。張翁所承拳法,雖無典籍明載,然其轉腕如纏絲、發勁似崩簧的技法,與明清槍譜【手臂錄】所述"柔能制剛"之理相通。視頻中老者演示的"掩手肱捶",其腰胯催動之節序,恰是戚繼光【紀效新書】強調的"勢勢相承,節節貫穿"的活註腳。此等民間存續的"活態武庫",正是對官方武經的絕佳補充。

三、武道精神的當代啟示
【論語·述而】記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張翁九旬練拳之姿,恰為此語作現世注。其日復一日的修習,非求擂台爭勝,實乃【大學】"苟日新,日日新"的功夫實踐。老者拳架中展現的松沉勁意,已超越單純技法層面,升華為【周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精神境界。當今社會亟需此等"執一應萬"(【淮南子·詮言】)的傳統文化智慧,以療治浮躁功利之疾。

(結)【尚書·洪範】言:"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張修林老人以拳證道,實得養生三昧。其事跡非止武學奇觀,更是中華文化"技進乎道"的生動體現。吾輩當由此領悟:真正的功夫不在筋骨之能,而在"反求諸己"(【孟子·離婁】)的永恆修持。
懋松 發表於 2025-7-26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旬拳叟張修林武道精神發微】

(引)【周易·繫辭】云:"窮神知化,德之盛也。"今觀張修林先生九秩揮拳,形神俱妙,恰合【黃帝內經】"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之旨。此非獨拳技之精,實乃中華武道"由藝進道"傳統之活態彰顯。

(壹)拳法之根柢在養氣
【少林拳譜】謂:"拳法之妙,在於調息。"張老演練時氣脈綿長,暗合【莊子】"真人之息以踵"之象。其轉腰運掌間,可見太極拳"氣沉丹田"要訣,更得形意拳"三節六合"真傳。昔年孫祿堂【拳意述真】強調"拳道即天道",張老晨昏不輟之功,正是【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生動註腳。

(貳)剛柔之辯見易理
視頻中老者發勁如崩弓,收勢若抽絲,恰是【太極拳論】"陰陽相濟,方為懂勁"之實踐。考【周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張老拳路中開合、虛實、吞吐的變化,正暗合先天八卦"乾剛坤柔"的相摩相盪。此等修為,非數十年"默識揣摩"(王宗岳語)不能至也。

(叄)武德修為即心法
【春秋左傳】云:"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張老九旬猶傳藝鄉裏,正是"以武止戈"傳統的延續。昔年戚繼光【紀效新書】特重"拳經捷要篇",今觀老者授徒時"以身正影"的儀範,可知武道真傳不僅在招式,更在【大學】"明明德"的教化之功。

(結)【荀子·勸學】言:"學至乎沒而後止也。"張修林先生拳影中的生命律動,既是個人修為的見證,更是中華武道"生生之謂易"的活態傳承。其價值不在能否"擊十步之敵",而在以血肉之軀演繹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文化基因。此乃真正的"民間高手"三昧——高手在民間,大道在日用。

(按)視頻所示"白鶴晾翅"一式,勁路通於【黃庭經】"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之理,讀者可細品其指尖氣韻與足跟沉墜的陰陽呼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