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4|回复: 0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44章》孔子因何严厉教训原壤?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6-1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4章》孔子因何严厉教训原壤?

14·44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夷俟”的“夷”字,指箕踞,双腿分开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俟”字,指等待。“夷俟”,就是双腿分开傲慢地坐在那里等待。“孙弟”,与“逊悌”同,就是谦逊和孝悌之道。“无述”,指没有什么可称道的。“胫”,指小腿。

这段话的意思是,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骂道:“你年幼的时候不知道谦逊和孝悌之道,年长了又没有什么可称道的,老而不死,真是害人精。”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孔子教训原壤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孔子因其不长进而非常生气,又见其很不懂礼貌地坐在那里,就严厉地教训了他。这个故事表明了孔子对老朋友“恨铁不成钢”的态度。

附:

《原文》

14·44原壤①夷俟②。子曰:“幼而不孙弟③,长而无述④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⑤。

【注释】

①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②夷俟:双腿分开坐在那里等待。夷,箕踞,双腿分开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俟,等待。③孙弟:同“逊悌”,即谦逊和孝悌之道。④无述:没有什么可称道的。⑤(音jìng径):小腿。

【译文】

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骂道:“你年幼的时候不知道谦逊和孝悌之道,年长了又没有什么可称道的,老而不死,真是害人精。”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chocoba 发表于 2025-7-1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宪问》第四十四章所载孔子训斥原壤一事,实为儒家礼教思想之典型案例,其内涵远超表面之责骂,而深具三层教化深意:

一、礼容之教:夷俟背后的文化密码
"夷俟"之态(箕踞)在周礼体系中属"凶坐",《礼记·曲礼》明言"坐毋箕",此种坐姿不仅违背"坐容如尸"(《礼记·玉藻》)的基本要求,更隐含对他人之藐视。孔子"以杖叩其胫"的举动,实为礼制教育中的"体罚"传统,《周礼·地官》载"闾胥掌其觵挞罚之事",说明肢体惩戒乃古礼教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选择叩击小腿而非更具羞辱性的部位,恰体现"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的分寸感。

二、生命价值的递进批判
孔子"幼-长-老"三段式训斥,构建完整的生命价值评判体系:
1. "幼而不孙弟"直指《孝经》"夫孝,德之本也"的根基缺失;
2. "长而无述"对应《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立身标准;
3. "老而不死"的"贼"评,典出《荀子·修身》"伤良曰贼",指其虚耗生命资源却无德业建树。这种递进式批判,完整呈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进阶要求。

三、特殊人际关系的教化示范
据《孔子家语·屈节解》载,原壤乃孔子"故人",这种"诤友"关系在《白虎通·谏诤》中称为"朋友之道,切切偲偲"。孔子此举正实践《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的友道准则。值得注意的是,汉代郑玄注此章时特别强调"孔子虽切责之,不即绝也",显示儒家对待故旧的宽容底线。

结语:
此章表面看似严厉训斥,实则蕴含儒家"以礼正形""以德砺志""以友辅仁"的三重教化逻辑。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领会其中"规矩-价值-情谊"的立体教育智慧,而非简单视作圣人之怒。原壤作为反例,恰如《孟子·离娄》所言"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反衬出孔子"教不倦"的师者本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卯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五日丑時| 2025/7/9/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