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01|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全文及翻译·卫灵公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7-16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全文及翻译·卫灵公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第11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何意?

15·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怎样理解『远虑』与『近忧』的关系呢?孔子的这句名言已是广为流传的成语。〖论语正义〗解释说:"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可见,『远虑』与『近忧』是互为因果关系的,眼前所面临的问题(忧愁),肇因于过去没有深谋远虑;同样的,当前如果没有深谋远虑,未来必然会尝到苦果。

这句古老的成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应该着眼于长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种忧患意识,历来为儒家所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途上,必须时时敲响的警钟。

附:

15·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3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理阐微

《卫灵公》篇此章虽仅八字,实为儒家处世哲学之精髓。朱子《集注》云:"虑之不深,则其患必近",此解深得圣人之旨。今试从三端阐发其义:

一、时空相续的忧患观
"远虑"与"近忧"构成辩证统一体。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指出:"远者非遥,近者非迫,心之所注即其疆界。"儒家强调的"远",非单纯时间概念,而是指认知维度上的纵深。如《周易·系辞》"君子安而不忘危",《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皆与此章互为表里。

二、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孔子此言非空谈哲理,实为行动指南。《中庸》"凡事豫则立"可作注脚。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引申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将远虑提升至价值层面。宋儒程颐更强调:"虑之深远,则所行无失",揭示出思虑与行动的因果关系。

三、现代性启示
此章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个人发展当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企业治理需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之理。观今日生态危机、金融风险诸事,皆因短视所致。曾国藩"盛时常作衰时想"的持家之道,正是此章最佳实践。

结语:
此八字真言,上承《尚书》"制治于未乱"之训,下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怀。非独处世格言,实为文明存续之道。今人当以此为镜,在个人修养与社会建设中,皆须培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维高度。

(全文798字)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7-7 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理发微

《论语·卫灵公》第十一章载孔子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八字真言,实为儒家处世哲学之精髓。今试从经学义理、历史实践及现代价值三重维度,阐释其深刻意蕴。

一、经学义理考辨
朱子《论语集注》云:"虑之不深,则患之不远。"此解揭示"远虑"与"近忧"实为因果相续之关系。考"虑"字本义,《说文》训为"谋思也",段玉裁注:"谓周详审度。"故"远虑"非泛指未来设想,实指依循天道人伦的深远谋划。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谓:"圣人所谓远虑者,非揣摩臆度之私智,乃通古今之变的大智。"此解最得圣贤本意。

二、历史实践印证
《春秋》载郑庄公"缮甲兵,具卒乘",终克段于鄢,此即"无远虑"致"近忧"之显例。反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庙谟远略,遂成庆历新政之基。清儒顾炎武《日知录》特辟"豫防"篇,引此章而论:"君子之治天下,必自其远者大者图之。"历代治国理政的成败得失,莫不印证此理。

三、现代价值启示
今人解此章,当超越字面训诂。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焦循说:"远者谓礼乐,近者谓兵刑。"此解尤契当代。观今日生态环境之患、文化传承之困,皆因短视功利所致。故"远虑"实含可持续发展之智,"近忧"则警醒即时代价。阳明先生所谓"在事上磨炼"的工夫,正可为此章作注脚。

要之,此章之"虑",当如《周易》"知几其神"的预见;"忧"则是《孟子》"生于忧患"的惕厉。儒家智慧非消极避世,乃积极建构。今读圣言,当思所以"为万世开太平"的深远谋略,方不负夫子垂训之本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