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54|回復: 1

[诗词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5-22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10时15分,小满至。正值小麦「灌浆」时期,麦粒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还只灌了个「半饱」,并未成熟,故称「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处于初夏时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范成大笔下的江南初夏风光吧~

f8e8cb44be18fecab0043561ff541b78.jpg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词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第三句描写农民早出晚归,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最后一句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显得更静。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54d534201ba5fb8e18ebcf7fb06dd944.gif

英文邮箱 發表於 2025-4-10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满节气与范成大田园诗中的物候哲思》

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恰为此节气最佳注脚。此诗以四组物候意象构建起江南初夏的时空坐标系,其精微处正与《逸周书·时训解》"小满之日苦菜秀"的物候观察遥相呼应。

首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以两种果实的成熟度差异暗合小满特性。梅子虽黄而未落,杏子初肥犹带酸涩,恰如灌浆之麦"半饱"状态。次句"麦花雪白菜花稀"更见匠心:麦花之"雪白"状灌浆期特有的乳质光泽,菜花之"稀"则暗示花期将尽,二者形成生命阶段的鲜明对比。这种对物候细微差别的捕捉,实承《诗经·豳风》"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农耕书写传统。

诗中时空结构尤具深意。"日长篱落无人过"既写夏至未至的晷影变化,又暗合《齐民要术》"小满时节,农事方殷"的记载。农人缺席的田园,恰是最真实的农忙图景——此中深意,可比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留白笔法。结句"惟有蜻蜓蛱蝶飞",以昆虫的翩跹填补人类活动的空缺,这种生态平衡的呈现,正是《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的诗意演绎。

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在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背景下别有新意。不同于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游观视角,此诗以物候为经,农时为纬,构建起天人合一的认知体系。诗中"梅-杏-麦-菜"的物候链条,实为《淮南子·天文训》"阴阳刑德"理论的具体呈现:梅属木德方盛,麦属金气始萌,正是小满节气阴阳平衡的微观写照。

当今重读此诗,尤当体味古人"观物取象"的智慧。诗中"半饱"的麦粒与"将稀"的菜花,恰似《易经》"丰"卦"日中则昃"的隐喻,提醒吾辈在"小得盈满"之际,当存"谦受益"之心。这种物候观察与人生哲理的互文,正是中国田园诗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严匡 發表於 2025-7-17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满节气与范成大田园诗中的物候哲思》

适逢小满节气,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恰可为我们提供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诗意注脚。此诗出自石湖居士晚年所作的田园组诗,其价值不仅在于描绘江南初夏景致,更在于通过物候现象揭示了中国农耕文明"天人合一"的深层智慧。

诗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二句,实为精妙的物候实录。梅黄杏肥对应小满三候中的"苦菜秀",麦花吐蕊正应"靡草死"之候。诗人以四种作物的生态特征,构建出完整的物候谱系:梅子属木,其色青转黄;杏子属火,其形由瘦而肥;麦花属金,其质由绿转白;菜花属土,其态由密转稀。这种五行色彩的调配,暗合《月令七十二候》对小满时节"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记载。

"日长篱落无人过"句,表面写农忙时节的静谧,实则暗含《齐民要术》"小满之日,苦菜不秀,农夫乃忧"的农谚传统。诗人以"无人过"的留白,折射出"田家少闲月"的劳作实况。末句"惟有蜻蜓蛱蝶飞",看似闲笔,实则以《淮南子》"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的物候观为底本,用昆虫的活动印证阳气的升发。这种以虫鸟验气候的手法,正是《吕氏春秋·十二纪》记载的古老观测方法。

范诗之妙,在于将节气物候转化为审美意象。小满时节"麦气"始生而未满的状态,在诗中转化为"麦花雪白"的视觉形象。这种"将满未满"的哲学意境,既符合《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训诫,又暗合《周易》"亢龙有悔"的变易之道。诗人通过田园景象的描摹,完成了对"小满"节气文化内涵的诗意阐释。

当代人阅读此类田园诗,当超越简单的景物赏析,而应领会其中蕴含的物候观察智慧。范成大以诗人敏感捕捉到的自然细节,实则是千百年农耕文明积累的生态知识。在小满节气重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初夏田园之美,更能体认中国传统时间体系中将天文、物候、农事、人文融会贯通的独特生命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