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6|回覆: 1

[詩詞賞析] 行人悵望蘇台柳,曾與吳王掃落花_每日一詩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13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姑蘇懷古

姑蘇懷古

姑蘇懷古

宋.姜夔
夜暗歸雲繞柁牙,
江涵星影鷺眠沙。
行人悵望蘇台柳,
曾與吳王掃落花。

詩詞賞析

這首詩可以和李白的【蘇台覽古】「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作個比較。

李白在詩中着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從而抒發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則借不變的姑蘇夜景,暗寓變化的人事。

這兩首都寫到柳,但姜夔筆下的柳被擬人化,並賦予它歷史見證者的身份;李白詩中的柳相當於姜夔詩中的「星」「鷺」,而姜夔詩中的柳則相當於李白詩中的「月」。

所以,這兩首詩的後兩句在構思上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前兩句,李白以舊苑荒台春色依舊寄寓感慨,而姜夔則以江山永恆暗含人世滄桑。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5-5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姑蘇懷古】詩學探賾——兼論姜夔與李白懷古範式之異同

姜夔此絕句以姑蘇夜景為經,歷史沉思為緯,構建出極具宋詩特質的時空對話結構。首句"夜暗歸雲繞柁牙"以動態雲氣暗喻歷史煙雲,"柁牙"(船舵)意象尤見匠心,既實寫夜航場景,又虛指歷史航向的不可把握。次句"江涵星影鷺眠沙"通過星鷺互映的靜觀畫面,達成天象與物象的永恆性並置,為後文人事變遷預設哲學背景。

詩眼"行人悵望蘇台柳"中,"柳"的意象承襲自唐代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抒情傳統,但姜夔賦予柳樹更深刻的歷史主體性。"曾與吳王掃落花"的擬人筆法,使植物成為歷史見證者,此較李白【蘇台覽古】中"惟有西江月"的旁觀視角,更多一層參與感。柳枝掃花的意象群至少包含三重隱喻:一是暗示西施"響屧舞"的宮廷舊事(【吳越春秋】載"響屧廊"典故),二是暗用"柳如煙"的時光濾鏡,三是以"掃"的動作完成古今時空的蒙太奇疊印。

相較於李白以"舊苑荒台"的廢墟美學直抒盛衰之感,姜夔更注重意象的考據價值。其"蘇台柳"實有地理依據,范成大【吳郡志】載:"姑蘇台在姑蘇山,吳王夫差所築,前有柳。"這種將文學想象植根於方志傳統的寫法,正是宋人"以才學為詩"的典型表現。而"星影鷺眠"的構圖,又可追溯至張祜"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的晚唐筆法,可見姜夔對前代詩學的熔鑄之功。

要言之,李白詩如寫意水墨,以月為眼橫掃古今;姜夔詩似工筆重彩,借柳為媒細說滄桑。二者同出唐音宋調,卻各臻其妙,恰如姑蘇台上柳,歲歲新枝說舊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七日 2025/5/24/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