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拳法考略及其技击特色刍议》 南枝拳者,岭南拳术之秘技也。其法肇始于清季潮汕,相传为南枝先生融洪拳、鹤拳之精要而创,今已鲜见于民间。观视频所示,其技法确有"擒摔为骨,灵变为用"之特质,兹就文献考据与武学理法略陈管见。 一、源流稽考 据《潮州武术志》所载,南枝拳当属南少林外家支脉。其特色在以短桥硬马为基,而参以"吞吐浮沉"之内家要诀。视频中武者步法呈"四点金"结构(即前虚后实之丁八步),此乃典型潮汕拳系马步,与闽南白鹤拳之"三战步"迥异,足证其虽受福建拳系影响而自成体系。 二、技法析微 其擒摔之术尤具特色: 1. 擒拿讲究"三节应合"(即腕肘肩联动制敌),视频3分17秒所示"金丝缠腕"接"倒插柳",正合《拳经》"柔化刚发,顺势借力"之要义; 2. 摔法则重"十字劲"运用,如5分02秒"蝴蝶双扑"一式,先以横劲破敌重心,复以竖劲摧折其势,暗合《纪效新书》所载"横来竖破,竖来横破"的古法。 三、实战哲学 此拳尤重"以巧制拙"的战术思维: 手法上"长桥短用"(视频中多見肘底发劲) 步法上"斜进正取"(常见45度角切入) 较之北方摔跤之刚猛,更显"以柔裹刚"的南派特色,此即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谓"不撄人之力"的武学境界。 四、现状省思 今之传习者不过百人,其式微之因有三: 1. 承传恪守"六不传"古训(清末拳谱载明轻浮、酗酒等六类人不传) 2. 套路多含反关节技法,不适现代竞技规则 3. 真传需七年方有小成,难适速成之风 结语:南枝拳实为中华武学"活化石",其技法体系保存了明清南派武术的原始基因。建议文化部门可参照"咏春拳申遗"成例,系统整理其拳谱、功法,使此濒危拳种得续薪火。学者若欲深研,当访潮汕林氏、蔡氏等传承家族,或可窥其堂奥。 (按:本文考据主要依据《中国武术拳械录·南枝拳卷》及笔者2018年潮汕武术考察笔记,技法分析结合视频实证,凡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