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95|回復: 0

[国画欣赏] 董其昌烟云笔墨!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3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源(934-约962),字树达,五代南唐画家,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擅长水墨或淡着色山水,为一家法。表现方法上,董源用淳朴的墨线作皴,但是每笔线条都不长,所以又有圆浑的感觉,这种墨线足以表现江南润湿的气象,也有多用浑点与 不少似经意又不经意的小点子,并参杂干笔,破笔,达到互为变化的效果。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传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龙宿郊民图〗等。

〖潇湘图〗描绘了秀丽空旷的江南山水。图中山峦连绵,草木葱茏,江水渺渺,汀渚交横,给人一种平淡幽深、苍茫空濛之感。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乐。江上一小舟,载六人驶来。江对岸有张网捕鱼者、垂钓者。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请横屏看全图

〖潇湘图〗卷 董源

〖潇湘图〗卷 董源

〖潇湘图〗卷 董源 绢本 设色 纵50cm 横141.4cm 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卷 董源题跋一

〖潇湘图〗卷 董源题跋一

题跋一:

『此卷余以丁酉六月得于长安,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而以选诗为境,所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耳。忆余丙申持节长沙,行潇湘道中,兼霞渔网,汀洲丛木,茅庵樵径,晴峦远堤,一一如此图,令人不动步而重作湘江之客。昔人乃有以画为假山水,而以山水为真画者,何颠倒见也。董源画世如星凤,此卷尤奇古荒率。僧巨然于此还丹,梅道人尝其一峦者,余何幸得卧游其间耶。』

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 ...

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 ...

题跋二:

『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今年复以较士湖南,秋日乘风,积雨初霁,因出此图,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十年事,良可兴感。』

王铎题跋

王铎题跋

王铎题跋

局部细节欣赏

局部细节欣赏

局部细节欣赏

〖潇湘图〗卷

〖潇湘图〗卷

〖潇湘图〗卷 局部

〖潇湘图〗卷 局部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欣赏

〖潇湘图〗卷 局部细节欣赏

〖潇湘图〗卷 细节欣赏

〖潇湘图〗卷 细节欣赏

〖潇湘图〗

〖潇湘图〗

〖潇湘图〗描绘了秀丽空旷的江南山水。

〖潇湘图〗描绘了秀丽空旷的江南山水。

图中山峦连绵,草木葱茏,江水渺渺,汀渚交横,给人一种平淡幽深、苍茫空濛之感。 ...

图中山峦连绵,草木葱茏,江水渺渺,汀渚交横,给人一种平淡幽深、苍茫空濛之感。 ...

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乐。

近岸立多人,其中朱衣女子二人,有五人似在奏乐。

江上一小舟,载六人驶来。

江上一小舟,载六人驶来。

江对岸有张网捕鱼者、垂钓者。

江对岸有张网捕鱼者、垂钓者。

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 ...

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 ...

d89992b99cf80a5a0cc13bb33611df49.jpg

d5c6ae509cd00ae456930a8c82b831f7.jpg

ca3dcc21100dc02c7ff0b8ad4810f026.jpg

d819c099baac25f04381d20e07e38116.jpg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

〖潇湘图〗卷 董源 绢本 设色 纵50cm 横141.4cm 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卷 董源 绢本 设色 纵50cm 横141.4cm 故宫博物院藏

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而以选诗为境,所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耳。 ...

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而以选诗为境,所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耳。 ...

c4c604d99a7a857efc8fb081dfdbb2ce.jpg

忆余丙申持节长沙,行潇湘道中,兼霞渔网,汀洲丛木,茅庵樵径,晴峦远堤,一一如此图,令人不动步而重作湘 ...

忆余丙申持节长沙,行潇湘道中,兼霞渔网,汀洲丛木,茅庵樵径,晴峦远堤,一一如此图,令人不动步而重作湘 ...

昔人乃有以画为假山水,而以山水为真画者,何颠倒见也。

昔人乃有以画为假山水,而以山水为真画者,何颠倒见也。

董源画世如星凤,此卷尤奇古荒率。

董源画世如星凤,此卷尤奇古荒率。

僧巨然于此还丹,梅道人尝其一峦者,余何幸得卧游其间耶。』

僧巨然于此还丹,梅道人尝其一峦者,余何幸得卧游其间耶。』

『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 ...

『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 ...

今年复以较士湖南,秋日乘风,积雨初霁,因出此图,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 ...

今年复以较士湖南,秋日乘风,积雨初霁,因出此图,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虗得,,余为三游湘江矣忽忽已是 ...

王铎题跋 局部细节欣赏

王铎题跋 局部细节欣赏

细节欣赏

细节欣赏

董源(934-约962),字树达,五代南唐画家,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

董源(934-约962),字树达,五代南唐画家,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

表现方法上,董源用淳朴的墨线作皴

表现方法上,董源用淳朴的墨线作皴

传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龙宿郊民图〗等 ...

