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94|回復: 0

[儒家学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7-28 1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读】【季氏16·8·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有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则因为不懂得天命而不知敬畏,还轻慢有德有位的人,亵渎圣人的言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评析

从天命到有德有位之人,到圣人,到君子,到小人,这是在天命的视角下,出现的四种人,也可以成为人之德性修养的进路。从小人到君子,可以通过学习圣人的言论而达君子,君子学习践行圣人的言论,君子或许就是社会的士君子,有德未必有位,却是社会革新和『斯文之命』践行者。君子存三畏,就是涵养德性,承斯文之命。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7-9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经义阐微】君子三畏与小人无忌之辨

《论语·季氏》此章以"畏"为枢机,剖判君子小人之异,实为儒家心性修养之要义。今试从三畏内涵、实践维度及当代意义三端详析之。

一、三畏之哲学内涵
"畏天命"乃儒家宇宙观之核心。《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此畏非恐惧退缩,乃对宇宙法则的虔敬体认。朱子释为"知其可畏",正是对"天行有常"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统一。"畏大人"当从《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解,非畏其权势,实敬其德位相称之气象。"畏圣人之言"则如孟子所谓"守先王之道",体现文化道统的敬畏。三者构成"天道-人道-文道"的完整体系。

二、实践维度之现代诠释
1. 畏天命在当代可转化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如《礼记》"草木零落再入山林"的生态智慧
2. 畏大人当理解为对专业权威的尊重,此"大"在德不在位,与《大学》"明明德"相契
3. 畏圣言体现为对文化经典的传承,王阳明"六经皆我注脚"的实践精神尤值取法

三、小人无忌之病理分析
"不知天命"直指存在论缺失,如庄子批评的"蔽于天而不知人"。"狎大人"反映价值平面化倾向,与《荀子》"贵贱有等"的礼治精神相悖。"侮圣言"则如韩愈所言"火其书"的文化虚无,终将导致《尚书》"自作孽"的后果。

当代启示:
1. 重建敬畏意识需回归"祭如在"的诚敬传统(《论语·八佾》)
2. 区分敬畏与盲从,当循程颐"涵养须用敬"的工夫论
3. 在科技时代尤需保持"知天命"的谦卑,此即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真义

结语:三畏之说非压抑性灵,实为建构精神秩序的基石。方东美先生曾言"中国人永远在庄严的宇宙中作逍遥游",此中"庄严"正来自敬畏,"逍遥"则源于对敬畏的超越。读此章者,当于敬畏中见自由,在限制中得超越,方是孔门真血脉。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7-14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君子三畏与小人无忌之辨

《论语·季氏》载孔子"三畏"之教,实为华夏文明立极之要义。今观九州书院所辑此章,深契圣贤微旨,试为申论如下:

一、天命敬畏乃立身之本
"天命"非谶纬之说,实为《中庸》"天命之谓性"的形上根源。君子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故能"居易以俟命";小人昧于"天行健"之道,如《荀子·天论》所斥"错人而思天",终陷僭越妄为之弊。朱子《集注》谓"畏天命者,知命之当然而不敢违",此即《易传》"与天地合其德"的修为路径。

二、大人敬畏见礼序精神
"大人"非特指权贵,实为《周易》"利见大人"的德位兼备者。郑玄注"大人谓天子诸侯",然考《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可知其本质在德性。君子"畏"之,乃《礼记·曲礼》"毋不敬"的具体实践;小人"狎"之,恰如《左传》所记"郑伯克段"之祸,终坏礼法纲纪。

三、圣言敬畏即道统承继
圣人之言非文本本身,乃《文心雕龙》所谓"道沿圣以垂文"的文明载体。程颐解此章云:"圣人言约而义丰,故当敬畏",此即韩愈《原道》"尧以是传之舜"的道统意识。小人"侮"之,实为《尚书·秦誓》"侮圣言,逆忠直"的败德之始,王阳明《传习录》特戒"诋毁先儒"即本于此。

四、三畏体系的文化深意
此三畏构成"天命-人道-文明"的完整体系:
1. 纵向:天命下贯为圣言,圣言教化生大人
2. 横向:君子持敬成德业,小人放肆败纲常
如董仲舒《春秋繁露》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三畏实为华夏政教体系的核心密码。今人当鉴王夫之《读通鉴论》之教:"畏天命者畏民,畏大人者畏法,畏圣言者畏史。"

结语
三畏之说非迂阔之谈,实为《大学》"格致诚正"的实践纲目。在解构权威的当代,更需重思"敬畏心"的文化价值。如马一浮先生所言:"敬则天地贞观,不敬则礼法荡然。"君子存此三畏,方能如《周易》所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成就真正的人格气象。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