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6|回覆: 0

[國畫欣賞] 董其昌煙雲筆墨!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3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源(934-約962),字樹達,五代南唐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南唐中主時任北苑副使,故稱『董北苑』。擅長水墨或淡着色山水,為一家法。表現方法上,董源用淳樸的墨線作皴,但是每筆線條都不長,所以又有圓渾的感覺,這種墨線足以表現江南潤濕的氣象,也有多用渾點與 不少似經意又不經意的小點子,並參雜干筆,破筆,達到互為變化的效果。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傳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龍宿郊民圖】等。

【瀟湘圖】描繪了秀麗空曠的江南山水。圖中山巒連綿,草木蔥蘢,江水渺渺,汀渚交橫,給人一種平淡幽深、蒼茫空濛之感。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樂。江上一小舟,載六人駛來。江對岸有張網捕魚者、垂釣者。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感的山型輪廓。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請橫屏看全圖

【瀟湘圖】卷 董源

【瀟湘圖】卷 董源

【瀟湘圖】卷 董源 絹本 設色 縱50cm 橫141.4cm 故宮博物院藏

【瀟湘圖】卷 董源題跋一

【瀟湘圖】卷 董源題跋一

題跋一:

『此卷余以丁酉六月得於長安,卷有文壽承題,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圖也。既展之,即定為瀟湘圖,蓋宣和畫譜所載,而以選詩為境,所謂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耳。憶余丙申持節長沙,行瀟湘道中,兼霞漁網,汀洲叢木,茅庵樵徑,晴巒遠堤,一一如此圖,令人不動步而重作湘江之客。昔人乃有以畫為假山水,而以山水為真畫者,何顛倒見也。董源畫世如星鳳,此卷尤奇古荒率。僧巨然於此還丹,梅道人嘗其一巒者,余何幸得臥遊其間耶。』

余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 ...

余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 ...

題跋二:

『余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今年復以較士湖南,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十年事,良可興感。』

王鐸題跋

王鐸題跋

王鐸題跋

局部細節欣賞

局部細節欣賞

局部細節欣賞

【瀟湘圖】卷

【瀟湘圖】卷

【瀟湘圖】卷 局部

【瀟湘圖】卷 局部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欣賞

【瀟湘圖】卷 局部細節欣賞

【瀟湘圖】卷 細節欣賞

【瀟湘圖】卷 細節欣賞

【瀟湘圖】

【瀟湘圖】

【瀟湘圖】描繪了秀麗空曠的江南山水。

【瀟湘圖】描繪了秀麗空曠的江南山水。

圖中山巒連綿,草木蔥蘢,江水渺渺,汀渚交橫,給人一種平淡幽深、蒼茫空濛之感。 ...

圖中山巒連綿,草木蔥蘢,江水渺渺,汀渚交橫,給人一種平淡幽深、蒼茫空濛之感。 ...

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樂。

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樂。

江上一小舟,載六人駛來。

江上一小舟,載六人駛來。

江對岸有張網捕魚者、垂釣者。

江對岸有張網捕魚者、垂釣者。

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感的 ...

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感的 ...

d89992b99cf80a5a0cc13bb33611df49.jpg

d5c6ae509cd00ae456930a8c82b831f7.jpg

ca3dcc21100dc02c7ff0b8ad4810f026.jpg

d819c099baac25f04381d20e07e38116.jpg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

【瀟湘圖】卷 董源 絹本 設色 縱50cm 橫141.4cm 故宮博物院藏

【瀟湘圖】卷 董源 絹本 設色 縱50cm 橫141.4cm 故宮博物院藏

既展之,即定為瀟湘圖,蓋宣和畫譜所載,而以選詩為境,所謂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耳。 ...

既展之,即定為瀟湘圖,蓋宣和畫譜所載,而以選詩為境,所謂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耳。 ...

c4c604d99a7a857efc8fb081dfdbb2ce.jpg

憶余丙申持節長沙,行瀟湘道中,兼霞漁網,汀洲叢木,茅庵樵徑,晴巒遠堤,一一如此圖,令人不動步而重作湘 ...

憶余丙申持節長沙,行瀟湘道中,兼霞漁網,汀洲叢木,茅庵樵徑,晴巒遠堤,一一如此圖,令人不動步而重作湘 ...

昔人乃有以畫為假山水,而以山水為真畫者,何顛倒見也。

昔人乃有以畫為假山水,而以山水為真畫者,何顛倒見也。

董源畫世如星鳳,此卷尤奇古荒率。

董源畫世如星鳳,此卷尤奇古荒率。

僧巨然於此還丹,梅道人嘗其一巒者,余何幸得臥遊其間耶。』

僧巨然於此還丹,梅道人嘗其一巒者,余何幸得臥遊其間耶。』

『余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 ...

『余以丙申持節吉藩,行瀟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瀟湘圖,乃為重遊湘江矣, ...

今年復以較士湖南,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 ...

今年復以較士湖南,秋日乘風,積雨初霽,因出此圖,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 ...

王鐸題跋 局部細節欣賞

王鐸題跋 局部細節欣賞

細節欣賞

細節欣賞

董源(934-約962),字樹達,五代南唐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 ...

董源(934-約962),字樹達,五代南唐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 ...