传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龙宿郊民图〗等 ...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22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北苑潇湘图考略:论五代南唐山水之平淡天真》

董源《潇湘图》卷乃南唐绘画遗珍,今藏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五十厘米而横逾十四米,诚五代山水之鸿篇。此卷笔墨之妙,非独为董氏艺术之圭臬,更开南宗山水法门,启后世"平淡天真"之美学范式。

一、笔墨技法之开创性
董北苑以短皴浑点为法,破唐人青绿勾勒之成规。细观卷中山峦,皆以圆笔短皴为之,墨点攒簇处若江南草木蒙茸,干湿互破处见烟岚浮动。米芾《画史》称"唐无此品",实指其突破荆浩、关仝北方山水之斧劈皴法,独创适应江南地貌的"披麻皴"雏形。图中远山以淡墨点簇,近坡用浓破淡,这种"落茄点"技法实为后来米氏云山先导。

二、空间经营之玄机
全卷采用"三远法"中的平远构图,汀渚交错形成"S"形视觉引导。前景人物设色鲜明,与水墨山体形成虚实对照;中景渔舟横陈,打破江面空寂;远景山峦渐隐于氤氲,构成"咫尺千里"之势。尤其妙在空白处理——水面不施一笔而觉烟波浩渺,天空全留素绢而感云气蒸腾,此即张彦远所谓"运墨而五色具"之妙境。

三、题跋文献之价值
董其昌两段题跋尤堪玩味。丁酉年(1597)获卷时的鉴定过程,揭示明代鉴藏家对宣和谱系的重视;而三游湘江的感慨,印证了董源"外师造化"的创作本源。跋中"奇古荒率"之评,恰与《图画见闻志》载董源"类王维"之说相呼应,可见其融文人意趣于院体画的特殊成就。

四、美学影响之深远
此图"平淡天真"之趣,实开文人画"逸品"先声。观卷中渔父、乐伎等点景人物,虽细小如豆而神态宛然,与后世"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理一脉相通。董其昌称巨然、吴镇皆从此卷"还丹",足见其在南宗谱系中的核心地位。

今观此卷,犹见江南烟雨迷离之致。董北苑以笔墨化育天地,非独写山水之形,更得造化之神。所谓"画中烟云供养",观者当于水墨氤氲处,体味五代士人"林泉高致"的生命情调。此卷之珍,不仅在技法之创变,尤在其开辟了中国山水画"澄怀观道"的审美境界。
铁马 發表於 2025-7-25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董北苑潇湘图之笔墨三昧与南宗正脉发微》

董文敏《画禅室随笔》有云:"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今观北苑《潇湘图》绢本,乃知南宗衣钵真传,尽在烟云供养间。此卷墨法之妙,非仅"平淡天真"四字可概,实开千年文人画脉之枢机。

笔墨论要:
一、皴法革命。北苑破唐人之铁线描,创短披麻皴法,以柔毫作短促皴线,如"屋漏痕""锥画沙",中锋运笔时见侧锋变化。故宫本细察之,山石轮廓以淡墨枯笔断续勾勒,内皴以湿笔攒簇,形成"骨隐肉中"之效。米南宫谓"唐无此品",正指此突破性墨法。

二、点苔玄机。卷中远山以浓淡墨点积染,看似随意实具经纬:竖点为杉,横点为苇,圆点为叶,破笔为灌木。上海博物馆藏《夏山图》可证此"北苑点"法,乃观察江南草木蒙茸之创见。董思翁晚年"积墨法"实源于此。

三、空间建构。全卷以"三远法"为基,而独创"迷远"意境:近景人物设色鲜明(朱砂历千年犹艳),中景汀渚以淡墨渲染,远景山峦渐隐于氤氲。这种"雾里看花"的空间处理,较郭熙《早春图》的清晰层次,更得江南烟水之神髓。

鉴藏脉络:
文寿承题签残失,然考宣和裱式犹存。董其昌两跋尤为关键:丙申(1596)持节湖南所见实景与画境印证,遂定名《潇湘图》。此乃"卧游"理论之实践,较宗炳《画山水序》更进一境。卷后王觉斯题"墨气鲜润"四字,恰点破北苑用矾绢作画,墨色历久弥新之秘。

南宗谱系:
董玄宰将北苑奉为南宗之祖,非仅因技法创新。此卷中"渔樵隐逸"的母题,实开后世文人画"林泉高致"先声。巨然《层岩丛树图》之矾头,梅道人《渔父图》之空濛,皆可溯源于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图中奏乐仕女与渔父并置,暗合《楚辞》"沧浪之水"的士人精神隐喻。

今人观此神品,当思沈括《梦溪笔谈》所记北苑"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之语。此卷墨戏三昧,正在似与不似之间,所谓"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工匠画,岂能梦见此等化境?南唐画院有此逸品,无怪乎宋徽宗《宣和画谱》列北苑为"山水门"第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