表現方法上,董源用淳樸的墨線作皴

表現方法上,董源用淳樸的墨線作皴

傳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龍宿郊民圖】等 ...

傳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龍宿郊民圖】等 ...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22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北苑瀟湘圖考略:論五代南唐山水之平淡天真】

董源【瀟湘圖】卷乃南唐繪畫遺珍,今藏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五十厘米而橫逾十四米,誠五代山水之鴻篇。此卷筆墨之妙,非獨為董氏藝術之圭臬,更開南宗山水法門,啟後世"平淡天真"之美學範式。

一、筆墨技法之開創性
董北苑以短皴渾點為法,破唐人青綠勾勒之成規。細觀卷中山巒,皆以圓筆短皴為之,墨點攢簇處若江南草木蒙茸,乾濕互破處見煙嵐浮動。米芾【畫史】稱"唐無此品",實指其突破荊浩、關仝北方山水之斧劈皴法,獨創適應江南地貌的"披麻皴"雛形。圖中遠山以淡墨點簇,近坡用濃破淡,這種"落茄點"技法實為後來米氏雲山先導。

二、空間經營之玄機
全卷採用"三遠法"中的平遠構圖,汀渚交錯形成"S"形視覺引導。前景人物設色鮮明,與水墨山體形成虛實對照;中景漁舟橫陳,打破江面空寂;遠景山巒漸隱於氤氳,構成"咫尺千裏"之勢。尤其妙在空白處理——水面不施一筆而覺煙波浩渺,天空全留素絹而感雲氣蒸騰,此即張彥遠所謂"運墨而五色具"之妙境。

三、題跋文獻之價值
董其昌兩段題跋尤堪玩味。丁酉年(1597)獲卷時的鑑定過程,揭示明代鑑藏家對宣和譜系的重視;而三游湘江的感慨,印證了董源"外師造化"的創作本源。跋中"奇古荒率"之評,恰與【圖畫見聞志】載董源"類王維"之說相呼應,可見其融文人意趣於院體畫的特殊成就。

四、美學影響之深遠
此圖"平淡天真"之趣,實開文人畫"逸品"先聲。觀卷中漁父、樂伎等點景人物,雖細小如豆而神態宛然,與後世"聊寫胸中逸氣"的文人畫理一脈相通。董其昌稱巨然、吳鎮皆從此卷"還丹",足見其在南宗譜系中的核心地位。

今觀此卷,猶見江南煙雨迷離之致。董北苑以筆墨化育天地,非獨寫山水之形,更得造化之神。所謂"畫中煙雲供養",觀者當於水墨氤氳處,體味五代士人"林泉高致"的生命情調。此卷之珍,不僅在技法之創變,尤在其開闢了中國山水畫"澄懷觀道"的審美境界。
鐵馬 發表於 2025-7-25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北苑瀟湘圖之筆墨三昧與南宗正脈發微】

董文敏【畫禪室隨筆】有云:"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今觀北苑【瀟湘圖】絹本,乃知南宗衣缽真傳,盡在煙雲供養間。此卷墨法之妙,非僅"平淡天真"四字可概,實開千年文人畫脈之樞機。

筆墨論要:
一、皴法革命。北苑破唐人之鐵線描,創短披麻皴法,以柔毫作短促皴線,如"屋漏痕""錐畫沙",中鋒運筆時見側鋒變化。故宮本細察之,山石輪廓以淡墨枯筆斷續勾勒,內皴以濕筆攢簇,形成"骨隱肉中"之效。米南宮謂"唐無此品",正指此突破性墨法。

二、點苔玄機。卷中遠山以濃淡墨點積染,看似隨意實具經緯:豎點為杉,橫點為葦,圓點為葉,破筆為灌木。上海博物館藏【夏山圖】可證此"北苑點"法,乃觀察江南草木蒙茸之創見。董思翁晚年"積墨法"實源於此。

三、空間建構。全卷以"三遠法"為基,而獨創"迷遠"意境:近景人物設色鮮明(硃砂歷千年猶艷),中景汀渚以淡墨渲染,遠景山巒漸隱於氤氳。這種"霧裏看花"的空間處理,較郭熙【早春圖】的清晰層次,更得江南煙水之神髓。

鑑藏脈絡:
文壽承題簽殘失,然考宣和裱式猶存。董其昌兩跋尤為關鍵:丙申(1596)持節湖南所見實景與畫境印證,遂定名【瀟湘圖】。此乃"臥遊"理論之實踐,較宗炳【畫山水序】更進一境。卷後王覺斯題"墨氣鮮潤"四字,恰點破北苑用礬絹作畫,墨色歷久彌新之秘。

南宗譜系:
董玄宰將北苑奉為南宗之祖,非僅因技法創新。此卷中"漁樵隱逸"的母題,實開後世文人畫"林泉高致"先聲。巨然【層岩叢樹圖】之礬頭,梅道人【漁父圖】之空濛,皆可溯源於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圖中奏樂仕女與漁父並置,暗合【楚辭】"滄浪之水"的士人精神隱喻。

今人觀此神品,當思沈括【夢溪筆談】所記北苑"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之語。此卷墨戲三昧,正在似與不似之間,所謂"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工匠畫,豈能夢見此等化境?南唐畫院有此逸品,無怪乎宋徽宗【宣和畫譜】列北苑為"山水門"第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